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編按:愛情的瘋狂,在於我們能愛得很深,也傷得夠徹底,其實,很多爭端是緣於錯誤的推論,而在情緒高張的情況下,我們試著以自己的論點打敗對方、使那些錯誤在言語中橫行、最後可能會變得兩敗俱傷,顧不了自己觀點,也損害了彼此的關係。聽聽這些我們常犯的 NG 關係處理,找到你們的和解之道,別忘了當初愛上這個人的種種理由

「但是她很不講理阿!我都坐下來跟她好好講了,她還在那邊鬧!」

「你說,這樣是不是我比較對?我的說法很合邏輯阿,不知道他再堅持什麼。」

「難道先打電話去訂位有錯嗎?大家不都是這樣做的?氣死我了!」

「我是她男朋友耶,她怎麼可以沒有先問過我?這根本就不對啊!」

你的死黨、姊妹可能不下數十次將他們的爭端分享給你們知道,希望你們幫你他評評理,究竟是他對還是她對;當然,你自己也可能曾是那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或怒髮衝冠義憤填膺地請朋友幫忙評理的苦主。

可是,當初自信滿滿地你,每一次都得到朋友的支持嗎?

我們曾經覺得不可能錯的主張或看法,真的是對的嗎?

很多爭端是緣於錯誤的推論,而在情緒高張的情況下,我們試著以自己的論點打敗對方、使那些錯誤在言語中橫行、最後可能會變得兩敗俱傷,顧不了自己觀點,也損害了彼此的關係。

八大愛情短路

如果最後還是要鞠躬道歉、還是要摟著對方的肩說對不起阿我剛剛很兇、還是要放棄自己的堅持以維繫彼此的關係,那麼是不是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的一些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降低衝突的高度與情緒的溫度?

許多自助的書都有談及各種溝通技巧,但比較少指出我們思考上的盲點。語言哲學家 Moser (2005)整理了十幾種常見的思考短路,這邊羅列出幾個與親密關係比較有關聯的,搭配一些例子讓大家比較好理解,並在文末提供一些可能的破解檔。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2044131if_/http://womany.net/system/upload/temp/d812320721c62401e75ed44a342911c9.jpg將自身想法投射到別人身上(Projection)

[例1] 這週放假我想去看這部電影,我記得他也喜歡看冒險片,買兩張有優惠,先下單再說吧。

投射作用是非常常見的心理現象,我們傾向用比較簡單的方式(Heuristic)理解這個世界(Todd & Gigerenzer, 2000),其中最簡單地方法,就是認為世界跟我們所想像的都是一樣的。這樣想有幾個好處,可以覺得自己活得比較有意義感、對世界比較有控制感、下決定也比較快。所以,我們有時候傾向把對方「綁在」自己的決定上,帶他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談論自己想聽的話題、吃自己想吃的東西。

可是,我們永遠不知道對方想的是不是跟我們所想的相同,而且即使相同(例如她真的想去那部電影),我們也錯失了讓對方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2124101if_/http://womany.net/system/upload/temp/5fdfc6aee84eee684323c99663b4c6ea.jpg 將感覺或期望投射到事實

[例2] 你不是說這個地方很好玩嗎?結果呢?

最近天氣乍暖還寒,有時候正午的太陽大得讓人想在戶外翻滾一圈,傍晚的冷風卻又涼入心扉。期望與是時間的差距,也一樣深不可測。雖然我們常說要相信另一半,但是對於對方所推薦的食、地、物,仍然可以抱持開放保留的態度。這裡有兩個重點(a)他口中說的好玩,可能和你以為的不同(b)他曾經覺得的好玩,可能和現在的事實不符。畢竟事過境遷,景物更迭,可能經營也易主了。以前的美好經驗,並不代表以後會永遠美好下去--這同時也是第三個偏誤。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2051035if_/http://womany.net/system/upload/temp/9812d00cf9f4fb5197a62137a0390ebe.jpg 經由過去推論未來

