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義女團可能嗎?《青春有你2》拯救我們乾涸的審美觀
偶然間,在臉書上滑到這樣的影片:一群女子在台上勁歌熱舞。鏡頭一轉,身穿白襯衫、皮背帶的短髮女子佔據鏡頭中心。她瞇起雙眼,凌厲睨向鏡頭,嘴角微挑,伸手比出槍擊的手勢,砰!一聲,隨著樂聲,鏡頭晃開,七個女舞者唰一下散開,各自站定位置。一曲結束。影片跳出節目名稱:青春有你 2。中國今年春夏的女團選拔節目。
偶然間,在臉書上滑到這樣的影片:一群女子在台上勁歌熱舞。鏡頭一轉,身穿白襯衫、皮背帶的短髮女子佔據鏡頭中心。她瞇起雙眼,凌厲睨向鏡頭,嘴角微挑,伸手比出槍擊的手勢,砰!一聲,隨著樂聲,鏡頭晃開,七個女舞者唰一下散開,各自站定位置。一曲結束。影片跳出節目名稱:青春有你 2。中國今年春夏的女團選拔節目。
你對生活有熱情、有目標,所以總在下班後安排滿滿的課程充實自己,也總在工作之餘經營日常生活。但你可曾想過,也許你不用在下班後才充實自我,也不用在工作之餘持續忙碌,而是在工作上,就能很充實,就能過上理想生活? 比利時的企業諮詢顧問公司 Pauwels Consulting 針對「如何找到自己的夢幻工作」提出了三個方法,透過層層篩選,你發現夢幻工作不會遙不可及,就在自己手裡。
我們從日本青年身上看見,就算被當成廢柴,也要為自己人生選擇的勇氣;斜槓青年告訴我們,工作與人生不該只是單一的,你可以追求更豐富的生命;無條件基本收入,帶我們想像一個從工作解放出來的社會,我們將更加自由。
我們都知道解決問題之前,不要被眼前的問題迷惑,而是要先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那麼怎樣才能摸索出潛藏在事件背後的真正問題呢?首先,我們要根據眼前發生的事情,定義問題,鎖定問題所在,分離事件和要因,將問題的構造可視化。
獨生子女就是自私、被寵壞、低 EQ、不懂得分享?你也在成長中,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嗎?
「這是愛情,還是只是依賴?」有時你不禁在心裡疑惑。五個讓你越愛越強壯的關係練習,讓我們一起往真愛靠近一步、也向更自在的自己打聲招呼。祝福我們都有一天,在愛裡自由飛行。
情緒勒索的互動循環,其實牽涉到三項非常重要的元素:自我價值感、罪惡感與安全感。也就是說,身為情緒勒索者,他們非常擅長做一件事情:貶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以及剝奪你的安全感。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你一定看過這樣的文章「完美男友的15個特質」、「找到有這12個特質的女友,就趕快把她娶回家吧」,但是這樣的文章背後,有什麼問題?鑽研心理學的作者心靈偵探逐步拆解戀愛裡的條件論,你該做的不是一一比對這些特質,而是用生命去找到願意一起面對的人。
西方男人和你約會拍拖,並不代表要追你!許多台灣女孩談了幾段異國戀、癡癡地等著盛情的外國人,但是,許多我們以為友好的動作,對他們來說只是身為「紳士」的禮貌。因為文化的不同我們在愛情裡也會錯意了嗎?來看看外國男人怎麼想,也許不是他花心,這就是他們的約會潛規則啊!(同場加映:男人真心話,說給女人聽)
真的知道自己是誰嗎?認識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學裡被稱為「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它是一個相對複雜的概念,美國組織心理學家 Tasha Eurich 將它的核心定義為一種清晰地認識自我的意願和能力。這種意願和能力包括了解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別人眼中的我們是怎樣的。
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你越退縮,喘息的空間就越少;日子也不是用來將就的,你越卑微,幸福就離你越遠。你無須把自己的姿態擺得太低。屬於你的,就要積極爭取;不屬於你的,也請果斷放棄。不想做的事,不必勉強自己去做;忍了很久的事,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下去。
愛人之前,你記得愛自己了嗎?總是在別人的期待下戰戰兢兢,有很多時候你忘記自己的模樣,只有你的堅定才能換來別人的尊重。
「斜槓青年」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業,而在於多元人生。它是對工業時代「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工作模式,以及用單一職業來定義個人的一種反思與挑戰;同時也是對人類的好奇本能,以及個人想發揮多種潛能的內在衝動的一種尊重和釋放。
womany 編按:田馥甄唱著「我寂寞寂寞就好」,你大聲地一起哼唱,越是大聲越是寂寞。我們很常覺得寂寞,一個人的時候寂寞,兩個人時也寂寞,一群人時也覺得孤單,所以不禁思考寂寞的理由,是一個人的狀態還是其實是得不到想要的愛?願所有人都能走出寂寞的死胡同,找到方法去感受愛,即使一個人也有美好的幸福瞬間。(推薦閱讀:沒有人解讀得了寂寞,但至少我們能對寂寞誠實)
這位心理學家把愛定義為一個個「發生了積極共鳴的微小瞬間」(micro-moment of positivity resonance)。在這些非常微小、轉瞬即逝的時刻,兩個人之間發生了美好的、令人產生正面感受的共振、回音,是在那些時刻裡,我們把自己的感受稱為「愛」。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我們在說「我愛你」的時候,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持續的狀態」,但事實上,我們體會到這種情感的方式仍然只能是通過一個一個的瞬間。即便是最美好的一段關係,我們也不可能無時無刻體會到「愛」的存在。
結了婚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只存在童話故事的結局裡,現實中的婚姻褪去浪漫外衣,更多的是雙方的妥協、退讓、衝突或感傷。有些人回過神來已經處在離婚與同一屋簷下之間的模糊地帶,心想怎麼會走著走著就到了分居這一步?帶你了解分居協議書的內容該如何撰寫,與分居協議書所擁有的法律效力。
在社會上,人們一提到商業精英,都會聯想到完美形象與高度成就。而完美主義者總希望成為領域菁英、得到認可,便要求自己不斷工作,力求與社會的價值合流,害怕絲毫的失敗、錯誤就會使得自己難以擠身菁英之流。
情人節送禮一直都是和友人聊天時的話題之一,從我們開始步入戀情,就開始思索的問題:七夕情人節、西洋情人節、白色情人節,到底是不是都要送禮物,而對方到底喜歡什麼,價格的高低該如何拿捏?
