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對不起,對方卻沒有接收到歉意?比起說對不起,你可以換一種方式試試看。

道歉時別怕丟臉,因為道歉的效果,有時恰好跟你丟臉的程度成正比。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跟朋友開了一個比較過分的玩笑,他很不開心,我該怎麼跟他道歉,才能讓他原諒我呢?

常見說法一:「好啦,我道歉就是了,別生氣啦!」

常見說法二:「如果你覺得不舒服,那我可以跟你道歉。」

常見說法三:「我很抱歉,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你這麼在意。」

更好的說法:「我知道我的話傷到你了,真的很對不起。」


圖片|來源

為什麼要這樣說

誠摯的道歉,說來容易做來難。因為我們通常會覺得,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是件特別尷尬的事。而為了降低自己的尷尬,道歉的時候,人們就很容易出現三種錯誤,導致對方接收不到我們的歉意。

第一種錯誤:硬在道歉最後加上一句「尾巴」,讓道歉聽起來比較輕鬆。比如在表達歉意之後,勸對方「別生氣啦」之類的。而這條「小尾巴」,其實是會讓人很抓狂的。因為在被你冒犯的人聽起來,這是在暗示問題出在他身上,是他不懂放輕鬆,喜歡小題大做,才導致關係緊張的。可是,被傷害的人明明是他,你憑什麼要求他就必須大器一點,必須看開一點呢?

第二種錯誤:在道歉的時候,加上了「前提」。比如:「如果你覺得不舒服,那我可以跟你道歉」,這個邏輯聽上去好像沒什麼問題,畢竟對方的「不舒服」,是你道歉的直接原因。可是追根究柢,對方的不舒服,是因為你做錯了。你是在為自己的錯誤道歉,這時候強調「對方不舒服」這個前提,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在怪罪他太敏感脆弱。

第三種錯誤最嚴重:在道歉時還要加上「但是」,試圖為自己開脫。最常見的情況,是說完抱歉之後再加一句「(但是)我不是故意的」。從你的角度想,這是為了讓對方心裡好受些。但是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完全不是這個感覺,他會覺得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自我辯解,甚至是找藉口。一個最本能的反應是:「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就可以這樣嗎?」所以,即使你沒有說出「但是」這兩個字,只要存在辯解的成分,在對方聽起來,這樣的抱歉就是沒那麼真誠和純粹。

延伸閱讀:「他才是混蛋,為什麼我要道歉?」先道歉的人,才是贏家

以上這三種錯誤,並不一定是因為道歉者存心狡辯。恰恰相反,這很可能正是因為他們內心被羞恥感壓得喘不過氣,所以才會找各種機會,替自己緩和一下氣氛。但是,如果你要讓對方感受到真摯的歉意,就必須克制這種本能的衝動。不要怕,讓你的羞恥感自然表現出來就好。

關於這一點,

美國的溝通專家約翰.卡多(John Kador)指出,「對不起」之所以會有力量,其實不在話怎麼說,也不在內心怎麼想,而是你能否充分展現出「羞恥感」。


圖片|來源

羞恥感展現得越多,道歉就越有力量。也就是說,你越是讓自己顯得尷尬,就可以得到對方越多諒解。道歉最大的訣竅,就是「不要怕尷尬」。

廉頗的「負荊請罪」之所以是歷史上最經典的道歉,就是因為堂堂大將軍願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脫掉上衣,背著荊條,一路走到藺相如家,跪在他面前請求責罰。這裡的每個細節,都是在狠狠地羞辱自己,若非如此,就不足以表達羞恥與愧疚。真心覺得做錯事,希望別人原諒,就不要怕丟臉,付出「代價」,才更能換取原諒。

總之,理想的道歉,要越明確、越集中越好,要拿掉前面提到的這些「尾巴」「前提」「但是」。如果你要為說錯話道歉,就應該簡潔明瞭地說:「我知道我的話傷到你了,真的很對不起。」—停在這裡,不要再說了。雖然這樣可能會讓氣氛有點尷尬,不過別擔心,你越尷尬,就能讓對方越快消氣。看到你這麼丟臉,場面這麼僵,對方通常就會很快消氣,甚至還會主動打圓場:「好啦!好啦!沒事了!沒事了。」

而就算真的事出有因,你也不要急著辯解,等對方氣消之後,你可以再好好解釋。比如說,如果你遇上塞車所以上班遲到,老闆來責問你的時候只需要說:「老闆,我知道遲到耽誤了工作,我非常抱歉。」然後等老闆氣消了,問起情況的時候你再解釋,這樣就會比較自然,不像是在找藉口。就算老闆沒問起,隔幾天再跟老闆抱怨,塞車曾經害你遲到,也比當下跟老闆頂嘴更聰明。

延伸閱讀:練習說話技巧:溝通的語氣,與溝通的內容同樣重要

延伸思考

這裡要注意的是,道歉的內容雖然要簡潔明瞭,但是話說出口的時候,不要太流利、太大方,這樣反而會顯得像是排練過的,減損道歉的真誠感。因為誰都知道,真正被歉意和羞恥感折磨著的人,說話會有不由自主的停頓、結巴、詞不達意。要記住,愧疚的表情、行為和語氣,比精采的內容更能換取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