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自己,你總是在意他人的評價與視線嗎?覺得自己明明善良待人,卻只有滿腹委屈?或許是因為你太過努力了⋯⋯

文|韓慶銀

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求,等於是丟失了自己人生的自發性。

失去自發性的人生,便不是自由的人生,只會活得勞神費力。

很多善良的人會把「他人」的視線和評價當成基準。假如世上只有自己一個人,那當好人做什麼呢?正因為我們不能獨自生活,所以心中多少存在著「他人」的空間。只是空間的大小和影響力不同罷了。因此,我們和他人之間必然會互相產生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

但善良的好人似乎會把給別人造成負面的影響當成一種災難,進而不管做什麼都會畏手畏腳。因為他們的思考方式是「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沒有人會故意給對方製造負面的影響,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本人也無從得知,但還是會自責太不成熟了。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我們會使出渾身解數來預防這些偶然、無知和失誤。為了避免挨罵、排擠和拋棄,而去追求稱讚、認可和尊敬。完美主義正是藉由這種思想和意志的空襲鑽進了我們的內心。

完美主義來自於認可的欲求。追求完美的心,表面上看是為了滿足自己,但事實上是在竭盡全力去博取他人的歡心和認可。「我不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而是單純地想要滿足自己。」如果想要為自己做出這種辯解,必須懷疑一下這是不是也是一種「病」。

不在乎他人的視線和評價,僅以自己制訂的標準來追求完美,那這就要當成強迫症的病理現象看待了。這種病理性的強迫會約束「自己」,反而不存在「他人」,因為他們只生活在自己的規則、秩序和世界裡。

相反的,我們所說的完美主義則與精神官能症(神經症)相似。當他人介入自己的內心時,存在於自己內心的「他人」便會監視、控制和折磨「自己」。

同場加映:「他人情緒與你無關!」找出人際關係盲點:將「自我」和「他人」分開思考

因為過於完美而感到委屈的人們

徐妍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職場媽媽。從事金融行業的她,在職場獲得了能力的認可,步步高升。她說:「我付出了比男人多十倍的努力。」不光是培養自己的業務能力,她為了不輸給別人,公司的任何聚餐都會參加,而且也會喝很多的酒。

身為讀國小和國中的孩子的母親,學校的活動也從未缺席過。因為跟公婆一起生活,所以她要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努力,希望成為優秀的媳婦。

浩沅討厭請人幫忙或是哀求別人。原因有兩點,一是認為接受別人的幫助等於是承認了自己的自卑感,所以很傷自尊心;二是不相信別人做事。即使家人或同事肯幫忙,他也會擺手拒絕。

哪怕是再累,他也覺得不如親自處理心裡更踏實。就這樣浩沅不肯請他人幫忙,不願把小事交給別人處理,更不懂得拒絕他人的請求,所以一直處在忙碌的狀態無法好好休息。

我們周圍有很多像徐妍和沅浩這樣的完美主義者,他們都為自己設定了過高的基準,並且不肯辜負別人的期望。他們不僅會為了不聽到別人的批評而努力做事、不肯麻煩別人,還會抱有必須滿足所有人期待的英雄主義式想法,甚至還覺得為了父母和孩子犧牲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進而過著殉教者般的生活。

我從沒見過一個這樣的完美主義者是幸福的,他們通常會在對方提出索取以前,主動給予,然後等到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時,覺得難受和委屈。這是很自然的心態。

我們都會為了不遭受批評,為了滿足別人而犧牲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欲求來追求完美。正因為這樣,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才會覺得內心空虛和委屈。如果覺得自己特別委屈,不妨回想一下是不是自己太努力生活了。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求,等於是丟失了自己人生的自發性。失去自發性的人生,便不是自由的人生,只會活得勞神費力。


圖片|Photo by Luiza Sayfullina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致完美主義者:別忘了原已存在的價值

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犯錯

「完美主義的好人」會因為別人不知道,或是不曾察覺的小錯誤和不足而神經緊繃,擔心自己對身邊的人照顧不周,而一直觀察別人的眼色。就連最親近的人也會時刻保持警惕,生怕被人指責。

正因為時刻處於緊張的狀態,所以才會累積下壓力。但儘管如此,這樣的人也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做令人失望的事,並且依然會竭盡全力地去滿足他人的期待。

追求完美的目標是不可能的,因為目標本身是不可能現實的。正如序言中提到的,只要我們與他人生活在一起,就會互相受到影響。很遺憾的是,正是出於這種原因,我們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別人。如果仍然無法放下完美主義,那就來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吧。

○ 是不是希望自己不犯任何錯誤呢?

○ 是不是希望所有人喜歡自己,並且想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呢?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應該都是「NO」。既然神都無法滿足我們,我們又怎麼能完美地滿足自己和他人呢?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不犯錯。反過來想一想,有時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或是一個舉動,也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或是幫助到別人。

延伸閱讀:我為什麼會得憂鬱症?完美主義的背後,內心隱藏著「冒牌者症候群」的矛盾

既然如此,那肯定也會有相反的情況。自己無意識中的言行舉動會傷害到對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可能令對方不高興,或是引起誤會。

對於自己做的事情,以及行動帶來的結果,應當放下不得存在失誤和瑕疵的想法。即便是在竭盡所能後仍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也要承認自己已經盡力了。不要誤會盡力一詞,盡力不代表做到最好,而是「竭盡自己所能」。只有完美才能得到認可的信念,對實現自我滿足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毫無幫助。

因為這種信念不會成為生活中的自發性,而是會成為一種害怕因為失敗而無法得到認可和愛的動機。恐懼可以促使我們採取行動,但絕不會帶給我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