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無視交情深淺,就想踏入你的內心深處;即使被拒絕也不懂得退縮,弄得對方喘不過氣⋯⋯。要怎麼保住追求的界線?

文|許國輝

在半睡半醒的凌晨三點,我和 Y、Z 拖著疲憊的身軀躺在床上,聊著彼此的交友經驗——那些曾經讓自己釋出善意,過不久卻恨不得不相識的人。 

Y 先悻悻然地抱怨:「他每次都會秒讀秒回,就算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就算我在凌晨才回訊息,到後來甚至擺了幾天才回,但總能收到他的即時回覆。」語音未落,Z 旋即在一旁補充道:「不只如此,他會找各種名義瞭解你的家庭、朋友乃至於戀人關係,還會跑來要你說你最近的心事——儘管我們並不熟識。除此之外,如果他約你出去,你說不方便,他會不斷換其他日期,換到你有空為止!」

Y 又忍不住說:「他總是表現出一副很關心你的樣子,但這樣的善意真的讓我壓力好大,一旦嚴厲拒絕,他便露出一臉受傷的樣子;不過正面回應他,又讓我厭煩不已。」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這段惱人厭惡關係的 Y 和 Z,一同嘆息。

延伸閱讀:如何用「不傷害友情」的方式拒絕告白?也許這兩位國中生能告訴你

也許他不懂得拿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底線吧,我說。

別把關係中的壓迫當成愛,這將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沒有人與生俱來就希望成為被厭惡的對象。然而,當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婉拒建立關係時,為什麼他無法讀出被拒絕的潛台詞?當一般人碰上反覆的打槍交往便會知難而退,為什麼他卻是愈挫愈勇,樂此不疲? 

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在常人看來是反感的行徑,其實在他眼中,卻是正在對外發出尋求建立穩定互動的訊號呢? 

無時無刻的秒讀秒回,鉅細靡遺的掌握對方行程,便是展現自身對這段關係砸下大把大把的愛。讓對方知道自己強而有力的情緒表達,便是折射自我對互動的積極欲望。給對方無與倫比的關懷,讓對方感受到自身的無所不在,便是表現愛的方式。事實上,像這樣誤把關係中的壓迫當成愛,在他人的感受裡,反倒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 


圖片|來源

不是毫無止盡地付出就是愛的表現

不是毫無止盡地付出,就是愛的表現,不是所有的細膩關心,都是體貼,也不是愈積極占有住對方,就是愈擁有歸屬感。

每一段關係的歸屬感,並非倚靠鍥而不捨地追求便可以獲得,它不似手遊,只要你一直花時間點選,即有晉級打怪的機會。那歸屬感是什麼?是在各自千迴百轉的生命敘事中,意外發覺有那麼一點偶然交集,而你們一起從這個交集出發,找到最適合彼此的節奏前行。

推薦閱讀:「為什麼妳都不回我訊息」第一次約會的對象,成為恐怖騷擾者

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走遠了,當你們想起這個偶然交集,甚至是後來你們一起走出來的路時,就會想到這個人,就會知道他一直都在,那麼恭喜你,在這段關係中,你已然擁有了歸屬感。

一段關係的理想距離,取決於它有多令人安心舒適

即使沒有獲得歸屬感,沒有成就一段關係,那也沒關係。你不必懷疑自己做的是否不夠好,不必執著於對方是否不夠愛自己,你僅需要清楚地知道,對方只是你的浮光掠影,而你絢爛如昔。

每一段關係的理想距離,不是計算著我們有多接近,而是保持著這樣的距離有多令人舒適。倘若有幸維繫一段穩定的緊密關係,願我們都能磨去稜角,善待每一個偶然的交集,謝謝對方,給了自己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