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惡名昭彰的傷口:時代厭女症 Misogyny
最惡名昭彰的傷口:時代厭女症 Misogyny?
你閉起眼睛,卻感覺世界仍在注視著你,有些目光如此惡意。每個時代,每個國家都藏著隱性或顯性的厭女症頭。從日本現象聊到台灣實景,從召妓議題再到怒罵 CCR 是ㄈㄈ尺,記錄屬於這個時代的厭女症候群,女人從來都並不屬於誰。最深的傷口,最輕柔的解方,從拆解厭女症開始。
聯合文學六位作者談厭女情節
邀請蔣亞妮、李維菁、吳曉樂、陳宛萱、陳怡秀、楊隸亞,女人的傷由女人來說。

厭女,是男人「變成男人」的一種手段
作者:蔣亞妮
這樣的族群並非過得不好,大多還是社會上的精英,她們為何發現了厭女症呢?因為她們夠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厭己症...
厭女,誰來戳破國王的新衣?
作者:吳曉樂
閱讀當下最大的樂趣莫過於,讀者包準可以在裡頭找到一、兩個,甚至一連串惡質的想法,是自己真真切切曾經擁有過的...
阻礙女人的,究竟是性別還是能力?
作者:李維菁
其實我生活的這個時代、這個以文化自稱的圈子、這個我愛的島嶼,其實充滿著厭女文化,承認這一點實在很難很痛苦。痛苦的同時卻發現,我內在有個地方第一次鬆開了...
女強人與寵愛自己有什麼問題?
作者:陳宛萱
關鍵就在於,身為女人的我們要勇於離開那個(父權)社會為我們劃定的角落,我們要利用我們的不滿,去思索去架構一個更公平更正義的世界...
「關愛」還是「厭女」? 不自由的公主們
作者:陳怡秀
皇太子德仁和雅子妃,或許會因為自己的孩子是個女孩而感到鬆了一口氣,因為媒體焦點將會轉向他弟弟的家族,不再會為皇位繼承權關注她的女兒,他也可以逃離不孕治療的壓力,輕鬆地撫養女兒...
所有人身上,都存在著厭女痕跡
作者:楊隸亞
「厭惡」是一種極其微妙的情緒,有時候不全然指向憎恨所產生的厭惡排斥,偶爾也伴隨著愛與親密,這有點複雜但並不很難理解。女人迷談厭女情節
為什麼台灣女人談異國戀就得被集體獵巫?為什麼說女人單身造成國家危機?為什麼女人的身體從來都得跟生子畫上粗暴的等號?聽女人迷作者以及編輯共同針對議題談厭女。

全球欲望城市中的陰性惡魔:當台灣女人遇上西方男人
施舜翔
她們不只衝撞了父權社會規訓女體的框架,更精確地踩到了台灣男性閹割焦慮、殖民情結與厭女心態交混的大地雷。
當母親是選擇不是義務!不想生小孩的女人不用對社會解釋
Audrey Ko
妳的身體不再只是妳的,而成了全民喊話的出口,有義務承擔打造更美好下一代的任務,所有的加油都變成一種刺痛的諷刺。
女人單身的罪名?不同意柯P「未婚女性國危論」的三個原因
Ab Lee
柯 P 想談論的是少子化現象,以及老年社會福利制度,但是,我們仍不同意他針對 30 歲以上的未婚女性發言,將單身女又推入「敗犬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