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九一三年,法國農業工程師林格爾曼(Maximilian Ringelmann)對馬匹的拉車能力進行了一些測試。他發現到:如果讓兩匹馬同時去拉一輛馬車,這兩匹馬所出力量的總和,並不會等於只用一匹馬去拉車 時,該匹馬所出力量的兩倍。這項發現讓林格爾曼感到相當有意思,於是他把同樣的實驗套用在人類身上。他找了許多人一起進行實驗。首先,他讓每個人單獨拉扯 一條粗繩,並分別計算一人拉繩的情況下,每個人究竟出了多少力。接著,他讓兩人一組共同去拉扯粗繩,同樣也分別算出兩人拉繩的情況下,每個人各出多少力。 實驗結果顯示:在兩人拉繩的情況下,每人所出的力大約只有一人拉繩時所出力道的百分之九十三。在三人共同拉繩的情況下,每人所出的力則降至百分之八十五。 當拉繩人數增加到八人時,每人所出的力只剩下百分之四十九。

 

事實上,除了心理學家外,這樣的結果不會有人感到意外!學者稱這樣的效應為「社會性懈怠」。只要個人可以藉團體混水摸魚,並且不會被直接看穿,這種效應就會浮現。例 如,在龍舟競賽裡會產生社會性懈怠的效應。相反地,在接力賽跑中就不會出現,因為這時每位跑者的貢獻完全攤在陽光下。事實上,社會性懈怠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模式;試想,若是只花一半力氣就可以,而且不會引人側目,那麼何必要拚老命地用盡全力呢?簡單來說,社會性懈怠就是一種共業式詐欺,只不過造成共業的大多 數人都是無心的。這場詐欺就在集體無意識中悄悄地進行,就跟那些一同拉車的馬兒一樣。

 

當很多人一起拉一條繩子時,每個人都偷懶地少出一點力,這點並不令人意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沒有人會完全不出力!為什麼不會發生這種偷懶到底的情況呢?理由很簡單:完全沒績效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如此一來,很可能就要承擔被團體驅逐或名譽掃地的後果。人類似乎發展出一套敏銳的感應系統,它會幫助我們摸魚而又不至被舉發。

 

 


團體合作,究竟是種助力,還是種累贅?

 

 

走筆至此,我不禁想起一個不知出自何處、多年來卻一再被宣揚的主張:團體作戰優於單打獨鬥。這樣的理念似乎源自日本。三十多年前,全球市場上到處充斥著日 本的商品;日人創造出的工業奇蹟,吸引了全球各地企業經營者的關注。他們從日本人身上看到了如何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組織起工廠。許多外國企業開始爭相仿效, 最終卻是成敗互見!這套方法在日本行得通(我認為社會性懈怠效應在日本並不嚴重),但在歐美那些國情與日本迴然不同的地方,卻未必行得通。此外,根據截至 目前為止的一些研究顯示:由專業背景盡可能各不相同的成員所組成的工作團體,會是較佳的工作團隊。這樣的研究結果確實不無道理。在這樣的工作團隊裡,個別 的績效都可以冤有頭、債有主地回溯到某位專責的成員。如此一來,便可以有效地去除容許混水摸魚的模糊空間。

 

社會性懈怠有時也會造成一些令人玩味的結果。在團體裡,我們不但可以偷懶,還可以藉此規避責任。沒有人會願意把壞結果的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對納粹黨人進行 的紐倫堡大審便是一個顯著的例證。至於話題性沒那麼強的適例,還有公司的監事會或是行政團隊等。在這些例證中,人們為了逃避責任,會想盡辦法躲到集體決策 的保護傘裡。學者們將這種情況稱為「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然而,有了責任分散的支持,團體會比個人更敢於冒險犯難,這種效應稱為「風險轉移」(risky shift)。一些研究證實,與一人自行決定相比,集體討論後通過風險較高的決議相對容易許多。顯而易見,在集體決策的情況中,團體成員們會自忖:「萬一 失敗了,責任也不用我一個人扛。」不過,對於大型企業或退休基金的決策團隊而言,風險轉移有著不容忽視的危險,它們動輒影響到數十億歐元的存亡。此外,軍 隊同樣要小心風險轉移;如果軍方的決策團隊裡都是一些鷹派,核子大戰恐怕就離我們不遠了。

 

結論:處在一個人的狀態下,跟處在一群人的狀態下,人類的行為模式會迴然不同;否則就不會有團體了。若欲掃除團體具有的缺點,我們要盡可能地讓每個人的績效都浮上檯面。精英階層萬歲!知識精英萬歲!

 

 

《思考的藝術》讓你知道更多思考的錯誤

 

 

別讓你的思考再短路

〉〉如果員工們只是怕你…

〉〉【愛情研究室】你今天想錯了嗎?愛情裡的八個思考短路

〉〉《如果上班族讀了杜拉克,思考就會不一樣》你找到自己的長處了嗎?

 

 

本文作者:魯爾夫.杜伯里

資料來源:商周出版

圖片來源: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