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空擋就要檢查社群媒體,生怕漏了朋友的訊息;看著朋友圈的動態,嚮往他人的精彩人生,以上情況你有嗎?心理師剖析現代人 FOMO 症狀,那些你害怕錯過的動態消息,真的值得嗎?

文|萬庭歡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你是否三不五時就滑一下社群軟體,瀏覽朋友的各種分享,焦慮於其他人擁有比自己更棒、更精彩的生活體驗;因為擔心錯過朋友的聯繫而不自覺重複確認是否有人傳送訊息;儘管沒有興趣,但害怕錯失機會而認為自己需要出席每場聚會;旅遊時忍不住繼續追蹤朋友的動態,或上傳自己正在享受的活動,期盼引發別人的共鳴。

若上述的描述與你很靠近,或許你已經有了 FOMO 的症狀。

FOMO 是什麼?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譯成「錯失恐懼症」,是由金融家 Patrick McGinnis 所提出,它反映著個體因為害怕離開社群,擔心邊緣化、成為局外人,因此對於錯失機會或無法參與他人活動容易產生焦慮與恐懼。

FOMO 雖是新興名詞,但並非新興的心理現象,它潛藏著歸屬感,代表著安全、踏實,甚至攸關生死存亡,並存在我們的基因裡。

女人迷FoMO錯失恐懼症
圖片|Photo by camilo jimenez on Unsplash

非洲大遷徙之時,平原上上百萬隻的牛羚、斑馬等草食性動物為覓食南北輪迴遷移。試想一下,倘若沒有歸屬感在牠們的基因裡,恐怕牠們不會交流,難以知道原棲息地的草地即將因季節減少,也無法在單獨移動時躲過獅虎、花豹的獵殺。

渡河對遷徙動物尤其是最大的試煉,巨鱷躲在水裡伺機而動,一不注意便被吞食,但歸屬感讓牠們集結一起,共同面對生死的挑戰。

慶幸人類目前沒有如此生死交關的時刻,但在現代的社交媒體及快速節奏的生活中,歸屬感可以幫助我們在與人的連結中輕易獲得資訊、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

同場加映:人際關係整理學:改善社交焦慮的小步驟,梳理人際,生命從此不打結

Abraham Maslow 提出愛與歸屬是人類重要的情感需要;Adler 認為個體自出生後及其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與自我價值;Virgina Satir 整理的冰山理論中,其中人類共有的渴望也包含著歸屬感;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三大目標中,有一項也是提到生命的歸屬。

歸屬感讓我們想要保持與人的關係,而社群網站激發我們想連結的心情,這促發了 FOMO 的發生。

女人迷FoMO錯失恐懼症2
圖片|女人迷FOMO錯失恐懼症

近幾年限時動態、短影音興盛,前者因為時間的限制,讓人會想把握時間去瀏覽追蹤對象的即時動態消息,後者則可以在一分鐘內精準地看完一個重點影片,短短時間就可以蒐集到有趣的訊息,甚至可以藉由模仿特定行為舉止、舞蹈就可輕易得到更多的瀏覽流量或追蹤人數。

就這樣,我們在追蹤人、模仿人,或是被追蹤、被模仿獲得其他人的認同,進而得到歸屬,歸屬又帶來自我價值的提升。

藉由社群軟體增進歸屬感和價值感沒有問題,然若總將焦點擺在別人的反應上,恐怕會不自覺進入到羨慕、嫉妒、沮喪、憂鬱、挫折、壓力等負向經驗裏頭;原本對生活的信念和態度,也因著社群軟體而可能被動搖。 

同場加映:為什麼 KOL 容易人設崩壞、形象翻船?2 面向解析潛在原因,盲目追求流量是致命傷!

擺脫 FOMO 控制,做個 JoMO 的人

若你想要擺脫 FOMO 的控制,或許你可以嘗試實踐做個 JoMO 的人。

JOMO(Joy of Missing Out)是 FOMO 的反義詞,譯為「錯過的快樂」;透過「錯過」反而拾得快樂,並享受這個過程。其中元素包含:

  1. 專注當下:放下對未來活動或過去事件的焦慮,將注意力轉移到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者個人的內在滿足感和幸福。這有助於我們能夠更好地享受眼前的樂趣。
  2. 培養感恩心情:感謝當前擁有的,而不是過分關注未擁有的或錯失的。感恩的心態提高我們生活的滿足感;我們能更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在關係上也就更能建立正向的連結。
  3. 創造個人時間: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探索興趣和愛好;同時在需要的時候給自己適當的休息與放鬆時間,進一步帶來內在平靜和滿足感。
  4. 建立健康界線:學會判斷自己想要及不想要,清楚人際界線,在適當的時候婉拒對方,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出席每個邀約或活動。確保自己有足夠的休息和恢復時間。

這些實踐可以幫助你轉變為一位擁抱 JOMO 的人,專注於樂在當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