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太大的目標,很容易因為難以達成而放棄,不如從小地方開始吧!從眼前小事開始實行,一天完成一件事,讓「小成就」開始累積。

我幼時居住的那一帶是沒有完全開發的地區,破舊的房子櫛比鱗次,狹窄的小路比比皆是。那個地區有一座與山毗鄰的公園,原本有條連接山路的狹窄通道,但由於人來人往,草地逐漸減少,自然而然形成了可供兩人並肩而行的小徑。

幾十年過去,人們來來往往的這段時間裡,地被踏平了,附近居民就算不上山,也常利用這條路,不管是去鄰近的地區也好,去市中心也好,都會穿越這條小徑。

這麼頻繁的來往,小徑兩旁就出現了可供人們聚集的空地。有一天,空地上多了長椅,還安裝了運動器材,於是就成了人們群聚的小公園。

不久,這一帶出現了一條馬路,再也沒有必要走那條泥土路,但是已經習慣信步而行的老人家,不知不覺還是會往那個方向走去。我也曾經在陷入沉思之際,不經意就朝那個方向走去。

反覆接觸,腦中的小徑就會變成大道

在研究大腦特性時,我突然想起那時的情況,在大腦和數不盡的腳步所踩踏出來的道路之間找到了共同點。大腦透過刺激身體,也會像長時間人來人往形成道路一般,在特定腦細胞之間形成通道,也就是所謂的「突觸」(Synapse)。

如果強烈或長時間不斷反覆刺激,突觸就會像捆線團一樣變得越來越粗。那麼,變粗的突觸要如何啟動呢?

假設我們不斷練習看到 A 字母就想起「Alpha」這個單字,那麼 A 就成了會讓我們自動聯想到「Alpha」的字母。如果更進一步練習 B 是「Bravo」、C 是「Charlie」的話,那麼每當我們看到 A、B、C 時,不會讀成字母「ABC」,而會讀成「Alpha、Bravo、Charlie」。

就如同在熟稔摩斯密碼的人眼裡,會很自然將 「 ● ● ● ■ ■ ■ ● ● ● 」解讀成求救信號「SOS」一樣。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反覆暴露在特定刺激之下,由模糊小徑逐漸形成明顯道路的緣故。

想像一下眼前有人昏倒,當我們目擊這一景象時,會根據銘刻在大腦裡的突觸,做出下列三種反應裡的哪一種?一、跑去幫忙;二、叫警察;三、繼續走自己的路。一開始會如何行動,答案掌握在大腦。

大腦會根據銘刻在腦中的突觸,決定做出什麼樣的行動。

延伸閱讀:生活沒有節奏、好難自律?其實養成一個習慣比想像中簡單

小,更小一點的成功

一直到二十出頭,我的大腦都在吃挫敗感長大,我對不管做什麼最後都會陷入絕望的人生死了心,覺得毫無東山再起的可能。「失敗」對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兩個字,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改變人生的航道。

但我想,都已經到了最糟的谷底,再也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我決定一階一階拾級而上。

  • 我今天也成功背了兩個漢字
  • 我今天也成功早上四點半起床
  • 我今天也成功閱讀了一本書
  • 我今天在讀完一本書後,也成功做到畫線部分的訣竅
  • 我今天也成功地將一天中發生的事整理在筆記本裡

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從眼前小事開始實行,把小事也貼上「成功」的標籤。

一天完成一件事,「小成就」便會逐漸開始累積。即使是一堆這麼小的成就,也在我的腦中堆疊起成功的經驗。而成功的經驗累積下來,就讓我擁有了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的自信。

我的大腦認識到挑戰就是成功,內心的狼成功儲備了力量,迅速成長起來。很幸運地,我的大腦能以小成就為食物,不斷成長。


圖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同場加映:跟圍棋學思維與行動:每一次進步,都踩著自己經驗前進

不要站在宏偉的立場上考慮成功的標準

我們往往把成功定義為「在他人眼中所實現的某種宏偉成就」。也就是說,必須畢業於名門大學、進入大企業、找到條件不比他人遜色的配偶、擁有一間好房子、具備撫養兩、三名子女的經濟能力、可以不用操心晚年的生活等。

若從這個標準來看,自然會聽到諸如「今天學習漢字對明天的好工作有什麼幫助?」「今天讀一本書對明天購置一間房子有什麼用?」「今天四點三十分起床對明天成為子女堅實經濟後盾有什麼用?」等的質疑。

現在,我們來換個問題吧。那麼,什麼對明天的好工作有用呢?什麼對明天購置一間房子有用呢?是股票、比特幣還是履歷?

不要站在宏偉的立場上考慮成功的標準,您是否夢想著十年、二十年後要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所以才會因為那遙遠的未來,而覺得自己現在做的小事微不足道,野心勃勃地想要伺機而動,逆轉人生。

與其將人生寄託在這種微乎其微的可能上,還不如培養堂堂正正、積極向上的大腦,抬頭挺胸面對人生的各種問題。

你會喜歡:你想要的自由,是靠自律換來的

韓非子說: 「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出自《韓非子.大體》)

積沙就能成塔,積少就能成多;堤壩潰於蟻穴,有時可能就是因為小事而耽誤大事。所以豐功偉業也絕非一蹴可幾,我們的未來會有什麼不同,就看今天如何累積小成就。為了擁有比昨天更美好的今天,現在馬上從能力所及的小事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