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手邊東西已經不足,如果你賜予別人,最後你還是得到別的地方索求。不如一開始就留給自己吧!

致親愛的爺爺奶奶、爸媽、伴侶、孩子還有自己:

這個社會,總是告誡人們,不可以做一個自私、自戀的人,但人們卻誤解了自私與自戀的意涵,因而擔心地不敢,也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甚至很多道德標準的弦外之音是:愛他人是美德,愛自己是罪惡。但,人怎麼給得出一個自己都沒有具備的東西呢?


圖片|來源

德國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姆說:

自私與自愛並不是一回事,恰恰相反,二者是相反的。自私是一種貪婪。同所有的貪婪一樣,它蘊含著一種不滿足性,其結果是永遠沒有真正的滿足。只要仔細觀察便可發現,自私的人總是對自己焦慮異常,他總是不滿足,整天心神不定,害怕所得不足,怕錯過什麼,更怕被剝奪了什麼。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觀察,尤其注意潛意識動力,我們發現這類人根本不喜歡自己,而是極其厭惡自己,極度缺乏內在安全感,而內在的安全感只能建立在真實地愛自己與肯定自己的基礎上。他必須極度關注自己匱乏的需求,貪求所有東西,因為根本的缺乏安全感與滿足感。自戀的人也是如此,雖然自戀的人不關心自己所擁有的,但卻十分景仰自己。表面上自戀的人很愛自己,實際上卻不然,自戀同自私一樣,是根本性缺乏自愛的一種過份補償,因為能充分自愛的人不需要總是關注自己的外表或成就,也不需要不斷向他人強調自己的內外價值。

若人們不能愛自己,那才正是自私與自戀的生成癥結。人們不愛自己,便會感到內在的匱乏感,而這匱乏產生的焦慮感,使人們開始索求無度、不斷貪求,但向外索取後並不能生成內在的安全感。而此時,人們在生命中交會、邂逅,可能因倫理道德、沿襲舊俗,把自己僅存的施予給他人,再匱乏著自己向外乞討,這樣古老的美德謊言並不能滋潤誰。人們犧牲自己來成全對方的需要,那並不是幸福與快樂,反而是一件沈重的鉛衣,與教條一起沾附在對方的身板,囚固對方的靈魂。人們竭力地供他人涓滴,犧牲後的期待與負擔,卻隱隱的向對方索求洪荒。缺乏自愛的自我犧牲是隱微的勒索,並伴隨著自私以及自戀,而自私與自戀進而發酵出愧疚、羞恥甚至仇恨。

愛,是蘊含基本的肯定,肯定愛的對象真實的樣貌,而不是渴望愛的對象遵從自己的期望去行動,因為要求他人遵從自己的期望,是自私,不是愛。相同的,愛自己,是充分肯定自己真實的樣貌的,不需要竭力地、自戀地向外證明,也不需要刻意討好外在的標尺、隨波逐流。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世界上的許多關係中,是沒有愛的,而是充滿了自私的索求,人際關係反倒是充滿愧疚、羞恥與仇恨。

推薦閱讀:曾愷玹專文|女兒,我們都要比較愛自己

那怎麼辨識什麼是愛的付出,什麼又是自私的索取呢?以下是人們為了讓自我感覺良好的自私行徑,但卻常與愛混淆。


圖片|來源

以愛之名的偽裝自私

  1. 不能接納他人不接受自己的看法,期望他人都能認同並支持自己的看法,甚至要想方設法去脅迫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
  2. 犧牲自己,去成全自己在意的人或組織,當對象無視、缺乏感激之情或是沒有換回任何回饋時,無法接受,並不斷抱怨。
  3. 試圖控制或限制身邊的人事物按照自己的世界觀行事,無法接受彈性且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把他人物化成缺乏生而為人獨特性的物品。

推薦閱讀:柚子甜交換日記|婚姻練習題,我們都需要,不討好的勇氣

切記,當有人教授你們「應該」要如何扮演特定的人生角色時,請小心,謹慎辨識那些轟隆作響的傳統教條,以及鼓吹犧牲是種美德的文化,要小心看待這些向我們貪婪索求的無形之手,一個人恪守以後,可能逐漸迷失自己,忘卻自己的直覺與內在召喚,成了這個社會看似榮耀滿堂的無價值角色螺絲釘,並將匱乏的自私行為當作是出於愛的,在轟隆作響的機械中存在著又逝去,同時讓身邊的人們痛苦不堪。

爺爺呀!若想用僅剩的人生冒險,那就去吧!遺產不是你的人生義務。

奶奶呀!若想學未知的知識才藝,那就去吧!無才不是你的注定天命。

爸爸呀!若想因多年的委屈哭泣,那就去吧!壓抑感受不是男性的必須。

同場加映:如果男生們從小被規定不能哭,那他們的悲傷都到哪去了?

媽媽呀!若想追壓抑的年少夢想,那就去吧!再次尋夢不是中年的幻想。

親愛的!若想聽聽內心深處的呼喚,那就去吧!取悅配合不是伴侶的責任。

孩子呀!若想擇你所鍾愛的人生,那就去吧!乖巧聽話難以活出自己。

自己呀!若想愛,那就用力愛吧!犧牲壓抑是種美德是個古老的謊言。

在斟滿自己之前,所做的付出,很可能僅是以愛之名的勒索行為,是隱微難辨的。當人們找尋到內在的力量把愛斟滿自己時,溢滿流洩出的就是純粹的愛,是真實可以滋養他人的愛,一種無條件的愛。因為人們開始豐盛,便不再匱乏地期待他人倍返奉還,也不需要總是左右斟酌自己的付出,因為此時付出的愛,不會讓我們匱乏。

我愛你們,如同我愛自己那般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