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深人靜,你是否又為情所困?透過《關於愛的一切》這本書,剖析「愛」的多種樣貌,學著在關係中成長。

曾聽過一種說法:現代人太聰明了,根本很難好好談場戀愛,這幾年撰寫文章我仍可以明顯感受到,一直以來大家仍然在努力學習「愛這件事」。

為了愛情所苦惱時,你如何讓自己學習成長?也許是和密友暢所欲言,也許是夜深人靜獨自在房間讀點文字、影像試著參透。解決一個愛裡面所延伸出的單點問題,但如果以鳥瞰的方式,更廣一點來說你看到的愛是什麼呢?

愛
圖片|Photo by Rhand McCoy on Unsplash

關係倦怠屢屢挫敗?從頭重新定義愛吧 

許多談論愛的內容都避免給「愛」一個清楚定義,而在《關於愛的一切》一書,非裔女性主義作家貝爾.胡克斯,對「愛」最真摯全面的書寫,第一章作者便斬釘截鐵地以「愛的定義」出發。

《愛的藝術》 埃里希.佛洛姆曾說:「有意識地付出自我,以期滋長自身與他人的靈性成長。」貝爾.胡克斯認為,愛這個字大多數被定義成「名詞」,但對於愛頗有見解的理論家都承認一件事:要是把愛這個字當成「動詞」,就可以更充分地愛。

作為一位母親,我很喜歡胡克斯用嬰兒來比喻愛的直覺:「從嬰兒出生起,還不會說話,不知道照顧者的身份。就對愛與照顧有反應,會以愉快的表情或聲音回應。」在書中深刻探討愛的根源、愛與非愛的差異,也愛與我們的關係。

「儘管我們希望戀人出現,但大多數的人卻不太明白自己想跟對方擁有什麼樣的關係,想創造出什麼樣的愛,又該如何創造這種愛,我們尚未學會完全敞開心胸。」——《關於愛的一切》

剛進入愛情或是剛遭遇分開的人,對「愛」能有刻骨銘心的領悟,因此非常有可能對於那些存在於一段穩定關係的人來說,更是難以回答,畢竟實在太久沒思考了,也忘記是如何在一段關係中以愛付出行動。

可是正因為遺忘了愛,讓關係變得無趣,甚至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彼此包容度也會大幅降低,接著就是無謂的爭吵,用消極的自私來應對一切。所以愛到底是什麼呢?如果你願意去探究一番,或許能將那些經常卡住關係的節點給鬆開!

同場加映:大人式的戀愛|如何好好愛人?《愛的藝術》三個愛的祕密:愛是給予,而非接受

情侶
圖片|Photo by Charlie Foster on Unsplash

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嗎?買到一個非常棒的電器,讓你的生活品質瞬間有感提升,過了一陣子逐漸習慣它的存在,也不再有歡愉感,雖然帶來便利,每天使用著再平凡不過的物件,有一天遺失了、壞了,才發現它的重要性。後悔為什麼沒有好好保護、好好保養。

這是太多人對待愛情的方式,可是你面對的是人而非物件啊,充滿思想與靈魂,可能也會年久失修,但同樣也有成長機會。而決定這一切的將是雙方如何不仰賴最初的歡愉感來維繫關係,而是用有意識的行動,共創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愛真的不是心動,透過有意識的行動來實踐

許多人對於長遠的關係缺乏火花感到失落,正是為了一直追求「墜入愛河」的感覺。

我相信有人會說:「在一起到老都還有戀愛的感覺。」但我們必須承認,本質上這種愛一定與最初墜入情網的那瞬間不同調,不可能絲毫無差異性。相反的,隨著更熟悉親暱,看清彼此存在某些隱藏的性格卻依然願意學習成走下去。

對待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你所有人事物之間的關係,不是光靠最初的熱情,之所以能夠長遠維繫,真正的核心是有意識的去選擇,所採取的行動。

埃里希.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去愛的慾望本身不是愛,愛要付諸行動,愛是展現意願的行為,亦即有意圖和行動,出於意願也表示有選擇,我們數必須要愛,而是選擇去愛。」

就拿你所熱愛的一來說,最初三分鐘熱度,相當積極,但事實上這把熱情之火不會一直燒下去,必須要不斷的行動,不然終究會冷卻,其他看似更有趣的事物浮現,就把你的注意力拉走。

以前我們常會說:「可以解釋的就不是愛情了」,這是很浪漫的想法,但也對未來我們去對待關係的方式,種下危險的種子。

猜你喜歡:愛情之路總是不順遂?3 個迷思破除真愛的既定挑選準則

情侶
圖片|Photo by Becca Tapert on Unsplash

作者引述《愛的需求》一文提到:「墜入愛河的說法反映出對愛和生命本身的奇特態度,混雜了恐懼、敬畏、著迷、和困惑,代表在我們遇到無可避免不太可靠的事物時,心中會有猜忌、懷疑和猶豫。」

愛並不會無法解釋,愛的神奇魔法,並不是愛到無法自拔,也不是永遠的浪漫,而是能讓我們有意識去選擇行動,對自身、對他人帶來滋養或成長。

《關於愛的一切》這是一封獻給「無愛世代」的情書,邀你用嶄新的方式思考愛的藝術。

本書不僅談愛的定義、談童年、談愛自己、談群體的愛、談愛情,在自私和自戀的文化氛圍下,能重新去實踐愛這件事情,許多中心思想都和佛洛姆於《愛的藝術》中談到的貼合,並有所延伸。

關係是一輩子必修,​更多伴侶關係|自我關係|工作關係議題,歡迎至 IG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