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吾思傳媒「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齊聚超過 10 家科技、醫療、金控與媒體產業企業參與,集結企業高層與人資決策者,深入探討國際 DEI 趨勢與在地實務挑戰,為企業建構一條可持續且有韌性的文化升級之路。
在全球 DEI 多元共融議題掀起反彈聲浪的此刻,企業該暫緩行動、還是堅定前行?
2025 吾思傳媒「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齊聚超過 10 家科技、醫療、金控與媒體產業企業參與,集結企業高層與人資決策者,深入探討國際 DEI 趨勢與在地實務挑戰,為企業建構一條可持續且有韌性的文化升級之路。
在全球 DEI 多元共融反動浪潮下,為台灣企業指引一條穩健前行的策略路徑。
DEI 反動浪潮,企業如何應變?
當美國企業面臨保守派勢力對 DEI 政策的逆風時,蘋果、Costco 等國際龍頭公司仍堅定維護共融價值,超過 97% 股東投票反對撤除 DEI 措施。這些實例清楚說明:推動職場 DEI 不是隨波逐流,而是企業永續競爭力的核心基礎。
同場加映:DEI 逆風而行的時代?攜手打造有歸屬感的職場文化,讓人才成為企業堅實的力量
吾思傳媒營運總監 Merci 指出:「組織越成熟,越能以數據而非壓力做出 DEI 決策。」她引用 2025 年國際實證研究說明,高績效組織有 81% 明確感受到 DEI 對盈餘的正面影響,而消費市場更有 40% 的 18~28 歲美國人因「企業撤回/逆轉 DEI 措施」停止或減少購買其產品。
Merci 向在場企業喊話:「共融文化不是一次性專案,而是持續優化的文化工程。是從每一個人開始,延伸到整個群體。」
圖片|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
台灣企業 DEI 實務痛點
國際案例為本土企業注入持續前進的動力,但國內企業能怎麼做,讓 DEI 真正在本土落地? 不是仰望標竿,而是重新回望腳下土地的可能性。這次盟友沙龍,從制度到文化、從誤解到行動,帶領企業一起拆解:讓 DEI 真正走進日常的關鍵視角。
一、組織成熟度的分歧
Merci 指出國內企業在推動 DEI 時的兩大盲區:對於 DEI 概念的誤解、忽略人與組織的成熟度。
Merci 進一步說明,表示許多企業容易誤解 DEI 核心概念「公平」跟「共融」的定義,導致在推動組織 DEI 文化時,會出現做法偏差。
同時也以「持續成熟模式」作為切入,點出多數企業在推動 DEI 時,常忽略了組織人才本身的成熟程度。這套模式區分為三個階段:
- 依賴期:仰賴他人主導,責任外包
- 獨立期:強調個人負責,卻忽略團隊整合
- 合作期:彼此信任、共創解方,才能真正促進系統轉化
圖片|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
若企業仍停留在依賴期,DEI 往往淪為「一次性訓練」或「宣傳口號」,缺乏持續行動與文化承接。而能夠進入合作期的高成熟度組織,才可能將共融思維化為日常決策的內在邏輯,真正建立「從我到我們」的行動共識。
Merci 提醒在場企業代表,推動 DEI 並非一蹴可幾。比起強硬的政策介入,更鼓勵企業從基層開始導入 DEI 意識,讓每一位組織成員都能參與其中,逐步帶動文化成熟的節奏。
當組織與人共同從依賴期走向合作期,DEI 才不會停留在高尚的理論,而能真正落實在企業運作與日常選擇之中。
同場加映:DEI 最新趨勢「心理安全感」專業進補與圓桌實務交流|DEI 企業盟友沙龍
圖片|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
二、DEI 指標化實踐
本次盟友也與在場企業分享,吾思傳媒獨家「DEI-I model®(多元文化賦能與人才永續模型)」與「2025 多元共融願景獎」21 項行動指標,成為企業盤點共融進展的具體參考依據。這些指標橫跨共融文化、溝通機制、心理安全、人才支持等面向,幫助企業從抽象理念轉化為可檢視、可追蹤的實踐路徑。
透過具體明確的檢核點,企業能夠更清晰看見「目前做到哪裡、下一步該往哪走」,降低迷惘、強化行動。而在圓桌交流中,不同產業的實踐經驗也激盪出更多元的作法與思維,讓 DEI 不再只是借鏡國外,更逐步建立出符合在地情境的本土實踐基礎。
圖片|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
三、企業推動共融文化的關鍵要素
有了國際趨勢的借鏡,也有本土實踐的指標參照,最後回到本此盟友沙龍最核心的問題——組織要如何真正打造屬於自己的共融文化?
Merci 分享了打造組織共融文化的三大要素:
- 可達性(Accessibility):每個人都能輕易接觸並使用所需資源,不因差異受限於參與機會。
- 建設性溝通(Constructive Communication):組織不逃避衝突,而是培養彼此聆聽、聚焦未來行動的對話模式,成為激發合作的力量來源。
- 歸屬感(Belonging):讓人感受到自己被接納與理解,並且確信「我在這裡,是有價值的」,這種情緒連結,是員工心理安全與組織信任的根基。
Merci 也提醒:「DEI 不只是尊重不同,而是在不同中,創造積極合作,而不是被動等待他人改變。」
同場加映:如何提升員工歸屬感?3 個企業實務案例|DEI 企業盟友沙龍
與其將 DEI 視為企業的補強工程,更應視為文化的深化工程。當可達性、溝通與歸屬成為組織運作的一部分,更有機會共融從理想走向現實,讓每一位成員都能看見自己在組織裡的位置與價值。
圖片|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
現場也有多位企業代表分享,在這樣的共學場合中,不只獲得具體的實踐方向,也藉由彼此經驗交流,看見更多行動的可能性。DEI 願景會不只是趨勢觀點的分享,更是一個讓夥伴企業彼此連結、持續深化 DEI 行動的共融圈。
吾思傳媒持續深耕多元共融倡議,透過「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打造一個彼此學習、共享實務經驗的友善交流生態圈。我們相信,推動 DEI 不該是孤軍奮戰,而是企業之間的同行支持,共同累積打造共融職場的在地實踐經驗。
邀請你與我們一同引領台灣 DEI 的未來行動,若想並進一步了解願景會員的交流資源與專屬權益,歡迎至相關頁面了解更多。
圖片|DEI 願景會企業盟友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