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常為了別人的眼光而糾結嗎?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時刻完美,承認自己偶爾會脆弱、有時會犯錯,放下過去攬得太多太重的責任,人生苦短,你值得更快樂。

想想那些不在意他人看法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會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呢?

首先無論好壞,這樣的人通常不太會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也可以說他們對於別人的感受比較遲鈍。

遲鈍常常給人一種「感覺不敏銳」、「不懂得察言觀色」的負面印象,不過反過來說也有優點:比起別人的看法,他們更容易專注於自我、專心致志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是不在意別人的批判。從這層意義上思考,不在意別人看法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到他人左右,是「自我思考」的人。

除了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情外,有時候他們也比較傾向以全盤的狀況來考量。這包括了人際關係、先後順序、話題走向等,能夠隨著當下情況不同,以寬廣、客觀的眼光觀察事物。假設有足夠的想像力,進一步思考話語背後的原因、以及對方面臨的狀況,而不只是憑著對方說出的一句話就做出反應,就能減少對於別人的發言過度敏感。

反過來說,有些人並不擅長想像事件背後的隱情,或無法掌握整體情況,卻對細微的眼神游移、忽視,或是他人的臉色等狀況特別敏感。這種類型的人容易感到煩惱,而在工作來往中容易感到困擾的人大部分都能歸為此類,可以說是「他人思考」的人。想像力不足或是偏向負面思考的人,容易將事情往惡意的方向解讀,如此一來便很難擺脫敏感的自己。

延伸閱讀:揭開巨大面具下的渺小自卑:心理師的自我療癒課程


推測話語背後的可能原因與對方面臨的狀況|時報文化提供

「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沒有其他可能性了嗎?」
「會不會是發生了什麼事,所以才會造成現在這個狀況?」

因此從不同角度訓練想像力是很重要的。

首先,不妨嘗試模仿不在意他人看法的人。如果身邊正好有人是這種類型,同時你也覺得「這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很寬廣」、「想像力很豐富」,不妨試著觀察他的言行舉止。

承認自己不完美

生活中總有許多「受人幫助」的事情,像是別人願意「給我工作機會」,或當我撥打電話時,電話另一端的人會「願意接聽」。這些都是受人幫助的經驗,讓我體會到自己是在眾人幫助之下生存的。懷著這種想法,自然而然便會產生感謝之情。萬一沒有工作,自然就會身無分文,因此能夠獲得不同的工作邀約,是生命中非常難能可貴的事。

試著回想自己「受人幫助」的經驗。對於工作感到厭倦的人也許會說「為了生活還是得做」,不過請別一味挑毛病與發牢騷,而是試著找出工作的正面意義,例如「從事這份工作的好處,是能讓我完成某事」,也許會更能感到工作的樂趣。即使是為錢工作也能有感而發:「我能穩定工作、沒被開除,真是值得慶幸。」

要達到這個目標,不追求完美是十分重要的。

  • 碰到不拿手的事情便不敢面對
  • 自己也有著「逞強」、「虛張聲勢」的一面
  • 無法包容別人做不好的地方

即使具有這些弱點也沒關係,只要配合現況思考「現在的我能做什麼」就好。

但說起來容易,實際卻不容易做到。

我曾經遇過一位女性個案,過去她在工作時,每天一大早就完成洗衣、打掃等家務再出門上班;下班後孩子也回家了,她便全心全意照顧孩子、監督功課。等到半夜全家人都睡了,她又開始準備明日的便當食材,為了讓孩子在學校吃得開心而一直忙碌到深夜,隔天再早起將便當完成。

怎麼想都覺得太逞強了,但她本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我看來,無法放鬆休息就是她的弱點。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弱點,所以才會一心想著「我必須更努力才行」。

由於丈夫在外地工作,夫妻分居兩地,因此她想獨自擔起職員、母親、父親三種角色。來到公司,為了不被同事嫌棄而完美地做好所有工作;回到家裡,她想要完成為人父母的職責,卻累得精疲力盡,無法做出滿意的晚餐。身心耐不住無止盡逞強的她開始覺得「好想死」,因此來找我諮商。

首先,我請她記錄自己一整天的行程,讓她注意到自己「閒不下來」。同時,我也向她的家人說明,請家人讓她在家時也好好休息。

這是為了讓她正視自己對於「停下腳步」的不安與焦慮,注意到自己無法放鬆休息的弱點。像這樣一點一滴了解自己、逐漸接受自己的弱點,並且習慣接受別人的幫助,感謝之情就會在心中慢慢萌芽。

也推薦你:寫下你的恐懼清單!承認恐懼讓你更加成長

全盤接受自己的弱點並不簡單。但是接受弱點之後,無論對於自己或他人都能不再要求完美,不僅活得更輕鬆,也會成為能夠心懷感謝之人。

不讓自己得到「過度體貼」的病

聽見陷入憂鬱狀態、或是遭受打擊而失去動力的人談起心路歷程,我總覺得這是「過度體貼」的病,或者是「頭腦太好」的病。凡事以對方或周遭的人為優先,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二位,這就是「過度體貼」的病。

