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誌 VOL. 01:閱讀的個性

偽 head JS

閱讀的個性

團隊誌 VOL. 01

團隊誌第一期,就從閱讀開始吧。
閱讀是一件有個性的事,除了讀書,亦能讀人。

團隊誌第一期,就從閱讀開始吧。閱讀是一件有個性的事,除了讀書,亦能讀人。

七月主編選書

《82 年生的金智英》,邀請男性友伴共讀的一本書

— Audrey 2018.07
主編 Audrey 工作日常

團隊誌 VOL.1 訂的主題是閱讀的個性。我一直覺得,閱讀是一件特別有個性的事情,你選擇讀什麼,甚至是你選擇不讀什麼,反映了你的偏愛與需求;你選擇鑽精閱讀,或是雜食涉獵,也回應了你的個性。世界有萬千讀本,從揣在手上的實體書與雜誌,再到線上的電子書與媒體內容,閱讀的經驗,將滋養我們生長出更強韌飽滿的個性。

閱讀一直借給我很多的力量,讓我能與其他人的經驗連結,而我希望,能把這樣的力量,也借給每一個你。本月,為你導讀這本《82 年生的金智英》,這是一本女性經驗發聲之書,也是一本邀請男性經驗現身之書。

82年生的金智英

初次聽到這本書,在年初的編輯議題晨會,新聞分享——韓女團成員 Irene 因閱讀與分享此書心得,遭男性粉絲攻擊為「女性主義者」,開始上傳針對留言,剪碎或燒毀其照片,指其背叛了粉絲期待。

這新聞有其荒謬,有可見的男性焦慮,也有潛在的暴力行為。後來我看到數字,這書在韓國賣破了 75 萬冊,《82 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本女性偷偷讀著,甚至秘密交換著的書。後來,我一直等著這本書出版。

五月,這本書在台灣出版,飄洋過海的經驗,讀來卻並不陌生。《82 年生的金智英》故事的一開始,金智英成了一個載體,裝進她的,是女人的生命經驗。熟悉的,切身的,性別的,無可奈何的,女人與世界交手的經驗。

金智英在某一天,消失了自己,她發現只有成為他人,才能替自己說話。

她們是誰?是寫著國小數學練習題而感到心滿意足的醫生太太,力抗公司內針孔攝影偷拍事件的同事們,期盼媳婦肚皮爭氣能生個男嬰的丈母娘,因懷胎只好選擇離開職場的李醫師,她們面孔各異,經驗有別,卻有相似命運,她們是一群,始於期待,曾有理想,終於無奈的女性。

她們也好像我們。

因為在韓國捲動的攻擊聲浪,我確實設想過,這本書或許對當代來說,仍然是激進的,閱讀完以後,無奈地發現,原來僅只是描述女性日夜以對的日常,僅只是懷疑性別安排的理所當然,僅只是援引韓國真實的性別偏見數據,都可能讓部分男性族群感到威脅與不快。

威脅與不快,從何而來?我想了想,或許來自從未理解與無法同理,因有心有憤怒。引用書裡醫生的話,「作為不事生產與育兒主體的男性,在沒有像我一樣遇到金智英這樣的案例前,不了解也是必然。」

於是,我想這也是一本適合邀請男性友伴共讀的一本書。這本書同樣是一個載體,一個真實案例,一個日常經驗,一個理解起點。

邀請讀者不分性別,以女性視角與經驗,過這一生,想一想,那是什麼樣的感覺?

代代相承的性別經驗,有沒有可能有新的出口

金智英,82 年生的韓國人,作為小說的主角,她有極其平凡卻引人同感的人生,她是家裡的二女,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因結婚帶孩退出職場,放棄了理想,獲得了老公的安慰,成了路人口中揶揄的媽蟲。

書中有一段,我印象很深。是金智英與老公的口角,

「智英,可是我覺得妳不要只想著自己會失去什麼,要多想想妳會得到什麼。成為父母是多麽令人感動又富含意義的事情啊。而且如果真的假設遇到最糟情況,實在找不到可以托嬰的地方,導致你不得不離職也別擔心,我會負責養你們的,不會讓你出去辛苦賺錢。」