[例3]「我上次來這裡的時候,不是這樣的!」、「你以前都不會對我這樣,現在怎麼…」

人類對於身邊的人們常常有一項錯誤的預期是:個性是連續恆常不變的。雖然大部分的人格心理學家主張,人格特質是跨情境、貫時穩定的,但這也是「相對」穩定而已。一般來說,我們在不同情況下,會作出的決定當然會有些不同。所以,你曾經所認識的這個地方、你記憶中她的樣貌,也只是「曾經」而已。當他做出與我們預期不同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問自己:「我以前看見的,是真正的他嗎?」。可是,我們真正該問的問題應該是:「我以前看見的,是全部的他嗎?」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2040817if_/http://womany.net/system/upload/temp/d920d71ccce7e9d7f207e5fe0ca6afd4.jpg 經由單一(或數次)的觀察,即推斷長久的法則

[例4]「每次他都不回我簡訊,我想他應該是對我沒有興趣吧…或是,其實他根本是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上述的這個例子,可能比較常出現在單戀者身上。卓紋君、林芸欣(2003)的調查發現,單戀者主要的認知特徵是「個人的揣度」,可能只是幾次對方沒有接電話,就覺得自己失去希望了;或許只是因為一起出去的時候,對方沒有回應自己的某句話,就覺得自己被拒絕了;可能因為一次的邀約失敗,就覺得他不喜歡自己了等等。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2035836if_/http://womany.net/system/upload/temp/dd0bf244f7a317cfa74cc839afb9e569.jpg 經由存在而推論「應該」

[例5]「你不覺得,這是一個男朋友應該做的事情嗎?」

事實上,不存在任何一件特定的事情,是男/女朋友「應該」做的。這個社會雖然給予不同的角色很多的期待與負擔,包括男生應該要溫柔體貼、女生應該要溫順婉約、男朋友應該要......,可是,戀愛是兩個人在談的,彼此才是這段關係的主人,並不因為「角色」本身,而規範哪那些是他應該做。遺憾的是,講是這樣講,過去研究卻發現我們的戀愛關係非常容易受到身邊的朋友、家人甚至親戚影響(Toro-Morn & Sprecher, 2003; 孫瑋成, 2006; 謝文宜, 2006)。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2061307if_/http://womany.net/system/upload/temp/cdd31e70e1282d2e0299a2a05220b81a.jpg 經由量而推斷質、經由價格或外在而推斷其品質

[例6]「他送這麼多花過來、一定花了很多心思。」、「他穿著如此體面,講話談吐也是文質彬彬,真想不到他是這樣的人!」

我們都知道眼睛會騙人,卻不知道連感覺也會。有時候,大腦不會進行太多的思考(Mindless),只用非常簡便的方式,針對新事物的價值、甚至是剛認識的人做快速的判斷(Todd & Gigerenzer, 2000),這時我們只依賴一些比較鮮明凸顯,或可以量化的東西,例如外表、標價、身上穿著衣物的價值等等。可是,這樣的推斷是有風險的。比方說,Moser (2005)在書裡面談到了一個非常噁心的例子:「這坨糞便週圍聚集了這麼多蒼蠅,想必味道一定不錯!」。

 

下一頁,找到破解阻礙的經營關係法則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2042444if_/http://womany.net/system/upload/temp/8e4599168599629d923984cc12576808.jpg 經由一個人的話來推斷其守信能力

[例7]「說好要一直愛我到世界盡頭…」、「不是說要帶我去日本看櫻花與慶生得嗎?」、「每次,他總是變卦。到最後,我已經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喜歡我了。」

當我們很愛很愛一個人的時候,會想要擁有他的全部,甚至給他全世界––即使知道自己其實辦不到。只是有些人會選擇說出來,有些人會選擇把它放在心裡面而已。

你可能會認為,當一個人一再食言的時候,就表示他不再愛我了。

不過,這個想法可能是錯的。Peetz & Kammrath (2011)總共進行了四個研究指出,越愛你的人,越願意為你做出承諾,弔詭的是,他們也越容易食言。因為這些人完成承諾的速度,遠遠比不上他們開支票的速度。可是,這只是表示他無法達成承諾,是因為他想要滿足你許多需求,卻力不從心;並不代表一個總是讓你期待落空的人,一定很愛你。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2075932if_/http://womany.net/system/upload/temp/c6727c35b076b7d2c5bee8a153a6748f.jpg 經由語言文字的威力,來推斷自己該做什麼事情

[例8]「如果你真的愛我,為什麼不陪我去?」、「如果你的心還在,你就不會對我這麼的冷淡…」、「沒關係,你走阿,你走我就死給你看!」、「我就知道你不在乎我,我也不奢望你能幫上什麼忙了…」、「你愛怎樣就怎樣吧,隨便你。反正你總是這樣…」

