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家眼裡,「巧合」意點也不值得驚奇;但在一些心理學家眼中,「巧合」是因某種力量而形成。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假如你在路上接連發現令人驚喜的巧合,說明你走在了上帝為你安排的正確的路上。」要是真的就好了。

—微博 @KY 主創們


最近後台頻頻收到類似這樣的留言:

「天啊太巧了!我剛剛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就收到了相關的推送。KY 你們是有讀心術嗎?」

首先我們表示很開心,但是作為一個很認真(Nerdy)的公號,我們不惜脫下神秘外衣(裏面也有穿衣服謝謝),想和你聊一聊關於「巧合」的一些研究。

我們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讓我們驚奇不已的巧合事件:你和你好朋友的生日只相差一天;你們在同一天生病;遇到了同名的人;星座運勢好準⋯⋯!

出現最多的巧合性事件的前幾名分別是:

  • 遇到一個人時,發現自己和他存在某種關聯
  • 不同人身上同時發生的類似事件
  • 非常相似的事件反覆發生
  • 在不太可能的地方遇見熟人
  • 相同的日期
  • 相同的名字

這些巧合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有大量的研究對它們進行了分析。


圖片|來源

巧合的本質只是概率問題嗎?

1989 年,數學家 Persi Diaconis 和 Frederick Mosteller 將巧合定義為「一系列事件的同時發生」。在他們的定義中,這種「共同發生」在人們眼中是有意義的,且事件之間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這樣一種「被認為有意義的、出人意料的『共同發生』」就被稱為「巧合」。

延伸閱讀:來自西班牙的好運!聖誕節限定的樂透彩券

統計學家 David Hand 則指出:「巧合」的本質只是一種概率事件——它們是隨機發生的,沒有任何「意義」,它們總是在發生,因而毫不值得驚奇。這個星球上有很多很多人——超過 70 億人口。「當樣本足夠大時,任何不可思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Diaconis 和 Mosteller 寫到。

比如說,當有足夠多的人購買了彩票,總有一個人會成為超級贏家。對於那個贏得了大獎的人來說,這件事太「巧合」、「不可思議」;但「有一個人」會贏得大獎,這件事本身並不會讓我們感到意外。

只不過,當牽涉到自己的生活時,人類並不擅長對事件保持一種客觀的眼光。

數學家們說,人們對於「什麼是巧合」的定義可以是很模糊、寬泛的。舉例來說,當你遇到一個和你同一天生日的人,你會覺得「好巧」。但當有人與你家人或好友同一天生日,你一樣會覺得驚訝。而如果,有一個人和你的生日只相隔一天,你還是會覺得這是個「巧合」。——你很容易看到,這種「好巧」的感覺有多麼不嚴謹。

事實上,統計學家研究出,只要一個房間裏有超過 23 個人,就有超過 50% 的可能,他們當中會有兩個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另一方面, 我們每個人都懷有的一點兒自戀,讓我們在面對「巧合」這件事時顯得格外自我中心。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說,「這件事有多大可能發生?」的時候,他們不會關心這件事在多少人的情況下有可能發生,會不會在其他人身上發生。他其實是在說:「這件事有多大可能在此時、此地,在我身上發生?」

心理學家 Ruma Falk 指出,比起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神奇的事情,人們總覺得那些自己身上的巧合更令人驚訝。這和我們對待夢境的態度很類似——我們並不太關心其他人的夢有什麼意義,但卻總想對自己的夢境分析一番。

「巧合只存在於讀取了它的那雙眼睛裏。」即便一件極度罕見的事發生了,沒有任何人看見、注意到,它也不會成為一個「天啊這好神奇啊」的巧合。它會和宇宙中其它無數個不那麼偶發的瞬間一樣無聲無息地堙滅。

一個反面的證據是:有一些人從來都不覺得有巧合存在。如果你仔細思考這件事,要發現你和一些人之間存在的「巧合」,是有前提的。你必須去觀察、傾聽、甚至提問。一位學者就說,「巧合從來不發生在我身上。因為我從來都注意不到任何事。我從不在地鐵上與人交談,我從不試圖找出我和其他人身上存在的聯繫。」 

對於那些不那麼注重巧合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會覺得一些事情有多令人驚訝。

弗吉尼亞大學的 Beitman 研究發現,有一些人格特質的人會經歷更多的巧合:那些相信宗教和神秘力量的人,更喜歡自我解讀(self-referential)的人,相信直覺的人,熱愛尋找「意義」的人,以及更積極、樂觀的人,都會更相信巧合。

