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唏專訪|雙性戀、開放式關係只是標籤,家對我來說不只是房子,而是人與人間的連結
林辰唏專訪:雙性戀、開放式關係只是標籤,家對我來說不只是房子,而是人與人的連結,養育小孩也並非犧牲。
14不被傳統家庭觀念套牢,在這裡你會看見更多元的家庭樣貌。
你相信「家」不是只有一種形式,只要讓自己舒心自在,就是夢想中的家。
不論是多元成家的實踐者、重視伴侶經營的頂客族、選擇單身獨居,與寵物相伴的獨活派,或是任何形式的家庭,家永遠是你的歸屬。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色彩,都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的樣貌。
林辰唏專訪:雙性戀、開放式關係只是標籤,家對我來說不只是房子,而是人與人的連結,養育小孩也並非犧牲。
14由於不想承諾一生,但又不想孤獨死,因此日本近期興起了單身者們合租的風氣。
54同志家庭是否可以收養小孩?如何教育孩子接納多元性別?趁著母親節,編輯帶讀者們透過四位名人同志家庭,看見愛的多元性。
149日劇《今天是吃壽喜燒哦》詮釋「分居婚」狀態,但無論何種婚姻模式,雙方互相溝通才能共創合適美好的婚姻。
30演員布蘭登費雪用回歸之作《我的鯨魚老爸》,一舉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而這部電影近期也在台灣上映。
20孔劉為拍攝 iloom 傢俱廣告,聊到自己的居家生活與小習慣。他說,自己平常在家時其實什麼都沒做,就是個很普通的宅男大叔。煮煮咖啡、看看小說、寫寫筆記,在沙發上午覺。一個單身男子的平凡生活日常,有一點宅,有點真實,總之美好。
19170你的房間風格為何?研究指出,房間揭示了我們的感情觀,來看你個家如何映照了你的潛在心理。
2631尋找歸屬感的一百種方式,單人套房,已經是剛出社會的你,或者單身的你,普遍會有的選擇。然而,那究竟只是一個睡覺空間,還是家?每天只能和自己對話,如此寂寞的場所,能讓我得到安定感嗎?獨居的日子,的確非常安靜,也時常感到孤單。但所謂的家、歸屬感,不一定要依附在吵吵鬧鬧、與他人互動的關係上。你可能不知道,但今天就要告訴你,一個人住,也許反而更適合你的幾種原因。
21195根據 SAGE 期刊上的調查顯示,獨居增加了 32% 的死亡風險,而前美國公共衛生服務委員會的總指揮 Vivek Murthy 曾稱社交孤立是美國最常見的健康問題。建築師 Grace Kim 認為對社交孤立的解方,或許是不同的住宅設計。她在 2017 年的 TED 年會演講中說道:「孤獨是我們現有居住環境造成的結果。」
7039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家人關係,
居家風格,還有各種對家的想像與建立。
盼為你在途上點一盞燈,找回每個人回家的路。
回家,該是一件令人覺得幸福快樂的事情。
點我進入「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