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人,放下對自己的偏執,不要害怕他人的眼光。打從心底接受缺點,你會發現力量從心而生。

一個人要討厭你,只需要挑出你的一個缺點;一個人會喜歡你,往往是包容你的所有缺點。

是人都一樣,會擔心別人在背後說的難聽話,會煩惱其他聽到的人是怎麼想你。然而世界上最可惜的事,就是忙著跟討厭你的人解釋自己,卻忘了跟喜歡你的人表達謝意。

記得,在這複雜的環境下,永遠不缺懷疑自己的人,我們缺的是給自己多一次相信,給喜歡的人更多珍惜。

我跟小波是在一個訓練課程中遇見,那門課程是要練習溝通與演說能力,其中不乏有些同學已經是職場中的說話高手,有些則是為了打好基礎,倒是像小波那樣不好意思跟人接觸的是少數。一般來說,會自費報名說話課的人,個性應該不害羞,頂多就是慢熱而已。自我介紹時,小波也真的就如預期般,以滿臉通紅、支支吾吾的方式帶過去。

推薦閱讀:溝通的藝術:為什麼有人就是不能好好說話?

正當我好奇為什麼他想來上課時,老師就先開口問他參加課程的原因。小波回說,他從小最困擾的就是在眾人面前開口,在學校只要是分組作業,他都是自願負責文書部分,曾經有次他鼓起勇氣上臺報告,同學的反應給了他更大的打擊,老師也很直接給予低分,造就他日後更恐懼上臺。

後來,在公眾場合如果有機會發表他不會舉手,在公司只要主管詢問意見也是默默低頭。他並不想逃避,反而很擔心,對說話的恐懼會影響到工作考績,讓平時的努力因此打折。所以這次看到課程介紹才主動報名,是經過好幾個夜晚掙扎後的決定。

這段誠懇的分享打動班上不少人,話一說完,同學紛紛給予極大的掌聲,有些人勉勵他其實說得很好。可是坦白講,我覺得安慰成分應該居多,我承認當時我就是這樣想,因為我真的沒看過有人上了幾堂課就馬上脫胎換骨。至少在那之前都沒看過。


圖片|來源

幾個星期後,我對小波徹底改觀。

雖然頭幾次的課堂發表,小波還是用漲紅的臉勉強說完他的內容,不過情況卻明顯一次比一次好。直到有天他一口氣說完自己的故事,而且音調與節奏比以往分明,全班同學都嚇到了,也許他不是那天講最好的,但一定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

因為進步的幅度太驚人,休息時間幾個同學簇擁在他身邊詢問練習的方法,他回答的內容大部分聽起來很簡單—就是多花時間練習,分享自己體會過的故事。真正不簡單的是這個:他覺得終於克服不敢開口的心魔,面對自己在說話上的不足,勇於正視自己最不敢讓別人知道的那一面。

那一瞬間,我體會到,原來接受自己的缺點可以產生那麼大的力量,那麼激勵人心。

從那次之後,他每次的分享愈來愈有趣,肢體表達愈來愈活潑,聲音聽起來愈來愈熱情,課程完整結束時也毫無疑問獲頒最佳進步獎。許多同學應該也跟我感受差不多,他在臺上分享的功力已經凌駕班上不少人。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有優點,就會有缺點,有些是後天養成的,有些是天生的,但那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缺點,又是如何看待別人對你的評價。

缺點,人人都有,但有勇氣正視與求進步,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嘗試。也許是在意別人的批評,不少人寧可把缺點隱藏起來,甚至是用各種方法掩蓋過去,也不願意尋找進步的方法。

其實,當我們能夠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時,反而會給自己更大的力量。因為你願意接受自己有缺點,等於是允許自己有進步的空間,而一個人要先知道自己還可以進步,才會有更多的信心面對未來。

心理學中就有提到這樣的理論,是由史丹佛大學教授卡蘿.杜維克提出,她認為人的心態有分「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成長心態的人相信自己是可以再進步的,定型心態的人則認為要改變自己很困難。

