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一月團隊誌內容,專訪女人迷 BD Annie,看直率開朗的她,如何將女人迷理念用商業語言傳遞出去,在第一線擔任理念宣揚者,分享她的女人迷日常生活。若未來想搶先閱讀精彩的團隊專訪,歡迎加入有伴計畫。
你所認識的女人迷,是由編輯們/公關們/工程師們/廣告業務們,以及無數夥伴們,所共同努力創造的結果。在這群夥伴中,有一個領域的夥伴總是帶著團隊使命出發,讓更多人看見女人迷,讓女人迷能做更多很棒的事。
這群人,是廣告夥伴,是將女人迷理念轉化為商業語言的過程中,功不可沒的人。
在每一次的團隊會議中,我大約能理解夥伴正說著的那些數字,是支持公司能一直走下去的資源之一。但數字背後藏了多少次的登門拜訪、說服談資、來回思辨,是大多數人無從得知的,也是女人迷讀者較少接觸的。
時間邁入 2019 年第一個月,希望你仍能在女人迷文章裡找到適合安放心靈的角落,也想帶你更認識女人迷團隊。一月份團隊誌,要為你介紹廣告 BD 夥伴——Annie。
成長過程裡,班上一定會有像 Annie 這樣的同學:不害怕在人群面前說話、有自信又幽默,他們經常成為群體中突出的人,他們也享受這樣的與眾不同,他們喜歡帶領著大家向前走。

因為相信,才走到了一起
初見女人迷,是在 Annie 大三時。因為朋友在女人迷實習,總是滔滔不絕地分享在女人迷的日子進步得多快、學習了多少,讓想變得更好的 Annie 也投出應徵實習生的履歷,雖然最後未能以實習生身份加入,但也埋下了 Annie 對女人迷嚮往的因子。
畢業後 Annie 進入職場擔任 sales 一職,在每一次和客戶介紹公司、介紹品牌時,Annie 發揮開朗的性格特質、強效的渲染力,一次次為公司及品牌帶回資源、財源。
就像每個職場新鮮人都曾有過的經歷,工作一年半後 Annie 遇到了撞牆期,在心態及工作表現上都不如當初的投入與熱情,她知道自己需要一個 mentor,只是不知道該從何找起,直到遇到了女人迷創辦人瑋軒。
推薦閱讀:給畢業生的一封情書:願你對信念忠誠得野蠻,更不忘心底柔軟
「當時在因緣際會之下,剛好能和瑋軒聊一聊。我抱著『聊聊』的心態前來和瑋軒見面,但沒想到一坐下來,她就請我開始介紹當時的公司,那場面突然變成一個 BD 在外面 pitch 的畫面。不過好險我也不是沒準備,當場打開簡報進行 role play。」
Annie 說這個故事她其實說過很多遍,不過每次再回想起時,畫面仍生動地就像人物在眼前跑,也依然很有趣。
「說著說著,我有點卡住,講得不太順,瑋軒就馬上看著我說:『親愛的,你沒有在講你相信的東西』。哇,我當場就『轟!』眼淚一啪掉下來,開始崩潰大哭。」Annie 說到「轟」的時候,將手舉高又快速落下,她永遠記得自己當場大哭的模樣。
卡在撞牆期一直無法度過的 Annie,此刻終於了解沒有辦法跳脫低潮的原因。「我終於知道我哪裡有問題,我也終於找到跳離這個圈套的解方了。」
Annie 口中的解方,就是她要講自己相信的事,她要認同自己所做的每件事。
女人迷希望,也相信自己能為世界帶來美好;Annie 希望,也想要說自己相信的事。兩個因為相信而走到一起的人,一走,就是好幾個年頭。