「所以你失去了什麼?」

「你不是說叫我不要老是只想失去嗎?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職場、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呢?」

性別經驗是什麼?是身分證字號和學號由男生先開始排;是家族期待媳婦肚子爭氣起碼生個男嬰繼承香火;是女性因生育期待而與職場升遷失之交臂;是孩子出世的家庭討論,一方選擇離職照顧孩子,通常是女性;是韓國盛行的名詞媽蟲,暗諷有小孩的母親整天無所事事,只靠老公生活。

閱讀這書,我有很多從經驗而來的無力感。向我推薦這本書的朋友說,這書不厚,讀得很快,過程你會反覆想到自己,後座力很重。像感覺女人的生命經驗,集體壓了上來。讀這書的時候,我一直心有企盼。像獲得機會,玩一場從頭來過的生存遊戲,暗自期待在某個情節轉折,金智英能獲得善待。心懸著,卻見她思量可能,卻只能走進已知的結局,眼前看似沒有另一條更好的路,也找不到出路。

金智英感覺自己彷彿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明明都腳踏實地的找尋出口,今天卻有人突然告訴她,其實打從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設置出口。

 

這本書卻也是安慰的,它不意圖向誰咎責,而在於邀請看見——不平等的現況絕非個人問題,而是性別的與社會的。這不是妳的問題,也不是你的問題,這不是哪一個個人的奮鬥,而是我們集體要設法找到出路。

殘酷而溫柔的,你看見一個女生如何不被期待的長大,如何習慣了犧牲的是自己,如何在挫敗中學會堅強,如何在日常裡習慣失望。同時也看見男性亦有承接的辛苦,亦有無從協助之難,亦有難以逃脫的結構壓迫,看見女性的無措與男性的憤怒,幾乎不分國境的,貼合我們這個時代。

這本書不為比誰的人生比較辛苦曲折,性別不是資格論,比誰更慘是沒有意義的,而是盼望邀請所有人共同去想,我們身而為人,有沒有資格,去擁有一段更好的人生?

《82 年生的金智英》,是性別經驗的當代縮影,更是一本對話之書。從女性經驗出發,企盼男性經驗的參與加入,這條面向結構的路上,我們不必是針鋒的敵人,而可以是攜手的友伴。而或許,因為攜手,我們都能擁有一條更好的出路,不用再踏入已知的結局,而能開啟一場新局。

我是這麼期待著。那麼,讓我邀請你一起共讀好嗎?

親愛的不要怕,性別經驗不是妳的問題,也不是你的問題。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集體設法找到出路。
 
執行編輯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核稿編輯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設計 Daisy
攝影 Yuting

女人迷團隊故事:工程師乃源

我們在意的,也是你在意的嗎?

— 女人迷編輯實習生 子翔 2018.07
乃源淺笑著書寫著(正面)

傍晚六點,女人迷一樓,團隊誌的專訪首次展開。

在女人迷團隊中屬於 Service Lab 服務實驗室的乃源,從事的是後端工程師的工作。在我眼前的乃源身穿一件紅色 T-Shirt、米色長褲,外頭罩著一件長版外套。他看起來纖弱,但不失個性。

後端工程師主要負責什麼項目?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好奇。

乃源用一句話說明:「後端負責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大家看不到的東西。」

結果只留下一臉迷茫的我。

乃源舉了簡易的例子:「一個網頁的模樣,可以被看到的部分基本上是前端工程師負責,而後端工程師就是負責視覺內容看不到的部分。」「默默付出」、「不被看到」我想是屬於後端工程師很貼切的形容詞。但在這裡,希望每個 Womanyor 的付出都能被迷友們知道,每個 Womanyor 的故事都能被看見。

所以今天,我想說一說乃源的故事。

和女人迷相遇的起點,它有我在意的,所以我來了

「知道有這樣一個新媒體在做性別、關注女性,用不是純粹娛樂的方向在做,是我對女人迷最初的看法。」

2014 年底,在 ALPHA Camp 聽到小蟹——女人迷的另一位工程師分享在女人迷的工作經驗後,使得乃源對女人迷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這個媒體、也實際上看過女人迷的文章,有些東西是真的和其他媒體不太一樣。女人迷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女性、性別在主流媒體上被邊緣,這是過去沒有新聞媒體試圖解決的。」

