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企業落實 DEI(Diversity 多元、Equity 公平、Inclusion 共融)政策為何重要?

隨著人才全球化趨勢上揚,新世代工作者看待「工作」、「生活」及「自我實踐」的視角愈趨多元,企業要想永續經營,留才絕對是至關重要的條件。

女人迷於 2022 年第一屆多元共融願景獎獨家專訪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她堅定地表示,即便短期之內,DEI 無法立即反映在營收成長,然而長期來看,當員工彼此之間的互動產生改變,內部意識提升,對外的影響力必然也會持續擴張!

2022 年,據女人迷千人大調查顯示,有高達 96% 認為高薪福利不再是吸引人才的唯一指標,企業、組織是否具備多元、平等、包容(DEI)的職場文化,亦是人才考慮是否加入的重要因素。

為回應全球人才市場環境變化,女人迷於 2022 年 10 月底舉辦第一屆多元共融願景獎(Diversity for Better Tomorrow Awards, DBTA),在挖掘深入經營公司 DEI 策略的同時,也寄望透過該獎項於企業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齊心推動,創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

作為本屆 DBTA 最佳 DEI 企業雇主、最佳女性培力企業、影響力企業獎(外商)金獎得主,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表示,多元共融(Inclusion & Diversity,簡稱 I&D)為拜耳總公司及每一間子公司在永續經營策略重要的一環,對於企業領導者而言,每一位員工皆來自不同家庭、成長背景,自然會有多元的觀點,因此拜耳公司深信,若組織能接受多元的聲音、不同的看法,絕對有幫助組職應對快速變化的外在環境,進而提高員工的效率及生產力。

企業管理就像辦舞會,目的讓所有人備受重視、共同起舞

「事實上,實踐 D&I 可分為兩個階段,」楊玉蘭指出,當代有越來越多公司致力創造多元的職場環境,雇用不同性別、國籍、族裔、背景的員工,去完善員工組成的多元性,「然而,光是做到這樣,也只實踐了『多元』而已,要如何達到『共融』?又是另一個重要議題。」

楊玉蘭認為,多元僅是企業履行 D&I 政策的第一步,第二階段則要關注如何打造一個共融的職場環境,「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組織領導就像在辦一場舞會,我們可以邀請不同性別、背景、國籍、族裔的朋友一同參加,這是所謂多元;而若想達到共融,最重要的是確保每一位參加的朋友在舞會中都被重視、不被冷落。」談及如何確保每一位員工皆有備受看重?楊玉蘭回應,領導者最大的責任,在於創造使員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份子」且能與團隊共舞的友善環境。

「作為企業領導者,除了給予友善職場外,也要創造安全的環境,使員工不必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主管能接受不同的聲音,同仁間彼此能無差別對待,同時每一個人都有為自己發聲的勇氣,這就是台灣拜耳致力打造的辦公環境。」

為了能進一步落實 D&I 政策,台灣拜耳於 2021 年開始組成多元共融委員會,以 10 人組成,負責公司整體 D&I 相關議題的推廣、活動發想及執行。成立多元共融委員會作為許多企業執行 D&I 策略的第一步,楊玉蘭表示,這相當有助於企業凝聚內部共識,同時展開對外溝通。

「今年我們和德國經濟辦事處、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與彩虹平權大平台合作,以講座方式深化多元與包容的企業文化,也幫助員工能更加了解這個議題,」D&I 於企業中的推動,多半從提高意識開始做起,通過該場活動,台灣拜耳的員工有機會加入響應行列,藉由自身故事的分享,表達企業對於 LGBTQ+ 族群的支持。

DEI 由國際走向在地,再由在地擴及國際

回望過去一年的努力,楊玉蘭難掩內心激動,說未來一年除了持續對內溝通之外,期待可以展開與外部企業的合作,「委員會已經開始腦力激盪,看有哪些作法,可協助內部意識的提升,對外也持續創造影響力。」

執行 DEI 策略得回到高層級來看,那是長時間的佈局,深度的策略規劃。楊玉蘭提到,台灣拜耳明年將會持續積極與多元共融推廣團體、單位接洽,爭取更多外部合作機會,共同倡議女性賦權、平權意識,讓每一位員工對團隊的認同感及歸屬感倍增。

在人才適用方面,楊玉蘭表示,公平、尊重是拜耳看待人才的基礎。

人才作為企業永續發展、穩定成長的重要基石,拜耳將持續積極招募多元族群,持續為深耕全球醫療保健、作物科學付諸努力,「即便短時間來看,實踐 DEI 對於企業業績成長沒有辦法理出一個直接的關聯性,但我們可以看到,員工彼此間的互動產生很大的改變。」

回顧 2022 年公司內部一連串的 DEI 議題溝通,楊玉蘭言談之間,不時吐露對員工的激賞,她說:「今年多元共融委員會針對消除無意識偏見,做了一系列影片,講解工作互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無意識偏見情形,提醒員工,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狀況,該如何去因應和表達。」

不是企業努力去「用女生」,而是看見不同性別、族群者的優勢

由內而外,楊玉蘭坦言,光是台灣拜耳做好是不夠,如何將企業對於 DEI 的重視擴及社會、國際,亦是作為管理者的她十分在意的,「我想,拜耳長期投入在女性健康的領域,這點是無庸置疑的,包含避孕和子宮內膜異位症領域的創新治療研發。此外,在社會議題上的倡議也不餘遺力,除了落實女性友善職場環境外,過去幾年,也與勵馨基金會合作,培力社工同仁們及啟動『月經劇場x月經友善特展』和『性及性別教育宣導服務計畫』,走進國小至高中/職學校以及關懷偏鄉地區的教育;也期待除了經營在地化活動之餘,也可以將台灣做得好的地方,回饋國際。」

與 NGO、其他企業組織在跨國論壇上分享台灣拜耳由內而外推廣 DEI 政策之成果,對於楊玉蘭而言,從關心女性生育自主權開始,擴及更多元的議題,去發生、創造影響力,是台灣拜耳持續前行的方向。

「台灣拜耳強調的是學習能力(Learning agility)原則,若在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可以給女性更多的機會。」本身作為女性企業領導者,楊玉蘭對台灣女性的能力讚許有加。

「這也許是台灣企業在女性員工的比例上,相較其他國家來得友善的原因。想要創造更佳平權的工作環境,不一定是我們努力去『用女生』,而是相信她們的能力本來就這麼好,撇除無意識偏見,去看見女性工作的優勢和迷人之處。」

若問我女性領導者有不一樣的地方?我想,同理心是最重要的。

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