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情感需求一無所知,那常常把心交出去後,就收不回來了。有時我們對一段感情固執,或許不是放不下對方,而是收不回對他的依賴。

文|林仁廷

一段關係是怎麼開始的?你記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喜歡上他的?是因為他的個性、態度,還是單純憑感覺?事實上,我們的腦中總會保存一幕故事,引發我們認定要將自己的心交給對方。

越自卑的人,故事就越簡單,例如:問候、讚美、遞一杯茶或送你回家等,不必轟轟烈烈,就能讓你暗下決心要跟他一輩子。別人問你原因,你只表示:「因為他主動對我好。」

他僅是主動對你好,就讓你有刻骨銘心的體會,因為文化裡,每個人都不表露自己脆弱面,情感需求一直被壓抑,像個停止成長的內在小孩,才會在碰上罕見溫柔時產生「情感銘印」。

情感銘印,是我借用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的概念,銘印(Imprinting)是指剛出生的動物,將睜開眼睛後第一個看到的生物,認定為自己的母親,而尾隨尋求保護與乞食的行為,是一種動物的生存本能。

人類的情感銘印,則是他對我好的行為觸動情感需求,像是真實的自己破殼而出,找到一個願意照顧自己需求的人,因而認定關係、產生依附,覺得對方可以補償自己過去未曾滿足的被愛與重視。

依附關係是人生早期的重要經驗,意思是情感必須被滋養,人才會繼續成長;安全感必須被內建,人才懂得聯繫關係。罕見的溫柔觸發情感銘印效果,讓我們跟從某人,這與年齡無關,它出現的契機通常在生活穩定後或脆弱崩潰時,最常與戀情混合。

對自己越自卑或壓抑越久的人,銘印發動的條件就越低,只要他對自己好就行,不管他是三教九流。


圖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勞倫茲以雁鴨進行研究,發現對幼鴨來說會動的物體就是母親,即使換成電動玩偶,小雁鴨也一樣會跟著它走。薄弱的依據固執地留在這段銘印裡,使其盲從,因為依附關係是生存的必要,而依賴也是人類初始與生存的必要情感。

情感銘印是初生之犢尋求照顧和接納的人時所用的主動機制,人一定要尋找到一段關係,生活才有意義。

不過,情感銘印屬潛意識層面,無法清楚地溝通,作用類似「移情」,只把現在的對象當成早期的重要他人,同樣並非成熟的感情。當我們對自己的情感需求一無所知,把心交出去後自然就收不回來了。

情人畢竟無法完美,因此王子與公主不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關係需要表達與磨合才會變好,若沒有持續學習,就會重現八點檔劇情的兩相怨懟。

推薦閱讀:失敗的愛情,大多受原生家庭影響?即使是安全依附,也有自卑的時候

在愛人之前,先要愛自己

社會文化傳遞著這樣的觀念:「你的價值來自他人對你的肯定。」並等待一個人來照顧自己,得到歸屬。

要脫離此設定,請記得「先溫柔對待自己」。愛自己就是允許心中的情感得以浮現、可以表達、得到滿足,允許自己想做什麼就去做、想吃什麼就去吃,允許自己自在快樂,就是最好的療癒。若有人溫柔待你,就微笑說謝謝,焦點仍要放回自己身上。

愛與被愛是一體兩面,當你懂得溫柔待已,自然也能以平常心溫柔待人,之後才能談論友誼、戀情,讓彼此擁有平等與成熟的依附關係。


圖片|Photo by Aung Soe Min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破解「愛自己」的迷思:自我接納絕不是盲目自戀、無視缺點

不是所有對你好的情感都是特殊的。

每次談到如何分辨恩情與愛情,我總會提醒當事人:「要清楚你所愛。」請回想:「他曾經做了哪些事讓你感動?有哪些因素讓你決定跟他在一起?」別陷入銘印的自動機制,糊里糊塗地盲目在一起。

當你有清楚篤定的選擇,就能在莫忘初衷的根基下經營關係。

Tip

對感情固執,或許不是你放不下他,而是收不回自己對於他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