「她符合這些特質,就是XX婊」「XX婊的幾種類型」,這些針對「壞女人」的粗糙分類或論述,其實都在壓抑女性作為一個人的主體性。
我們應該將厭女情結主要理解為父權秩序的「執法部門」,其整體功能為監督並執行其中的治理規範和期待。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指出,本質上來說,性別歧視應該被看作是父權秩序的「辯證部門」,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扮演著合理化與正當化父權社會關係的功能。
「約炮」行為在英文裏被稱為「休閒性行為」(Casual sex / Sexual Hookup)或者「非承諾性接觸」(Uncommitted sexual encounter),指的是在浪漫關係之外發生的性接觸(性交、口交、性器官撫摸都包括在內),意味著這段性關係中的雙方往往缺乏承諾、情感依戀或者親密感。通常來說,我們所說的「炮友」關係、一夜情、沒有情感關係的婚外情、性服務購買、換妻等等都屬於「休閒性行為」。
告白,到底是要表達心意,還是要取得回覆?戀愛社會學,獻給「害怕告白後當不成朋友的你」!
友情和愛情其實有很多共通之處,這兩種感情都是我們在社會關係中尋求安全感與聯繫的外在形式。Beverley Fehr 在《Friendship Processes》一書中,將友情定義為「一種自發的人際關係,通常表現出親密和扶助,雙方彼此欣賞,並企求對方的陪伴」——其實聽起來和愛情很像。
來自香港投稿,帶我們看香港現況。「強姦」的「姦」字,以三個女字組成,當中可見漢字裡的性別偏見,我們往往認定只有女性才會成為性罪行之受害者。法律改革委員會最近建議把「強姦」摒棄,改為「插入式性侵犯」。筆者在此分享一些看法,望能釋疑及讓大家重新理解「性暴力」的現況。
女性往往不會輕易承認自己喜歡誰,甚至會口是心非,而霸道總裁的存在恰好會逼迫女性承認自己真實的感情。換句話說,如果前面的壁咚與強迫並不是你喜歡的人,那麼大概只會讓你感到反感;可是如果正好是你心動但是卻又因為種種「束縛」不允許自己喜歡上的人,對方的強迫鄭重你的下懷,因為他給予了一種「隱性的允許」——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允許你喜歡我。
「台女不意外,台女救世劍。」打開 PTT 討論串,鄉民眼中的台女不是好東西,由他們各自定義,可能是 CCR 、公主病,或是女權自助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女居然成了惹人厭的代名詞。
溫和性交 Karezza 指的是不以性高潮為做愛的目標,而是透過觸摸、凝視、擁抱、接吻等方式,讓彼此在沒有壓力的交流下,達到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性治療師也指出,這是幫助兩人重拾親密感的有效方法。
什麼是情感潔癖?其實這是來自於對伴侶過往的嫉妒的表現,如果你或是你的伴侶有這樣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做?
「底線」和「地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像,兩者卻有相當大的差異。簡單來說,底線是健康的,地雷多半是不健康的,而且你會發現,一個人可以有很少的地雷,卻有相當堅定的底線;也可能有很多地雷,但是卻有一條非常脆弱、經常被侵犯的底線。
具惠善在 IG 上表示「丈夫因倦怠期變心想要離婚,而我想要守住家庭。」簡短的訊息裡,我們看不出這段關係是因為走到哪一步,才決定結束三年的婚姻。我們都不是婚姻性別專家,但在結婚前,你或許會想知道自己可以準備好的六件事。
你還抱持中老年不該談「性」,性生活不再重要的觀念嗎?那可能是時候該調整過時觀點了!
什麼是無性婚姻?怎樣的定義才算無性婚姻?而無性婚姻會帶來什麼影響?
現在交友方式多元,除了長期關係,你還有其他選擇。新約會代名詞 "Freckling",指的就是一場短暫浪漫的戀愛。可是,如果不小心暈船,我要怎麼做,才可以快速下船、安全上岸?
一個人,你看清了很多事,也看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寫給孤獨的人,其實你們是一群最能洞察人心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