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適度的自戀」是健康人格的一個要素,這樣的人對旁人而言會散發一種「迷之自信」,久而久之,他們就真的成為了「自己喜歡的那種樣子」。

學者 Lauren Berlant 在一次採訪中提到精神分析師 Mischel 創造的一個術語:憂鬱的現實主義(depressive realism)。她說,大部分人是自我理想化的,他們認知中的自己比現實中的自己更美、更有能力,而且這種關於自我的樂觀是非常重要、有適應性、對現實生活有幫助的。

而憂鬱的現實主義者和大多數人不同,他們(的認知)更為準確:並不是說他們看待現實的角度很黑暗,只是他們比大多數人有著更低的防禦,更容易準確地看到這個世界的怪異和生存於世的艱難。

從字面也能看出,準確的現實主義令人憂鬱。我們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人活著,需要一點「心理濾鏡」。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自我感覺十分良好,非常懂得欣賞自己。在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你甚至覺得他們有一點「自戀」。不過這種自戀又沒到太誇張、討人厭的程度。

時間久了,你發現他們看到的自己似乎真的就是自己眼中的那麼好,而且他們似乎也因此過得挺快樂。再後來,你也被他們這種「迷之自信」影響了,覺得這個人貌似真的挺不錯的。

我們在討論自我認知時,總是鼓勵大家認識「真實的自己」,但如果你眼中的自己戴著一層粉紅色的濾鏡,這樣的狀態好不好呢?


圖片|Photo by Paweł Czerwiński on Unsplash

帶著玫瑰色濾鏡看自己,有心理上的正面作用

心理學家 Roy Baumeister 和 Brad Bushman 在談論自我概念(Self-knowledge aka. Self-concept)時,提到了三個維度:

  • 自我覺察:

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即「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自我覺察通常可以分為內部與外部兩種——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以及通過外界評價來了解自己。

  • 自尊:

我們對自我的評價整體上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 自我錯覺:

自我概念中那些偏離了現實的部分。我們的自我概念往往是比客觀事實更加積極的,而主觀的自我概念與客觀自我之間的差距,就是我們自我錯覺的部分。

也就是說, 每個人的自我中,本來就包含了我們對自身的、經過了濾鏡處理的認識。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Taylor Shelley 和 Jonathon Brown(1988)提出了「積極錯覺(Positive Illusion)」這個概念,指的是人們對於他們自己,以及他們親近的人所抱持的一種不切實際的積極態度。它也被認為是人們自我錯覺的一種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優於平均效應」(the above average effect)的研究結論顯示,人們在評價自己時,都傾向於認為自己比起同僚是更加有魅力的、更聰明的、更忠誠的,甚至有潛力成為更好的父母⋯⋯總之,不論是在技能方面,還是性格方面,人們都容易不自覺地給給自己戴上一層玫瑰色的濾鏡。


圖片|Photo by catie odom on Unsplash

此外,人們還會高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環境以及事件結果的影響力。研究發現,即使結果被設定為是完全隨機的,大多數的被試依然會有一種「控制錯覺」,即沒有依據地相信自己的行為對結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Alloy & Abramson, 1988) 。

但這樣的濾鏡之下的自我錯覺,卻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一、對自我抱有積極錯覺的人更有動力,有更大的可能成功

若干研究結果發現,相比起能夠真實評估自己的人,那些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高於實際水平的人,在完成任務時更努力,更有恆心,也取得了更好的表現。並且,他們想要做好一件事的動機往往是更強的(Bandura, 1989; Dweck & Leggett, 1988; Schaufeli, 1988)。

「人們對自我能力的評價總是傾向於高估,但這是一個優點,而不是需要糾正的認知錯誤。若是人們總能如實評估自己的能力,那麼他們將很少遭遇失敗,但也不會付出額外的努力,去超越平常的表現。」(Bandura, 1989)

研究者們認為,這是因為對自我有濾鏡的人對成功的期待也更高——他們更相信自己能做好。而這種對成功的高期望,使得他們願意投入更多精力在這項任務上,並為之堅持更久。

二、對自我抱有積極錯覺的人有更高的幸福感

Myers 和 Diener(1995)在他們對於幸福感的研究中,定義了幸福的人的三個特點:

  1. 具有積極的自我觀念;
  2. 有很高的個人控制感;
  3. 一般能積極地看待未來。

那些有著玫瑰色心理濾鏡的人,剛好會在這三個方面受到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認知比真實的自己更好;他們錯誤地高估了自己對環境、他人和事件的控制能力;他們經常過於樂觀地判斷未來(一個常見的例子是我們總是低估自己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因為我們認知的未來比現實更美好)。

三、積極錯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存在恐懼

人類學家貝克爾曾說:「看到這個世界真實的一面是件可怕和悲慘的事」。

在他看來,積極錯覺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幾乎人人都會有的,對存在和死亡的恐懼。在貝克爾的觀點裡,對自己品德、力量和價值的誇大使生命顯得充滿意義,並獲得一種「永恆感」。對於貝克爾而言,「生命與錯覺共存」。

有人會完全不受積極錯覺的影響嗎?

