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時會納悶:怎麼那個人這麼會談戀愛呢?其實談戀愛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可以透過訓練而得的能力!

文|guant2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凌晨兩點,我收到了兄弟的微信轟炸:

「我又跟對象吵架了!我真是搞不懂他腦子裡在想什麼!」

「戀愛為什麼這麼難啊?」

「談了這麼多次戀愛,我怎麼還是學不會啊?」

「世界上有沒有什麼提高戀愛能力的課啊!我一定報名參加!」

看著兄弟一副戀愛苦手的樣子,我想到另一個與初戀恩愛多年最後步入婚姻殿堂的閨蜜。我就好奇了——她怎麼這麼會談戀愛呢?難道她有什麼戀愛超能力嗎?

於是我進行了一番研究,原來還真的有戀愛能力(romantic competence)這麼一個說法。今天的趣味速遞就來聊聊,那些會談戀愛的人到底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超能力~


圖片|Photo by jhphoto on PIXTA

一、會談戀愛也可以是種能力嗎?

可能有人會疑惑——現代人談個戀愛還要看能力夠不夠了嗎?談戀愛難道不就是會說甜言蜜語,做到每時每刻的陪伴嗎?

這麼一想,我們好像從沒有將戀愛能力具象化過。那麼,傳聞中的戀愛力到底是什麼呢?

UCLA 的心理學教授 Joanne Daliva 將戀愛力定義為:「在親密關係發展的各個方面都能夠靈活處理的能力,這包括但不限於:發掘自己的核心需求、找到『對的人』、建立健康的關係,以及離開那些不夠健康的關係。」

Daliva(2016)將戀愛能力細分為三部分:

1. 洞察力(insight)

洞察力是指你是否足夠了解自己和伴侶在感情中是什麼樣的。如果你做出了某個行為,你是否了解自己行為的起因和行為導致的後果?同樣,如果我們犯下了錯誤,我們能否用洞察力從錯誤中學習?

2. 相互性(mutuality)

在感情中,雙方都會有自身對於感情的需求。而相互性指的是能意識到你和你伴侶的需求都很重要,且都需要被滿足。相互性也關乎於你是否能把自身的需求清晰地傳達給伴侶,以及你是否也願意盡可能去滿足你伴侶的需求。

3. 情緒管理(emotion regulation)

情緒管理的能力不止代表我們能否處理好負面情緒,還代表了我們能否根據過往的交往經驗去判斷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傳達什麼樣的情緒最為合適。

單看定義是不是還是有點玄乎⋯⋯?那我們來看一個經典的吵架例子。

「是不是要過生日了,你想要什麼禮物?」

「也沒什麼想要的啦,你陪我就好了!」

↓生日當天↓

「欸,今天我生日耶,你都不送禮物的嗎?」

「啊?你不是說沒什麼想要的嗎?」

「我什麼時候說不要了,你不想花錢就不要找藉口好嗎(怒)」

我們來看看同樣是沒有收到生日禮物,一個戀愛力高的人會如何來處理這個衝突。

首先,他會運用情緒管理來抑制可能升級衝突的憤怒,來給彼此一個緩和情緒的空間。

在緩和的同時,他會運用洞察力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想要一份生日禮物的,而且也會意識到自己的伴侶是一個會把他的話當真的人,所以才會有自己最後未能收到禮物的結果。

最後,他會運用相互性把自己意識到的信息清楚、準確地傳達給伴侶。

這樣的處理方式,既能避免沒必要的吵架,還可以通過洞察力和相互性更好地促進彼此的感情和了解。不僅如此,多份研究還發現,戀愛力高對感情還有這些好處:

感情整體更加穩定、滿足(Zhou & Daliva, 2019;Kumar & Mattanah,2016)

感情更健康、更有安全感(Daliva et al., 2017)

感情中更少焦慮、憂鬱,更少做出高風險的性行為(Daliva et al., 2009;Daliva et al., 2017)


戀愛力高低對感情中的憂鬱、焦慮,以及滿足度的影響。圖片|Davila, J., Mattanah, J., Bhatia, V., Latack, JA, Feinstein, BA, Eaton, NR, Daks, JS, Kumar, SA, Lomash, EF, Mccormick, M., & Zhou, J . (2017). Romantic competence, healthy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and well-being in emerging adult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 (1), 162-184.

同場加映:「談戀愛時永遠像小孩」關係心理學: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沒辦法長大?

二、哪些因素影響了我們的戀愛力?

看完定義和例子後,我發現我閨蜜確實自帶這種戀愛超能力。但是,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兄弟成為戀愛苦手的呢?