「因為我從大學的時候就很關注性別,自己也有投入性別運動,所以女人迷是吸引我的,也覺得女人迷蠻『有趣』,願意推動、專注於一個看似吃力不討好的議題。」

除了有趣以外呢?應該有其他因素促使乃源進一步產生想加入女人迷的念頭。我也就順水推舟地詢問他加入女人迷的原因,希望能挖出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把玩了一下手上的筆,乃源接著說:「一部分也是工作導向啦。」然後不經意笑出聲來。「我當時學習的程式語言是 Ruby ,剛好女人迷是有在用 Ruby 的地方。」

那麼看來是命中註定吧,我不禁這麼猜想。「最前期會想要不要加入這個團隊,是看有沒有我相應的職缺。而在扣除掉相應的職能結合之於,女人迷吸引我的是我知道女人迷是新創公司,是以性別為主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這兩個。」

我就這樣順著聽,覺得一切真的十分剛好。不只能發揮所長,還是跟自己目標相符合的團隊,夫復何求。

像是要跟前面輕鬆的氣氛切割一樣,本來在轉筆的乃源放下筆對我說,當他得知能加入女人迷時,他是十分興奮的。興奮在於女人迷關注的議題,同樣是他所在意的、關心的。

「在當時幾個投遞的 offer 中,女人迷是我最想來的地方。」乃源說這句話時的表情,帶著一點自信和害羞。我想自信是因為女人迷是個值得他讚揚的團隊;而害羞則是因為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但我想我確實能明白乃源的意思。因為當我知道能進入女人迷,和一群與我有一樣的目標的人共事時,頓時充滿力量和希望的感受,至今也仍然深刻。

女人迷是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

乃源嚴肅地書寫著(側面)

「在女人迷工作就像是談一場戀愛,目前的自己正處在甜蜜期,覺得一切在自己的眼中都是那麼的美好,喜歡我們所在乎、關注的,也喜歡在團隊中工作的氛圍,與相處的方式。」這是三年多前,乃源在女人迷的實習週記所寫下的句子。

這樣的感受對我而言有點特別。畢竟工作和戀愛在我認知中比較不能相提並論。

同時我也有點好奇,加入女人迷將近四年的乃源,對於這份「戀愛」的感覺有沒有產生了變化?乃源想了一下,開始分析他對於和女人迷「戀愛關係」的看法。

我洗耳恭聽,想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說法。

「對於戀愛,或是關係的價值觀,我覺得它不會只有激情的地方。關係終究是要花力氣去維持的,關係是不會自然而然產生。你如果跟人越走越近變成好朋友,這也不會是自然發生。你們勢必是有花了一些力氣、精神去相處、溝通,才變成『自然而然』。」

被打動了。

我聽到這段話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每段看似「自然」有了連結的關係,不都是經過雙方有意識的經營和交流嗎?因為雙方都有所付出和接收,因此在一來一往間,產生了有如化學反應,氫加氧成為水般的「自然」。

「我覺得三四年來和組織的關係沒什麼變。女人迷是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創辦人們、夥伴們都是,繼續去突破、找尋更好的項目。更好並不表示現在不夠好,而是始終會有有所追求和突破的目標。」

在「戀愛關係」的對話中,我從乃源的神情和語氣,直接地感受到了真誠和絕無虛假。

他並不試圖去過分渲染,他慢慢地說出來,一個字一個字很仔細地斟酌用字,有如一題限制 50 字內的申論題般,他嘗試用最精準的字眼去傳達他的想法。但他想告訴迷友們的,絕對不只是 50 字內就能夠解釋清楚的概念。他一直有更多更多的想法想傳達給我們。迷友們和我。

「我覺得關係就是這樣。關係說純粹就是那麼純粹。兩邊、雙方或多方,透過一種默契共同努力,走向更好的地方。認識的更多,但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觀感。包括組織的本心、創辦人的本心,我覺得都是始終如一。」

我想,這是所有 Womanyor 共同擁有的想法。因為和女人迷關注的議題,想前進的方向是一致的,我們都願意支持、扶持彼此。或許或許,有伴計畫的妳你妳,也是這樣想。

有伴計畫是尋求志同道合的可能:我們在意的,也是你在意的嗎?

