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覺得,當個台灣女生容易嗎?衛福部社家署攜手女人迷、串門子,邀請讀者一起來看看台灣女性的生活輪廓。

衛福部社家署從台灣性別分布、教育、婚姻、就業和新移民狀況做調查、製圖表,讓女性的生活化為真實可感的數據、圖表。從這些資訊裡,政府部門可以跳脫過去從職業婦女托育、教育的政策角度,找到新的推動服務的方向。而對我們,也許會更認識自己、更認識島上女性的生命經驗。

六都女性多於男性,各縣市性別比差異一覽

根據調查,我國自 2013 年起,女性總人口已經超越男性。根據性別比例(每百名女性對應男性人數),截至 2020 年底已降到 98.3,女性比例已經多於男性。以空間分佈來看,六都的性別比例都是女生較高,台北市則是女性高於男性最多的地方,而中南部地區除了嘉義外,都是男性多於女性。

上述現象讓我們知道,女性多於男性且性別比差異大的地區,政策面上需要更注重對女性的照顧、創造性別友善的環境。女性少於男性的地區,則需要進一步探索原因,比方是不是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或者因為求學、結婚導致的人口外移。接著則需要提出有效對應的方法,宣導觀念以提升女性在家庭、社會的地位。

高等教育集中六都,女性博士逐年增加

在教育部分,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主要集中在六都,比起世界主要國家仍然不夠平均。六都、新竹縣市、嘉義市(唯一六都以外南部地區)、金馬的女性最高學歷在碩博士以上的比例高於 5%,台北市和新竹市甚至接近10% 為全台最高。女性最高學歷在大專院校以上的比例在 40%以下的地區則是中南東部、宜蘭縣和基隆市。

我國女博士的比例雖然逐年增加,但相比世界主要國家仍有進步的空間,比如女性最高學歷為專科者佔比 70.6%,高於德國、美國、韓國和日本,碩博士女性佔比則僅優於日本。

婚姻關係,與教育程度、醫療資源息息相關

而在婚育議題上,未婚婦女將近六成有結婚的意願,政府日後可以推動提升社交機會、配套措施來協助提升婚育比例。整體而言,有配偶者比率比十年前下降、離婚者的比率則上升。根據 108 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未婚婦女佔 35%、有伴侶者為 55%。

未婚婦女有結婚 / 再婚意願的比例最高,高達 57.4%。有同居伴侶的婦女則為 43.3% 次之。以空間分佈來看,雲林縣、嘉義縣的未婚女性比例最低。不含六都的情況下,東部離婚比例較高、中部則較低。六都及北部地區喪偶比例較低,這顯示出教育程度高、醫療照顧資源較為充裕。

 

重返、進入職場難嗎?二度就業與身心障礙女性勞動參與一覽

在職場上,我國女性勞動率在 25-29 歲達到高峰 91.8%,進入婚育年齡後急速下降,到了 50-54 歲時已經降至 61.0%。而其他主義國家如日本、南韓在 25-29 驟降後於 35-39 開始逐漸回升。我國二度就業女性比例明顯低於其他主要國家,在這方面需要政府去理解需求並推出相關措施,例如提升育嬰照顧措施、培力課程等。

身心障礙的部分,超過六成的縣市身心障礙者占縣市女性人口比在 5% 以上,且她們勞動力參與率為 14.1%、失業率 8.5%,失業率明顯高於其他女性、全體、中高齡、原住民等各群體。

女性新移民比例以大陸地區外籍配偶為多,次多為越南

而有關女性新移民的調查,大陸地區外籍配偶佔了一全部外籍配偶一半以上,而在大陸地區以外則以越南籍佔一半最多。台北市的外籍配偶國籍最多元,有將近 30% 的人並非來自東亞國家。由此可見,各縣市可因應不同國家外籍配偶比例和需求,提供相關服務,真正落實多元融合。

多元共融政策,每個縣市都該因地制宜

通過數據調查和資訊圖表,我們對於女性的人口數、學歷、婚育、勞動、疾病、國籍以及在各縣市的分佈有了更紮實的了解。這些資訊協助我們構築了對於女性各個層面輪廓的認知。唯有認知現狀和找到困難點,才能找到問題的解方,也才能協助這站全國超過一半的群體——女性——擁有更舒適和豐富的人生。這條路上,不只政府,也需要每個人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