「巧合」的體驗也和情緒相關,當人們帶有高度的負面情感,比如格外悲傷、生氣、焦慮的時候,也會更多地報告自己有巧合的經歷,或者說,更多地注意到巧合。


圖片|來源

也有心理學家認為 巧合有時的確是側漏的人生意義

弗吉尼亞大學精神病學家 Beitman 不同意數學家和統計學家們的看法。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就充滿了巧合。他提出,巧合不能只用概率來解釋。概率可能能解釋「為什麼巧合會出現」,卻無法解釋為什麼「此時出現的巧合是這一個(不是別的形式)」。

瑞士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從 1920 年代起,就對巧合很感興趣。他認為,除了「因果」的力量之外,存在一種叫做「共時性」(synchronicity)的力量。

他認為「共時性」是一種「非因果性的連接原則」(acausal connecting principle),受這種力量的影響,一些事件被聯繫在了一起。這種聯繫在他看來顯然是有意義的、值得解讀的。

在共時性之外,他還提出了「一元世界」(one world)的概念,認為存在一個潛藏的秩序、結構,它就像一張網,把我們所有人、所有事全都串聯在一起。這些是經典(古老)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理論。榮格還認為「巧合」與心電感應、鬼、巫術等有關。

2011 年,Beitman 對巧合進行了分類,他提出巧合有三種類型:

1. 「環境-環境」間的巧合:

這是指,一系列在現實世界中發生了的事件之間的巧合。這是最顯然、也最易理解的一種巧合,而且它是很容易被觀察到的。比如,一名叫做 Violet Jessop 的女乘務員,在 6 年時間裡遇到了包括泰坦尼克號在內的三次沈船事故,但都活了下來。在異國他鄉突然遇見失散多年的愛人(你們在同一個地方,同時出現了),還有某位明星每次出現都要下的雨,都屬於這一類巧合。

2. 「意識-環境」間的巧合:

它是指,你頭腦中的意識和實際發生的事件驚人地重合了。典型的情況就是,你對某件事有預感,之後這件事就發生了。比如,你正在腦中想著某人,他就給你打來了電話。

在這一類巧合中有一種情況你很可能遇到過:你剛剛學會了一個單詞,突然覺得到處都能看到這個單詞;你剛喜歡上一個人,就覺得總能夠遇到他——這種巧合也被科學家們否定了。斯坦福大學的語言學教授 Arnold Zwicky 將其稱之為「頻率錯覺」(the frequency illusion),當你已經注意到了一件事物,等下次再遇到它時,你的大腦就會對其格外關注。是你對它的關注程度、優先級調高了,而不是它真的出現次數變得頻繁了。

3. 「意識-意識」間的巧合:

即兩個(或更多個)人的意識同時發生,即我們常說的「心靈感應」或者「心心相印」。比如,當你感受到某種情緒時,與你相隔很遠的人也感受到了同樣的情緒。Beitman 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有一天深夜 11 點,他感到喉嚨被卡住了,險些窒息;結果第二天早上,他得知就在前一天 11 點,父親去世了,原因是喉嚨積血導致窒息。當父親在感受窒息的痛苦時,他也體會到了同樣的痛苦。

當我們說到這個案例時,科學話語就要讓位給信仰了。Beitman 雖然對巧合進行了分類,但他並沒有能夠對如何解讀巧合的意義提出好的解決方案——其中一個阻礙就是,對於「巧合」的研究,總是會很容易超出科學的解釋能力、進入神秘主義的管轄地。

我們並不認為那些試圖解讀身邊「巧合」的人是不理性的。相反,它是我們的整體認知架構的一部分,我們運用這樣的認知架構來給世界賦予意義。當我們注意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時刻,我們會自動開始為它們尋求意義和解釋。

「巧合」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體驗,每個人會在不同的情景中感到不同程度的「巧合感」。我們距離科學研究這種感受的發生還有很遠的距離,但這並不妨礙「巧合感」作為一種美妙的感受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事實上,就如同Beitman 所說的,「巧合提醒著我們,在平淡的生活背後仍隱藏著神秘之美。」

最後和大家分享給我幾年前在豆瓣上摘下的幾句詩(來自@慢兔):

她用孩子的眼睛看向窗外
伸出手去接冰涼的雨絲
只在陽光好的時候
到院子裏走一走
星空讓她著迷
也讓她永恆地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