Donnellan 和研究團隊(2005)認為主要影響因素在這兩方面:

1. 成長環境

父母的相處模式和婚姻關係常常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如果孩子在一段不健康的父母關係中長大,他很可能將父母的負面相處模式應用到自身的戀愛關係中(Amato & Booth,2001 )。負面的相處模式(如暴力溝通、不考慮對方感受等),恰恰是戀愛力低的信號之一。

反之,充滿關愛的家庭能夠給予孩子發展出安全型依戀的空間,從而擁有更高的戀愛力。這是因為,人們在安全的依戀模式下會獲得更多的個人價值,因此對他人和這個世界更加信任。這種整體的安全感讓他們在一生中都能更積極地應對人生,而高戀愛力也是這種積極應對法的好處之一。

2. 個人特質

個性容易焦慮、情緒較為不穩定的人往往對於對方的負面情緒更為敏感,在感情中也更加關注壓力源和矛盾,並且更難處理關係中的矛盾(Kansky et al.,2019)。久而久之,不妥當的處理方式和敏感的性格形成惡性循環,漸漸成了戀愛力低的表現。


成長環境和個人特質對整體感情質量的影響模型。圖片|Donnellan, MB, Larsen-Rife, D., & Conger, RD (2005). Personality, Family History, and Competence in Early 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 (3), 562-576.

看到這裡,被戳中的朋友們眼角滑落了一滴淚,心裡默想:「那我天生不會談戀愛,我還有救嗎?」

研究說,是有救的!Daliva 和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初始戀愛力較低的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獲得高戀愛力(2021)。其中,超過 75% 的被試表示,通過學習可以將這些能力真實地運用在戀愛關係裡。

這也回應了開頭為什麼說談戀愛是種能力,因為我們可以後天努力~

延伸閱讀:「一談戀愛就患得患失?」致焦慮依附者:做好五件事,找回關係裡的安全感

三、既然會談戀愛是種能力,那要怎麼運用在生活中?

看完了大道理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到底要怎麼把這種能力運用到實際情況中~

如果你和伴侶發生了衝突,不妨試試從以下方面開始改變(Daliva & Lashman, 2016):

Part 1:洞察力

首先,當你們有衝突時,學著察覺自己不滿的情緒,並把它看成一種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的信號。試著問問自己:我在想什麼?我現在的情緒是怎麼樣的?我當下在做什麼?

然後,運用你對他的了解去嘗試理解他的需求是什麼。在了解對方的需求後,再去觀察雙方的需求是哪裡不匹配。如果我們想要去調節一個矛盾,我們必須先學會用洞察力理解彼此,找出問題根源。

Part 2:相互性

首先,要記在腦海裡的是,兩個人在感情裡都有需要被滿足的需求。在洞察出他的情緒後,再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看看問題。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怎麼看待這個行為?我的行為有沒有破壞他的需求?

其次,面對關係中的矛盾時,關係雙方應當是並肩作戰的「戰友」,而非彼此的對立面。多份研究發現,當伴侶雙方站在一邊解決問題時,感情會堅固(Daliva & Lashman,2016)。所以,與其口不擇言地指責對方,不如選擇和他一起解決需求上的不匹配。

最後,清晰、平靜且直接地和他溝通。當雙方都可以精準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時,我們不僅可以更了解對方的想法,也可以為對方的需求做出最大的努力。

Part 3:情緒管理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是意識到自己當下的情緒。

展開一場與自己的對話,會更好地幫助我們意識到當下的情緒。在這場對話中,我們不僅需要察覺自我情緒,還需要記錄下當下所發生的事件,並去理解事件和情緒的關聯性。

忍住暴躁情緒,並傳達柔和的情緒:在進行自我對話之後,我們往往更能察覺到自己過於激烈的情緒,也更有可能在緩和自己情緒之時,意識到存在的誤解,並放下那份想要吵架的心情。


圖片|Photo by Rochelle Leader on Unsplash

洞察力、相互性和情緒管理這三種能力並不是分開實施的,不少步驟都存在著相似性和重疊性。這告訴我們,戀愛力講究的更多是一種整體性。我們更應該融會貫通地去運用它們。

或許,我們在剛開始接觸這些技能時會很生疏,但是當我們漸漸將戀愛能力運用起來時,相信我們一定能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學習戀愛力不是為了在愛情中一帆風順永不分手,而是教會我們如何去更靈活地去處理關係中的變化與起伏。通過處理這些起起伏伏,我們不僅戀愛能力會得到增長,也會擁有一段更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