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都依循經驗判斷成功率,像爬格子一般選擇最沒有阻力的路。但情勢瞬息萬變,這樣真的能換到一生的安穩嗎?

我現在 29 歲,我想送給 10 年後的我自己一份大禮,是關於歸零。

22 歲的時候,參加大學的交換計畫,我人生第一次在中國自助旅行了快半年。

沒有出走,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比想像中勇敢;沒有刺激,不會知道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麼。當我失去了最重要的標籤——學生,我開始意識到我其實對生命有著其他的追求,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的歸零,這次的歸零幫我打開了一條長達七年的創業之路。

當我們每天汲汲營營追求成為更好的人,就像是準備考試,試著從及格追求到滿分,我們理所當然地把前進當成唯一的目標。但在一切歸零的時刻,你才會發現原來你一直想要在生命中裝載的不是 1 到 100,而是各式各樣具有意義的符號。

今年屆臨 30 歲的我,再次迎來了人生的歸零時刻。我把創了 7 年的業交給了信任的夥伴們,我開始旅居世界。

歸零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歸零是將我們身上最重要的標籤拿掉。比如你原本正在熱戀中,突然失戀了;比如你原本有一份工作,卻突然失去了那份工作;比如你原本好好活在一個國家,卻突然發生戰亂於是只能逃難離開。

然而,歸零有分為主動跟被動。上一段的例子裡,基本都是被動的歸零,被分手、被開除、被趕走。這是最難應付的歸零,因為我們沒有準備,就要在一夕之間面對「我們還是誰?」、「我們還擁有什麼?」、「我們的未來該怎麼辦」、「我還值得被愛嗎?」、「面對未知,我還能好好活著嗎?」等一系列最深層的恐懼。

而我所做的歸零,卻都是主動的「歸零」,相較被動歸零,我想是一個還簡單卻對許多人來說奇怪的決定。決定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生活,決定開始嘗試創業,決定放下自己熟悉得不能再更熟悉的工作,都是主動的將自己歸零。為什麼好好的日子不過,要這樣做?

推薦閱讀:阿德勒心理學:勇氣,是在恐懼中起身前行

我在 20 歲學會了從零開始去累積、行動,而在 30 歲之前,我想鍛鍊「再次歸零」的勇氣。因為我相信有一天、有一年,我也會面對沈重的「被歸零時刻」。或許 30 幾歲我會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找不到工作,或許 40 歲我會失去某個很重要的人,或許 50 幾歲我會失去某種我本來很熟悉的能力。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安逸一輩子。如果是這樣,我想在 30 歲的時候,讓我自己知道——擁有些什麼,從來不是理所當然;但一無所有,卻不代表不能再次追求。

在人生的任何時間點,我希望我都具備可以從零開始去累積、行動的勇氣。


圖片|來源

第一次歸零的時候,我失去了「同班同學」、「身旁的家人」、「理所當然的課表」、「熟悉的社會制度」、「熟悉的語言」,從每天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裡、該和誰說話、該怎麼解決眼前的困局,逐漸長出新的我自己——我開始主動追求自己關心的知識,釐清了自身的天賦與短處。

主動歸零前的心態準備是最難的,畢竟要放棄的,是所有自己賴以為生的自信、安全感、經濟來源。但當做出決定以後,就沒那麼難了。

因為歸零,所以「會再失去」的恐懼就會減弱。既然一無所有,就勇往直前地挑戰。當我在國外,既然一個人都不認識,再怎麼糟糕,也就是一個人都不認識地離開這個國家,但只要我多勇敢一點點,我可能就會多一個一輩子可以相知相惜的朋友。

這一次的歸零,是再次失去熟悉的語言、失去了原有的人脈、失去了穩定的經濟支持、失去了理所當然的日常行程、失去了職稱。雖然緊張,但我卻也開始期待,我會再次得到些什麼呢?

推薦閱讀:如何創造改變?嘗試站在「舒適圈」的邊緣,感受「不舒服」

我想在此刻生命練習的,就是面對歸零能坦然以對的勇氣了吧。

這也是送給我自己未來 10 年歲最重要的一份禮物了,盼這份勇氣,將伴我面對所有未來的低谷、創傷,永遠記得,我有從零開始的能力。

你們呢?想要送給 10 年後的自己什麼禮物?你們又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