他們下意識注意別人的狀況,簡直到了過剩的地步。總是心想「這個人和那個人現在好像都很辛苦,我一定得更努力才行」,於是積極地處理任何事,但由於過度勉強自己做能力以外的事,才會導致身心俱疲。


圖片|pixta 圖庫

前來諮商的個案當中也不乏成績名列前茅、擁有高學歷的人。他們有能力綜觀全局,因此總是為了改善現況不遺餘力。但總有些事情單憑自己一個人是無力回天的,加上他們凡事總是隱忍在心,把該說的話往肚裡吞,無法採取任何行動,卻只能不停地耗損自己,讓他們開始覺得自己毫無用處,於是逐漸發展成憂鬱症狀。

有些女性明明已經累得精疲力盡,卻說著「要是我不努力做飯,孩子就沒東西吃了」,也是類似的情形。即使建議她們「把錢拿給孩子,他們就會自己去買東西吃了」,她們也會認為:「這樣不好,小朋友會營養不均衡⋯⋯」,而無法妥協。這類型的人不但懂得自己查詢食品營養的相關知識,同時也會努力親身實踐,其實是非常聰明的人。

另外有些案例則是由於創傷經驗,或是對於將來可能發生的事過度焦慮等,在兩、三種因素同時作用之下,導致他們失去動力。無論是上述哪種狀況,只要釐清「現在自己能做的事」,就能找到解決的線索。

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

容易煩惱、消沉的人,通常也容易覺得自己「這個也做不好、那個也做不好」,對於無法做到的事特別敏感。期待什麼都不做就能改善現狀,或是希望找到能完全逃離討厭狀況的方法,也是容易陷入煩惱的特徵之一。當自己想做的事、懷抱的期望與現實之間有所落差,煩惱便因此產生。

無論是什麼狀況,首先要承認「沒辦法,這就是我」,而不是否定自己,這才是改善的起點。認清現狀之後再來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我能做什麼?」

「職場上有個我很不擅長應付的同事。大家一起閒聊時,我不想跟那個人待在一起、配合他們聊天;但又擔心不在場的人會成為大家的話柄,所以不敢離席,因此感到十分困擾。」

看看更多:【職場通信】人際關係煩惱?你該更客觀看待自己

如果心裡有這種煩惱,首先必須認清現狀:「我對於無法改變的現實感到煩惱,而且又猶疑不定。」這一點也不難解決。你可以試著把現狀寫在紙上,或者趁洗澡時自言自語說出來。接著先肯定自己的弱點,告訴自己「有弱點是很正常的」,再去思考「我想要怎麼做」。

試著釐清自己紛亂如麻的內心,思考看看:


圖片|時報文化提供

「自己最渴望的是什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為什麼辦不到?」
「該如何才能辦到?」
「怎麼做比較好?」

逐一向自己提問,並將每項問題的答案細分到能夠採取行動的等級。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將「煩惱」轉換為「思考」。心懷煩惱而向我尋求協助的人,多數都會說「我好想逃跑」、「不知道該怎麼辦」。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內心希望「有人可以代替自己解決這件事」,但是沒有人有辦法像變魔術一樣改變現狀。所以不要在原地煩惱,而是透過思考讓自己擁有採取行動的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了解「我有什麼感覺、排斥什麼」,從理解「我想怎麼做」開始。

透過這些步驟,對於無法做到的事特別敏感的人,就能逐漸將焦點轉移到「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上面。

讓負能量幫助自己成長

什麼樣的思考方式,才能讓自己活得更自在一點?

重點在於,不要忽視內心的煩躁不安。之所以會感到難受,是因為你對於某些事物特別敏感,內心覺得「不想耗費心力」、「想受到尊重」、「應該要這麼做」,而產生煩躁。但首先,我們得找出引發煩躁感的敏感點。試著以其他活動消除煩躁感也無妨,你可以多多安排活動、出外旅遊,讓自己恢復精神。

但是,如果沒有留點時間徹底面對討厭的現實,遲早會為了同樣的事情在內心累積挫折。因此,留給自己一點時間,正視自己的痛苦,也很重要。試著思考「為什麼我現在會感到煩躁」?一旦了解「啊,這份煩躁感原來是這麼回事」,心情就會一下子舒暢起來,就像堵塞的水逐漸流掉一樣。

就像是紅茶杯底溶不掉的方糖,不去攪拌,就會一直堆積在杯底。而解決煩躁也是同個道理,試著問問自己「為什麼情緒低落、為什麼很煩?」找出原因,就能慢慢溶解內心這塊名為「煩躁」的方糖,把這杯紅茶變成自己喜歡的味道。

請用這種方式,把情緒低落與焦躁感等負面能量,一一轉變成新的養分吧。

正視負能量:為你抽牌|如何真正理解負面情緒?不再內耗能量

當你能夠妥善處理不愉快的感受後,你會發現引發自己負面情緒的事也越來越少。嚴格來說,是不開心的時間縮短了。現在的我甚至覺得,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處於負面情緒,因此錯過自我成長的機會,這樣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