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的胰島素,為什麼會分泌異常?

 

「糖尿病」這個病名,在一九○七年日本內科學會統一後沿用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當然,這並不代表糖尿病是一九○七年間突然出現的疾病,翻開日本歷史,據說糖尿病患者最早可追溯到平安時代極盡榮華的藤原道長呢!

 

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是各種細胞的能量來源,腦細胞所需能量100%來自葡萄糖,另外手腳肌肉、內臟平滑肌的能量,也幾乎全仰賴葡萄糖。因此,腦細胞與肌肉細胞的四周,每天都必須有富含大量葡萄糖的血液流經才行。

 

那麼該怎麼將葡萄糖分送到全身各個細胞呢?負責運送工作的荷爾蒙就是「胰島素」了。胰島素將血液中的葡萄糖,運送至各個需要的細胞中,使得血液中的糖分降低,常聽人說胰島素有降血糖的功效,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至於為什麼罹患糖尿病後,胰島素會跟著失效? 我認為從細胞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身體覺得:「我不需要這個能量了!」

 

請試著想像一下,每天都有不同的推銷員到你家拜訪,他們帶來的東西中,雖然不乏有用的情報,但也有試圖欺騙你的資訊。在絡繹不絕的人們當中,有人穿著鞋就大剌剌地闖進你家,意識到危險的你應該會想換把門鎖吧?這時,存在於細胞膜表面的「胰島素受容體」就產生了變化。

 

對胰島素而言,胰島素受容體異常就好比打不開的新鎖,對想把重要能量搬進門內的胰島素,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這個現象在醫學裡稱為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如此一來,被排斥在外的葡萄糖便無家可歸,只好藉由尿液的方式排出體外,因此患者尿液中的糖分明顯增加,而被稱為「糖尿病」。

 

 

對內與對外的雙重標準,是血糖攀升的主因

 

說到胰島素,讓我們也來看看胰臟吧! 各位或許很難想像胰臟的樣子,它位於胃的下方,就像一片細長的葉子。胰臟有兩項重要功能,一是製造胰島素,二是製造含消化酵素的「胰液」,胰島素進入血液中負責運送葡萄糖;胰液則為了消化食物而進入「十二指腸」。

 

在生理學的分類中,分泌至血管的胰島素屬於「內分泌」,分泌至腸道中的「胰液」則稱為「外分泌」,也就是說,胰臟同時具有對內及對外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

 

這一點讓我開始思考,胰臟的疲勞是不是反映了內外的接應不暇呢?對於各種事情,我們時常表面想扮演好人,但骨子裡卻難以接受吧! 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是這樣,因為對外與對內的雙重標準,而讓自己疲憊不堪。

 

為了對外做面子,身體預先收集了大量資訊,一來到細胞附近才開始反思:「我真的需要這個嗎?這樣沒問題嗎?」沒有的時候一心想要,等到手了又棄如敝屣,日文裡有一句話叫做「贊成總論,反對各論」,也許正符合糖尿病的心理狀態。

 

 

罹患糖尿病的歷史名人:

愛迪生(天才發明家)

夏爾‧戴高樂(法國著名軍事家)

巴哈(音樂家、現代音樂之父)

海明威(《老人與海》作者)

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時代武將)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重要作家)

 

※疾病的真心話

想裝好人

 

※發揮才能的關鍵

你相當受人注目,善於扮演讓人喜歡的角色,但你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麼,只是一味迎合他人。請花點時間與自己的心靈溝通,試著以「喜歡? 還是討厭?」的判斷基準,重新審視周遭的人事物吧!

 

 

想了解更多疾病秘辛,請看《疾病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