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女人迷 DEI 多元共融願景獎

2025 女人迷 DEI 多元共融願景獎 2025 女人迷 DEI 多元共融願景獎

邀請你為世界變局中的亞洲職場引路

在全球快速變動的時代,企業不只是關鍵經濟角色,更是文化轉型的關鍵推手。

DEI 多元共融願景獎表彰在多元、公平與共融實踐上具前瞻力與行動力的企業,為亞洲職場樹立典範。

 

累積超過上百家企業參與,橫跨二十六個產業,與聯合國 SDGs 對齊,

專注國際趨勢在地化,協同各界經驗,共創 ESG、SDGs 人才永續藍圖。

 

從招募、管理到文化,獲獎企業實踐心理安全、促進溝通、強化歸屬感,為所有人打造具共融的職場環境。

2025 年,多元共融願景獎將聚焦「共融的力量」,

表彰積極推動可達性、促進建設性溝通、營造歸屬感文化。

共創文化三大關鍵

獎項類別

獎項致力於在亞洲經驗(glocalization),發掘並表彰在多元公平共融領域內的優秀實踐(Best Practices)。
透過設立企業、個人影響力兩大類獎項,分享卓越實踐策略,建立亞太地區領先的 DEI 交流平台。

DBTA 獎項類別有企業獎、人物獎 DBTA 獎項類別有企業獎、人物獎

企業獎與八大特別獎

最佳 DEI 企業金獎/銀獎,提供給塑造 DEI 共融職場並產生廣泛影響的台灣本土或外商企業;特別獎表彰由內而外、由上至下體現 DEI 精神的本地與外商企業,八大特別獎分別為:最佳 DEI 啟點獎、最佳數位應用獎、最佳 DEI 倡議創意獎、最佳彩虹友善企業、最佳女性培力企業、最佳友善家庭職場、最佳跨世代共融企業、最佳持續發展貢獻獎。 最佳 DEI 企業金獎/銀獎,提供給塑造 DEI 共融職場並產生廣泛影響的台灣本土或外商企業;特別獎表彰由內而外、由上至下體現 DEI 精神的本地與外商企業,八大特別獎分別為:最佳 DEI 啟點獎、最佳數位應用獎、最佳 DEI 倡議創意獎、最佳彩虹友善企業、最佳女性培力企業、最佳友善家庭職場、最佳跨世代共融企業、最佳持續發展貢獻獎。

人物獎獎項

年度願景影響力人物

年度願景影響力人物

表彰對象:在所屬領域內致力於推動 DEI 發展,並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個人

報名方式:公開募集推薦提名制,可由組織單位或個人提出推薦

評選活動時程

05/30 線上說明會

05/30 線上說明會

線上說明會

6/2 開放報名

6/2 開放報名

開放報名

8/1 報名截止

8/1 報名截止

報名截止

08/29 公佈初審入圍名單

08/29 公佈初審入圍名單

公布初審
入圍名單

09/26 決審得獎通知

09/26 決審得獎通知

決審
得獎通知

10/22 趨勢論壇暨頒獎

10/22 趨勢論壇暨頒獎

趨勢論壇暨
頒獎

評選指標

四大構面 21 項指標

四大構面有願景文化實踐、友善工作環境、多元人才發展、社會影響擴張。二十一項指標分別為:DEI 願景目標與策略、高層領導的承諾與責任、消彌偏見、高效溝通文化、共融領導力、高效溝通平台、彈性工作政策、員工/同儕支持資源、共融空間/環境設施、共融服裝儀容、身心健康照顧、理解人才多元性、績效管理與升遷獎酬、友善生育/家庭照顧者、支持中高齡員工、支持身心障礙員工、支持女性員工、支持LGBTQ+員、供應商/產業鍊、產品行銷、公開響應行動。 四大構面有願景文化實踐、友善工作環境、多元人才發展、社會影響擴張。二十一項指標分別為:DEI 願景目標與策略、高層領導的承諾與責任、消彌偏見、高效溝通文化、共融領導力、高效溝通平台、彈性工作政策、員工/同儕支持資源、共融空間/環境設施、共融服裝儀容、身心健康照顧、理解人才多元性、績效管理與升遷獎酬、友善生育/家庭照顧者、支持中高齡員工、支持身心障礙員工、支持女性員工、支持LGBTQ+員、供應商/產業鍊、產品行銷、公開響應行動。

肯定企業願景進展三階段

多元共融願景獎鼓勵學習、看重教育意義,所有報名的企業,即可獲得 3 項 DEI 肯定

1 報獎企業:拿到三項 DEI 肯定;入圍企業:企業曝光於 DBTA 官網;得獎企業:企業實踐案例文章精選報導一則。 1 報獎企業:拿到三項 DEI 肯定;入圍企業:企業曝光於 DBTA 官網;得獎企業:企業實踐案例文章精選報導一則。