以我自己的體會來說,成長心態是認為自己的位置處在起點,只要努力就會進步。定型心態則是認為自己已經到了終點,目前的表現就是本身的極限,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更好的結果,因此更擔心周圍人的評價,更擔心自己的缺點,甚至否定自己,獨自鬱鬱寡歡。

推薦閱讀:【職場女聲】不要否定過去!給不是菜鳥也不是「姐」的 25 歲


圖片|來源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活得不快樂,並不是我們自己真的有多差,而是把別人的想法看得愈來愈重,把開心的範圍定得愈來愈窄,把自己的世界想得愈來愈小。

然而,我們活在一個處處提醒人不夠好的世界,不論是電視廣告,或是某人口中的「為你好」,其實都在提醒人付出的還不夠。只不過,那些成就往往是某人的極限,卻被拿來當應該的標準。

你要相信,你已經很好了,這並非代表你是個不求進步的人,也不是說你從此不用努力,而是你要放心的接納自己,不論優點或缺點,那都是你現在最真實的樣子。

接受現在已經夠好的自己,才能用心往更好的自己前進。因為你知道,你不是正在變成別人希望的樣子,而是變成自己會真心喜歡的樣子。

寫這本書的不久之前,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製作影片,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掙扎的過程。

雖然我不定期會到各處演講,已經習慣面對大眾講話,不過要獨自面對鏡頭說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少了現場聽眾的反應與回饋,很容易就把分享變成像讀課文,起初錄的影片連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很難提起勁,再加上還要學習剪輯、尋找影音素材、布置現場,用影片創作對我來說,就像小學生要挑戰微積分般困難。

不過,山還是要爬的,否則如何知道上面的風景長怎麼樣。

給自己一點信心後,試著用最好的狀態錄完並修剪,影片分享出去收到許多人正面支持,當然也收到不少對影片內容的建議,有些更是毫不留情的批評。「聲音太平、太單調。」「畫質不夠好。」「內容不夠精簡。」「其實一點也不好笑。」看到這些,對我產生不小的打擊,雖然大家都知道有批評才會有進步,但誰不希望收到多一點的鼓勵?

幾番思考後,我中斷了錄影的計畫。我給自己的理由是錄影會壓縮到寫作的時間,但我心裡認為其實自己還沒準備好,我需要再多一點時間,再多一點資源,再多一點錄影設備,只要能找到安慰自己不用拍影片的藉口,什麼都可以再多一點。

唯獨我沒告訴自己的是,我需要再多一點經驗,而經驗,是要透過經歷才會有的。

好在,此時其他的成長經驗幫助了我。我想起當初開始學習寫文章時,並不知道要寫什麼主題,也不懂如何用故事表達,只會一股腦的敲著鍵盤,覺得那樣就是在寫作。幾年後,我再回去看自己寫的一些文章就知道,那粗糙的痕跡,連我自己也讀不下去。

只是,誰沒有過去?隨著文章數量變多,我的進步也更加明顯,我也漸漸喜歡上寫作時的氛圍。如果說,每篇文章都代表當下的心境,文字就是青春的秒鐘,一點一滴帶著我成長,讓我更加認識自己。我當然還有進步的空間,但關鍵在願意學習,願意練習,不會因為別人覺得自己現在不好,就害怕去追求自己的更好。

重新提振信心後,我抱著同樣的想法繼續錄影片,同時分析自己在眾人面前演講與在相機前分享的差異,並上網觀摩別人的影片,慢慢調整自己在鏡頭前的表達方式。

如今回頭看一開始錄的影片,我又留下跟寫作類似的進步腳印,也再度體會到成長的力量,感受到進步的喜悅。

從小到大,我們需要學的東西千百萬種,其中本來就會有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對一件事擅長,不代表就是比別人還優秀,對某件事不擅長,也不代表就比別人差。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不存在完美的個性,無論什麼人、什麼事,都能找出缺點,也都能再進步一點。重要的是,如果一直顧著後悔,就不可能會有後來。不管之前做出什麼選擇,用更好的自己去證明就是,就算進步的幅度不如預期,至少你沒有辜負自己。

人的一生充滿變數,不過能確定的是你現在如何對自己,未來就會如何對你。不求馬上變好,只求不放棄改變;寧可因為努力而看似做錯,也不要沒有努力而從此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