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的同事、同齡人,都表現得比自己好時,突然升起一股「自己一事無成」的挫敗感,怎麼辦?該怎麼調適焦慮不已的心情呢?

記得大學時候,老師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句話:「你們現在在學校裡,成績好一點、差一點說明不了什麼,等你們畢業了,走進社會,只要五年時間,你們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會變得非常大。」

如今看來,根本不需要五年,三年過去,彼此的差距已經一清二楚了。

環視四周,幾乎所有人都活得比你好:工作了的待遇比你好;讀研究所了的學歷比你高;回鄉發展的生活比你愜意;出國的視野比你開闊⋯⋯好像就你自己活得最不好。

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待同齡人比你活得好這件事呢?

記得在 ×× 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件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我的工作信箱突然收到了一封郵件:×× 於二○一二年加入本司,工作能力超群,成績斐然,顯出了卓越的領導能力。經公司研究決定,現任命 ×× 為公司副總裁。

×× 是一名大專生,「90後」,此前為公司行政經理。他當時才二十四歲,工作也才兩年就被一家近兩百人的公司直接提拔為副總裁。

我雖與他同齡,發展的速度卻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與同齡人的差距如此之大,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

前段時間,因為工作關係,我採訪了一位投資人,他算是我遇到的投資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一九八五年生的。

要知道,投資這個行業,整體從業年齡是偏高的。因為,這是個有錢人的圈子,不僅需要實力,更需要閱歷。若非「富二代」,合夥人級別的投資人很少有低於四十歲的。

他的厲害之處不只是年輕有為,他是學體育的,而且來自農村。大學時代為了賺生活費而開始創業,二十六歲時成為某知名企業的高級副總裁;如今三十一歲,已經是兩家投資公司的大股東。而且人家在精神層面也不落人後,對哲學、心理學頗有研究。

和他聊了一個多小時,我只感嘆人生竟然還能這般精彩,真是相形見絀。

年齡上,我與他相差不過五歲,但是和人家一比,簡直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採訪結束後,我不禁問自己:五年後的我會活成什麼樣子?


圖片|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30 歲了,別浪費時間委屈自己!」《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無論幾歲,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老實說,看到同齡人比我發展得好,我的內心是焦慮的。別人都一個個登上人生巔峰了,自己還這麼苦,我也會不安。

好在我能儘快讓自己平復下來。也是因為性格的原因吧,我自認為比較沉得住氣,相信大器晚成。周華健不也是這麼唱:「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嗎?

我自知自己資質愚鈍,顏值一般。顏值除了整型也改變不了多少,資質卻可以通過後天彌補。我只能選擇靠才華吃飯——做不了偶像派,還可以努力成為一個實力派,不是嗎?

一想到這裡,我又有了新的動力。《增廣賢文》裡有句話我很認同:「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大意是:不要把容易得來的東西,看成稀鬆平常之物。

所以,當我們看到別人比自己混得好的時候,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呢?

別人發展得好,不是憑空而來的。你只看到別人發展得好的結果而已,卻沒有思考人家發展得好的深層原因。

你自認為比別人勤奮,但光勤奮有什麼用?更何況,你的勤奮極有可能是一種錯覺——當你執著於錯誤的選擇時,往往越勤奮越狼狽。

別人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解決了你想破頭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決定你發展得好與不好的關鍵,不在於你勤奮與否,而在於你的能力所能創造的價值——你是作家,就用作品說話;你是銷售,就得用業績說話。

這些可能與勤奮有關,但勤奮遠未觸及核心。換句話說,勤奮只是取得成就的一種途徑,它可能是壓倒失敗的最後一根稻草,卻難以稱得上是殺手鐧。

當你看著同齡人一個個走在了自己前面,其實不必大驚小怪,人與人的差距從出生起就存在,只不過二十幾歲這個年齡段的差距被放大了一點而已。

從心理層面上講,別人發展得好不好,跟你沒有什麼關係。別人發展得比你差,你就會很開心、很有優越感嗎?如果是,只能說明你見不得別人好。

當嫉妒情緒出現時,你可以這麼提醒自己: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主動比較,就是自我傷害。

推薦閱讀:覺得自己不夠好怎麼辦?別透過「比較」來證明自己,接納缺點才能找到完美

從現實層面上講,現在的生活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但一定是你自找的,自己釀成的苦果自己吃。起點低、資質差、沒背景,你還想躺著賺錢?

生活不會因為你勤奮就對你網開一面,生活也一定不會一直虧待勤奮的人。

最後一點,也是最直接的一點:比你發展得好的同齡人,不見得比你優秀;雖然現在比你發展得好,以後卻未必。只要不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皆不值得羡慕;只要是可以靠自己努力得來的,絕不輕易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