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談戀愛」沒有錯,給無浪漫傾向無性戀者:愛情不是必需品,人生一樣完整
無浪漫傾向,意味著你們和他人的不同;我不會評斷這是優點或是缺點,因為我認為,這是你們獨一無二的特點。
無浪漫傾向,意味著你們和他人的不同;我不會評斷這是優點或是缺點,因為我認為,這是你們獨一無二的特點。
在愛情神經症裡,控制、限制、緊抓的背後必然是焦慮、不安、恐懼,其實它們的根本是一個特殊的心智:偏執!
高敏感者容易被說情緒化、不開朗、難相處,但這樣的他們同時也體貼、照顧他人、有豐富的想法與有趣的靈魂!
你是「焦慮依附者」嗎?是的話,也沒有關係——每一次的掙扎夢醒,都領你在未來的日子裡,走得更加踏實。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或許都談過幾次戀愛了,試過在愛情裡頭患得患失,也都曾為了愛情掉過幾次眼淚,失眠過幾個夜晚,最終我們也在戀愛之中,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自己。你準備好下一次的戀愛了嗎?開始之前,想告訴你五件事,讓妳迎接更適合的戀愛關係!
當我們對另一半表達負面意見時,通常有兩種方式:抱怨(complaint)與指責(criticize)。同為負面評價,它們的性質卻截然不同,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也不同。Gottman 的研究指出,指責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抱怨則不是;指責是消極而值得警惕的,但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卻可能是積極而具建設性的。為什麼它們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有人說,儀式感這件事真是太浪費時間和金錢,用各種理由來推脫,但儀式感並不是一味地一擲千金、用很大的排場來體現,才能顯示這件事情的重要。儀式感不過就是一頓親手做的飯,一首學了很久、要在那天唱給她聽的歌,甚至只是回家的路上買的一袋辣條 。
以前天天叫著脫單,而如今,人們對愛的感受和需求,好像越來越寡淡。有的人覺得不需要愛:「想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可以找到小夥伴,為什麼還要談戀愛?」也有人不再相信愛:「那些結婚的,不也很多都離婚了嗎?」我們逐漸進入了一個 「羞於談愛」的時代,甚至,談論愛還會遭受各方鄙夷: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酒不好喝,為什麼還要談戀愛?
感情裡面最無力的是,不是所有的「我願意聽」,都能夠換來對方的一句「我告訴你」。
所謂少女心,並不僅僅是嘟嘴撒嬌賣萌發嗲,而是那種坦坦蕩蕩,只想談一場純粹的戀愛的追求。想要把自己充實自由的生活,與另一個人分享;想要談一場純粹的、不問結果也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想要瞭解一個人,想要去愛一個人,想要跟那個人在一起。
男人是簡單的動物,不喜歡太複雜的猜測,最後追求的目標達成之後,他們就覺得完成任務,接下來只想穩定的過日子,不要太花心思。然而女人卻是需要不斷的確認男人對自己的熱情,才能感受愛情。
你和伴侶無論是從朋友變成情人,還是從情人進展成生命中的知己,都有助於一段親密關係更加長久、感情更穩!
我們都明白感情需要磨合期⋯⋯但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後來決定要交往的人,會和約會時期的感覺差這麼多?
你是否有時會納悶:怎麼那個人這麼會談戀愛呢?其實談戀愛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可以透過訓練而得的能力!
受過傷的你,請相信自己有被愛的勇氣;而對方也會開始欣賞你那有點害羞,但也尤其可愛和真誠的靈魂。
她總是帶著甜甜的笑容,就像個情竇初開的女孩,和我分享現在的男朋友是怎麼追到她的(但導師卻覺得她根本就是倒追),覺得他有小酒窩、笑起來很可愛,還有分享兩人之間甜蜜的點點滴滴⋯⋯通報性平事件的一週後,男生就被他的爸媽強迫轉學,她的雙眼哭的紅腫的來找我,她說,他們約定要考上同一個高中,到那個時候他們還要在一起。
be in love意思是「戀愛、相愛」,後面可以加上 with someone 表示「跟誰相愛」,例如:We were in love for about eight months.(我們大概談了八個月的戀愛。)I can tell from their eyes that they are still madly in love with each other.(我從他們眼睛能看出他們依然深愛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