——有的。在與積極錯覺有關的研究中,有一類人被反覆證實是幾乎不受到積極錯覺的影響的,他們是憂鬱症患者。對這個結果的一種解釋是,憂鬱損害了人們自我誇大的錯覺。憂鬱個體擁有更準確的自我認知。

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的人,反而不如憂鬱症患者看到的世界那麼真實。而看到真實的憂鬱症患者,卻並不快樂。

同場加映:我為什麼會得憂鬱症?完美主義的背後,內心隱藏著「冒牌者症候群」的矛盾

帶著玫瑰色濾鏡看關係,竟然對親密關係也有幫助

當我們愛上一個人時,總是希望能夠了解到對方最真實的一面,知道「他是誰」,他擁有哪些優點和缺點。不過,2011 年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想要更幸福,有時候你也需要一點「自欺欺人」的幻想,給自己戴上玫瑰色濾鏡,看待關係中的對方。

把他定義為一個符合你期待的完美形象,即便這個形象與現實不符。

研究者對 200 對伴侶進行了三年的跟蹤調查。他們發現,有一部分人會「理想化」(idealize)自己的另一半。在他們的描述中,伴侶的人格特質幾乎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對完美伴侶的想像,即便自己真實的伴侶並不存在這些特質(連他們的伴侶自己都承認並不具備這些優點)。

而當研究者將他們「理想化」的程度和對關係的滿意度做比對時,發現二者成正比:越對另一半擁有「積極的幻想」的人,越容易在關係中感到快樂。

對伴侶的美化還會使幸福更持久。從下圖可以看到,儘管對伴侶「理想化」水平較高和較低的人,對關係的滿意度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逐漸下降,但那些「戴著玫瑰色的眼鏡」看待另一半的人,滿意度下降的速度明顯更慢。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而另外一種給親密關係戴濾鏡的方式,就是通過截取片段信息在公開社交網絡中公佈,也就是俗話說的「秀恩愛」。

研究又一次讓我們失望了:那些在社交網絡上經常秀恩愛的情侶,竟然擁有更高的關係滿意度。秀恩愛不但不會死的快,還會讓關係變得更好?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針對異性戀大學生情侶進行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在 Facebook 上公開自己與另一半的戀情,更多地曬出和伴侶的親密照片,並在頁面上保持與伴侶密切互動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和伴侶的長期戀情也更加穩固。

儘管現實中的親密關係,一定有著秀恩愛不會涉及的負面的、衝突的、令人失望的真相,但僅僅通過「過濾」掉負面、呈現出正面,就能夠讓雙方對這段關係的滿意度真的受到提升(人類可能就是這樣容易被暗示和欺騙的存在吧)。

延伸閱讀:「他們好閃,看起來好幸福」一直放閃的情侶,也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圖片|Photo by Travis Grossen on Unsplash

心理濾鏡也有負面作用,那如何科學的使用心理濾鏡呢?

心理濾鏡這麼好,我們為什麼不活在永恆的自我錯覺中呢?

這是因為過度使用濾鏡會有副作用。

當人們過度誇大自己的優點,我們人格的健康就受到了挑戰。研究者認為,適度的自戀是健康人格的一個要素,而過分的自戀則不是(Raskin, Novacek & Hogan, 1991)。

在自戀量表上得分極高的人,一般也會得到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他們在人際中是明顯不受待見的(Raskin & Terry, 1988)。

而當人們過於高估自己的控制力時,他們可能會表現出一種不適宜的堅持。堅持通常被看作是一種好的特質,但明白什麼時候應該放棄也是極為重要的。那些對自我的控制力抱有太過不切實際的幻想的人,可能容易陷入一種徒勞無益的堅持。他們會不懈地追求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並為此白白耗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圖片|Photo by Falaq Lazuardi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多久沒和另一半說「謝謝」?長遠親密關係的秘訣:立即回應感受、偶爾深情告白

大家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可能是,那到底什麼樣的濾鏡、何種程度的錯覺才是「適度」的呢?Taylor 和 Brown(1994)指出,適度的積極錯覺主要表現在,它是被環境所允許的。要關注外界的聲音。

比如說你的老闆、同事對你能力的評價比你的自我評價低很多,或者很多旁觀者都跟你說你的親密關係問題很大、並不健康。可能就說明你的玫瑰色濾鏡太厚了。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開始使用心理濾鏡,建立對自己的積極錯覺,可以試試「積極日記」。每天記下關於自己或者關係的 3 件積極的小事,並在後面附上一句讚美自己或者關係的話。記住,再小的事情也值得被記錄。

例如:

「今天鼓起勇氣向長官提出了意見」——我真是個勇敢的人。

「今天自己做的便當很美味」——我做飯可真好吃。

「今天他完全猜到了我想吃什麼」——我們簡直是天造地設的完美情侶。

在記錄這些小事時,你會發現你擁有很多被自己忽略了的美好。常回顧這些話,尤其是在懷疑自己和關係時,能幫你建立信心和希望。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不夠快樂,不妨試試給自己、給關係、給生活都加上一層薄薄的濾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