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瑋軒與我們聊聊如何面對恐懼、接受挑戰且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都不夠勇敢,但永遠可以為自己更努力一點!

「你是一個勇敢的人嗎?」

我一直覺得「勇敢」是一種很奇妙的情緒,「勇敢」是一種明明知道自己非常害怕,明明自己已經心跳加速,卻還能深吸一口氣讓自己面對無可名狀的害怕的心力素質。「勇敢」是害怕的另外一面,你有多害怕,就能多勇敢。雪柔桑德伯格在《挺身而進》這本書中以及她努力推動的 lean in 運動,不斷的強調 :「如果妳無所畏懼,妳會做什麼?」(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我卻想再更進一步的說:「如果你有各種害怕,也許你該怎麼做?」(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ruly afraid? What can you do?)
 


面對害怕的第一步:想像與模擬

這些年的經驗,我發現大部分的害怕,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 沒做過,沒試過,所以無法想像,無法想像的時候,自然會害怕,甚至逃避。

我有時候其實覺得可惜,也許因為升學壓力的關係或大環境,很多年輕學生不知道怎麼利用學校經驗,來練習與探索未來的發展。讀書方法,是練習自己思考的脈絡,筆記方法,是練習自己歸納演繹發現問題的能力,模擬考,其實就是想像與模擬的練習。
 

延伸閱讀:寫下你的恐懼清單!承認恐懼讓你更加成長


面對未知,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想像與模擬。

想像,那個畫面,是務虛。 模擬,那個場景,是務實。

面對害怕,要務虛,也同時要務實。 用想像練習所有可能的情緒和狀態,用模擬實際演練所有需要的技巧和能力。

曾經拿下奧運十八面金牌的美國游泳傳奇菲爾普思(Fred Phelps)曾經分享他的秘訣,就是在每天睡前和起床後——用全心想像自己以完美泳姿前進的畫面。他每天都想像著那樣完美姿態的畫面,再佐以每天認真嚴謹的練習,使他能在面對巨大的比賽壓力仍然保持專注與冷靜,不再害怕。

面對害怕的第二步:為自己建立第三個觀眾

當你開始練習和模擬,接下來,就是要為自己建立第三個觀眾。第三個觀眾(Third persona)是社會學的專有名詞,但我覺得適用於所有人生境遇。

演員與演員對話的時候,會有觀眾在觀看,所以演員在表演的時候,必須為「第三個觀眾」設想。而面對害怕的時候,為自己建立第三個觀眾的好處是,可以跳脫害怕的自己(第一個角色),以及正在說服自己不要害怕的自己(第二個角色),可以用客觀的角度(第三個觀眾)來看當下的場景和情節。

用第三個觀眾的角度來觀看:為什麼是你要面對這件未知 ?你怎麼處理這個未知?為什麼觀眾會在這裡?當你真的能用第三個觀眾角度來看的時候,你就能放大過去處於當下看不到的盲點。

譬如女人迷的主編 Audrey,一開始就跟我說她非常不喜歡上台演講,但我一直相信如果她沒有認真試過,你沒有辦法真的知道是不是真的不喜歡,再者,身為創始團隊的一份子,除了能說到做到,她也應該要學會做到就要說到。今年,各種演講邀約,我都推薦由 Audrey 領銜,除了讓她練習,也讓她擁有自己的舞台。

推薦你看:剛強女子的溫柔哲學:聽女人迷 CEO 與主編聊工作

從三百人的成功大學演講,伍佰人的金陵女中演講,到一百人的記者會主持人,Audrey 不斷的在面對自己的害怕,也不斷的突破自己對自己的想像。她總是會準備好想要分享的流程,而我唯一的提醒總只有一個,心中想著聽眾,聽眾花一兩個小時聽你說話,為的是什麼?想聽的是什麼?只要時時用第三個觀眾的角度,你會發現自己的害怕微不足道。
 


再譬如 525 我愛我活動,面對近一千人滿場的參加者,那是我第一次上台不緊張,因為我想到這些參加者,都是為了女人迷而來,來參與我們的第一次,當我想通這一點,我真的什麼害怕都沒有了。

同場加映:525我愛我自在節直擊:愛自己的五個關鍵字,你永遠是自己的完整版本

面對害怕的第三步:下台比上台更重要

最後,就是當你想像與模擬,當你用第三個觀眾的角度來看自己如何處理這個未知挑戰,當你真的實際完成後,重點就是再給自己一點時間,重新回顧面對這個「害怕」你所經歷的所有。用戲劇的方法來說,就是下台比上台重要。

下台後,任務完成後,我們很容易就覺得鬆一口氣,就過去了,但我總覺得最重要的是事後的檢討跟反思。你是用什麼方法練習?你花多少時間練習?真的上場的時候你的表現?你的練習有派上用場嗎?觀眾(其他團隊成員)的反饋是什麼?你有享受在這個「害怕」嗎?有,為什麼?沒有,為什麼?

每次未知事件的挑戰的最後,最好都可以不斷的問自己問題,而不是放過自己,覺得自己做完就好。

如果你想要征服世界,你要先征服自己,征服自己的害怕。

女人迷 CEO 張瑋軒


職場女力問答區
,聽你說也替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