關於廣告,女人迷相信能提供美好體驗
廣告營收,是媒體維持營運的一部分重要收入。但女人迷除了有媒體身份以外,也有「媒體社群」的責任,社群就是以人為出發,女人迷團隊做任何事前,永遠都是思考「讀者一定要知道的原因是什麼?」、「讀者需要嗎?」、「讀者能夠有收穫嗎?」
廣告也是如此,我們希望深信美好的廣告,是帶給大家享受的體驗。
Annie 接著談起,女人迷的廣告形式其實和一般廣告很不同。在團隊能力可行的範圍內,我們希望創造出「能夠結合品牌精神和讀者所需」的內容,讓雙方都能擁有收穫,品牌獲得機會與讀者接觸;讀者獲取對生活有實際幫助的產品/思想。
肩上背負著「希望性別環境更好」的媒體使命,也讓 Annie 在出外接觸客戶時面臨了許多挑戰。「和客戶介紹女人迷時,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對方抱著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女生就是應該喜歡什麼、應該適合什麼。」
「那先入為主的人該怎麼說服呢?」我帶著些微的忐忑詢問,因為光是想像有個人站在我面前,告訴我女生「應該」要擁有的樣貌,都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談說服?
從專業形象抽回個性爽朗的 Annie 如是說:「我們希望為品牌找到與讀者之間最有效、最貼切的溝通方式,也在這個過程裡傳遞女人迷所相信的價值,所以會盡最大的努力展現女性的多元樣貌,讓品牌看見女性的輪廓是很立體的。」
女人迷的一篇文章、一則貼文、一場活動,背後都有著讀者深深的信任與支持,呵護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愛與關心,努力在傳遞理念與生存間取得平衡,是女人迷的廣告最動人之處。
推薦閱讀:【閱讀塗鴉筆記】《我的廣告人生》:好的廣告,需要有愛

負面情緒人人都有,女人迷是我的出口
我從初見 Annie 至今,幾乎沒有看過她鬱鬱寡歡、垂頭喪氣的時刻,也非常好奇,難道她一直都是這麼爽朗嗎?沒有負面情緒侵襲而來的時刻嗎?
「你知道吳宗憲私底下是不太說話的嗎?我在大家面前看起來是正面、幽默的,但其實在親密的人面前,我反而有很多負面情緒。」Annie 收起了熟悉的笑容,坐姿調正後說著。
「可能因為是家裡最大的小孩吧,我從小就告訴自己,我得 hold 住我的脆弱和無助,我必須讓別人不為我擔心,我需要表現得很 OK,功課 OK、情緒 OK、人生 OK。」Annie 的直爽是真實的,脆弱也是真實的,只是平常難以見得。
處理負面情緒,Annie 首先談起影響她很多的一句話:
「大家都說成功是跟自己比,但要比什麼?比站起來的速度,要越來越快」
接著談起她學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三個階段:
- 假裝沒看見、假裝我可以
- 接受負面情緒,但接了就丟給別人,讓身邊的人承擔
- 試著消化,消化後快速站起來
承認自己擁有負面情緒也依然美好,是每個人的人生課題。也需要經過一次次的練習,讓正面能量能夠快速回到自己身上,好好振作再展開下一個挑戰。

越來越成為一個成熟的工作者後,Annie 認為的女人迷,是一個承接自己負面情緒的地方。遇到挫折時和夥伴聊聊天、和 leader 們說說話,煩惱就隨著陪伴逐漸被放下了。
「我覺得女人迷很像一個圓弧型、很廣的那種盤子,當我拿著它,落下很難過、憤怒的眼淚時,它都會溫柔承接我的情緒,把這些眼淚晃一晃、轉一轉,灑出去就沒了,我就好了。」
一路走來,女人迷始終希望用溫和與堅毅並存的心態,向世界一步步分享我們希望看見的將來,希望共創的前景。儘管過程酸甜苦辣皆嘗遍,但我們依然會帶著夥伴的關心、讀者的支持,繼續走下去。
採訪後記
我有個奇怪習慣,喜歡替身邊的人找到一種「花」的屬性,無關喜好,是我記住人格特質的一種方式。例如:林志玲是粉色鬱金香型的女人、范冰冰是正紅色玫瑰型的女人、張鈞甯是白色海芋型的女人。
像 Annie 這樣的女人,我想大約是黃色雛菊吧。
很少獨立盛開,在一片雛菊海中相依著夥伴共同生長,一起長成更好的樣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