歷年得獎企業

看看企業領導人怎麼談 DEI

DEI 指標

  • 願景文化實踐
    • DEI 願景目標與策略
    • 高層領導的承諾與責任
    • 消弭偏見
    • 高效溝通文化
    • 共融領導力
  • 友善工作環境

    • 高效溝通平台
    • 彈性工作政策
    • 員工/同儕支持資源
    • 共融空間/環境設施
    • 共融服裝儀容
    • 身心健康照顧
  • 多元人才發展

    • 理解人才多元性
    • 績效管理與升遷獎酬
    • 友善生育/家庭照顧者
    • 支持中高齡員工
    • 支持身心障礙員工
    • 支持女性員工
    • 支持 LGBTQ+ 員工
  • 社會影響擴張

    • 供應商/產業鍊
    • 產品行銷
    • 公開響應行動

評審團委員

本屆評審團匯聚來自產官學界之卓越代表 名單依姓氏筆畫順序列示

王兆慶

王兆慶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王兆慶現任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長期關注托育、長照與性別平等議題。
他的公共政策倡議之路受到劉毓秀、蘇麗瓊等前輩影響,並於政大新聞系就學時,在社會學課程中初次接觸女性主義。
他的倡議主軸是「雙就業、雙照顧」模式,認為托育與照顧工作不應該被強加於女性,並積極推動公共托育政策,以減少傳統家庭分工對女性的限制。
此外,他也強調「照顧公共化」的重要性,相信這是建立性別友善社會環境不可或缺的一項制度。

洪心平

洪心平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

擁有紐約州立大學社會學碩士及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雙重學位。
現任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並擔任衛福部、考選部、勞動部等多個部會身心障礙權益維護相關委員會委員。
曾於性別權利團體及肢體、心智障礙、失智症、燒傷等多個障礙團體服務,具備多元社會工作背景。
長期關注社會福利政策、障礙與性別平等,並致力於國際人權公約的實踐。

周昌湘

周昌湘

睿哲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講師
兼董事會績效評估執行委員

周昌湘總經理在 2022 年 2 月 15 日與中華人力資源協會共同舉辦全台第一場「ESG 人資趨勢論壇」將 ESG 與人力資源管理正式結合,展開專屬 S(社會)G(治理)的新局。也憑藉自2013 年起擔任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薪酬委員會召集人身分,從最高治理(決策)機構高度規劃人資策略。近年來以學習研究心得成果,諮詢輔導上市櫃公司永續治理專案,並針對董事會、永續發展委員會的成員、公司治理主管等,講授有關 ESG永續職責、工作實務課程,為此領域專家!

陳英姿

陳英姿

AAMA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
執行長

現任財團法人台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執行長,專長整合行銷。
曾參與多家海外新創科技公司品牌與產品在大中華區創立發展並開拓海內外市場。
長期投入新創公司與新創品牌設立,深度串連多媒體設計產業聚落,創造新興科技與市場應用機會。
基金會以AAMA台北搖籃計畫平台經營發展為核心,協助輔導成長期創業家透過共學、共創計畫的推進注入創新能量與串連創業資源。

謝英哲

謝英哲

國立清華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教授

目前擔任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台北政治經濟學院招生執行長及科管院永續長。
謝教授擁有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深耕企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社會創新創業逾十年,並持續主持多項國科會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相關研究計畫。
致力於探討營利與非營利企業多元共融文化與社會影響力的發展。

鍾文雄

鍾文雄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公司
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自1991年進入日本日立空調事業部台灣分公司服務。
2000年進入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處,在集團內歷任台灣電店及台灣固網人力資源及行政管理處處長等職務。
2007年榮獲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第25屆「國家傑出人力資源經理」獎項。2008年進入信義房屋擔任人力資源部執行協理,任內亦負責成立日本東京分公司籌備事務。
2011年赴上海任職,擔任中國旺旺控股公司人力資源總處長職務,返台後進入怡東集團擔任人資長並兼任台灣松誼企管執行副總職務。
於2015年6月加入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迄今。

葉德蘭

葉德蘭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系教授
兼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葉德蘭是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兼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獲得三次卓越教學獎及一次傑出教學獎。她也是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程委員及臺灣人權學刊編輯委員。2021年,她擔任召集人撰寫完成我國現行《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並創辦我國「大專校院性別主流化資源中心」。2025年起亦擔任日本東京大學WeChange計畫諮詢委員。她的研究興趣包括性別話語的批判性修辭分析、作為抵制仇恨言論的非暴力溝通以及女性、安全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