「其實對我們來說,擔任後端工程師的挑戰不只是面對眼前的電腦和可能還未知的程式語言而已。」

在我很貧乏的想象中,我以為只是與電腦程式語言搏鬥而已。但事實並不盡然。談到乃源從事後端工程師是否有遇到什麼挑戰時,他給予了我意料之外的答覆。「比較大的挑戰是,與專案、工作流程和管理上的試圖優化。我覺得這是難的。不只是個人的投入,需要共同的意識,是 co-worker 們要有共同意識。」

「如何覺察、如何把覺察擴散出去,讓覺察和認知不只是個體。這始終是較有挑戰性,也有趣的部分。」對乃源而言,他認為身為後端工程師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如何讓團隊中的大家都能在使用上有更方便、幸福的體驗;以及專案、工作流程和管理上的試圖優化,因為這是與夥伴與讀者們直接有關的部分。

從乃源在意的項目觀察出,他十足的體現了女人迷的精神:以人為本,總是把人放在第一位。

當我們聊到有伴計畫試圖和讀者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時,乃源先喝了口水潤潤喉,接著娓娓道出他的想法。「尋求志同道合的承諾,以及追求更多可能性的基礎。」這是乃源對於有伴計畫直接、初步的想法。他認為,透過有伴計畫的推行,能使讀者和女人迷之間變成像是共同體般的關係。

「我們嘗試在前往某一個方向。有伴計畫對我來說,是一個承諾。是一個對彼此的承諾。我們重點不是在支付的金額,而是在尋求志同道合的可能。而這些人們在女人迷身上花費的時間、精力、資源,會將我們用一種方式聯繫在一起。而這樣子的方式它提供了未來其他可能性的基礎。可能藉由這樣的族群,我們會知道很明確的聲量。」

有了有伴計畫大家的參與,女人迷就能更加清楚地知道,付出其實一直都是雙向,而且彼此都能因此更加緊密。

乃源接著繼續說「女人迷在做的事情,從來都不是為了自己。我們在做的事情,起源是因為女性有她的困境。廣義的來說,是性別結構的困境。」

「既然我們希望前往的目標和完成的事情,它終究是要外溢這個組織,擴散到整個社會的時候,我們自然不能一意孤行。我們希望我們的在意,也是大家的在意。也希望大家的在意,能變成互相的陪伴,互相的指引。」

「讓我們去走向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和未來。」

這話聽來有點浪漫,夕陽西下的時刻,打在他臉上的橘色餘暉不多也不少。一切都是那麼剛好:夕陽不刺眼,但很溫暖;對話不晦澀,反而傳遞出真實。

「我們希望每一個妳你妳的在意,都可以被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在意,女人迷希望是能乘載每個人的在意,然後去推進這個社會前進的力量。」

「無論你相信的是什麼,女人迷都願意成為你所相信的部分。」

乃源最後溫柔地傾訴出這句話,順便附上一個淺淺微笑。就如同夏日夕陽,別於早晨的惱人、午間的直曬,很舒服,並不試圖強加些什麼。這是我認識的乃源,一個在自己重視的事物上,非常專注、誠懇的人。

專訪後記

子翔專訪乃源的過程

這是我來到女人迷所負責的第一個專訪,而乃源也只不過是我來女人迷之後說過三、四次話的人。我透過這個專訪,其實也跟迷友們一樣,多瞭解了一點乃源的故事。

乃源是心理系背景,而程式語言是他認為可以嘗試學習、學以致用的工具。這其實讓我投射到自己的情況。我本來是資訊科背景,但因為沒有太多興趣,而投入文學的懷抱。

這次專訪,透過乃源的視角,我看見了女人迷相信的真實價值。我們是真真實實地存在著,有所相信,有所努力,你也是。而我們都在女人迷這裡,與你相遇。

乃源寫下女人迷的想望:女人迷希望乘載每個人的在意,成為推進這個社會前進的力量。
 
執行編輯 女人迷編輯實習生 子翔
核稿編輯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設計 Daisy
攝影 Yuting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