這些話聽起來很熟悉嗎?當時你聽到對方這樣說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呢?又是怎麼做的呢?你會發現,自己可能根本沒有辦法好好「堅持當初的堅持」了,包括作你原先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維持原先的決定、保有原本的拒絕等等。如果你的情人對你說這些話,那麼他們很可能是在有意無意間對你進行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Forward & Frazier, 2004)。人類是很可憐又很可惡的一種動物,有時候會被語言給操弄,有些時候又會用語言去操弄別人--不論我們本身是否有「意圖」(Intention)去做這件事情。

這些勒索的語言,會促使聽者去想:「如果我不陪她去,就表示我不愛他」、「如果我不對她好一點,說話溫柔一點,就表示我心已經不在了」、「如果我不幫他忙,就表示我不在乎他」等等。這是典型的否定後件式推論(Modus Tollens):若P則Q→若非Q,則非P。

這幾乎是人人都會的自動化推論方式(Evans, 1993; Legrenzi, Girotto, & Johnsonlaird, 1993; Wason, 1960),而且在邏輯上本身並沒有錯誤,錯誤的是他的原命題「若P則Q:如果你的心還在,你就不會對我這麼的冷淡」。畢竟在現象界,尤其是人際關係之間,幾乎不存在如此強的命題。愛一個人、在乎一個人、關心一個人有很多種方式,勒索者用一段文字或句子,將愛的定義與可能性講小了,藉此締造一個難以拒絕或離去的語言空間。

修復短路的工具

心是用肉做的,腦也要靠葡萄糖才能運行,畢竟人非聖賢,腦殘難免。上面的偏誤當中,你認領了幾個呢?我們不能總是負責分析不負責解決,這裡列出了幾個可能的短路修復法則提供大家作為參考:

[破解1] 最好的選擇權

「可是我每次問他想去哪裡、想吃什麼,他都說隨便啊!然後最後才來埋怨我說,都是讓我一個人在決定就好了啊!」

一般來說,人是喜歡有選擇權的(Deci & Ryan, 1987; Grolnick & Ryan, 1987; Reis, Sheldon, Gable, Roscoe, & Ryan, 2000)。可是當選擇的項目太多的時候,又會讓人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而產生焦慮(Schwartz, 2004)。所以,在「開放無限選項」與「強制投射主導」之間,我們可以給對方「最好的選擇權」(Optimal Choice Right)。你可以用「我想去看這部電影A耶,可是同時還有B,C,D在上映,那麼你想看哪一部呢?」在兩種極端做法間,取得平衡點。讓彼此都為共同進行的活動承擔一些責任,是成熟也尊重彼此的作法。

[破解2&3] 保持開放的態度

人類與觀光景點有一個共通的地方是:雖然改變了,時光總是會為我們保留下來一些東西。今天下午茶的時候,心理師小P分享了一個麻繩的比喻。他說,每個人都是一條非常長的麻繩,有些地方很乾淨,有些地方髒了,有些地方黑掉了,甚至有些地方發霉了等等,可是這些都是這條繩子的一小段,如果強迫自己(或對方)把髒的部分抽掉,整條繩子就會崩解。過去和現在,都是他的一部分。如果想繼續跟他在一起,就必須接受他的歷史和故事,以及他現在的樣子,不然就是影響他,讓他持續地有更多的改變,並且注意到:你自己,也是會改變的。

[破解4] 想想其他的可能性

如果你是常常被自己的猜測與推敲給困住的苦主,可以嘗試問自己一個問題是:你認識他「很久」了嗎?是憑什麼樣的理由做這樣的推斷呢?就算是認識自己最久的人--他自己,都沒有辦法單純地從一次或幾次的行為中,決定自己喜不喜歡你。那麼,你又為什麼可以這麼早下決定呢?

可是,我就是無法阻止自己亂想啊!諮商上常常用的一個方法是:想想其他的可能性。我承認這非常困難,但是也非常有用。我們的認知系統往往被情緒給窄化了,快樂的時候我們變得更有創造力、很容易就為一件事情想到各種可能(Fredrickson, 2004),可是,難過的時候好像都會覺得是自己的錯(Beck, Erbaugh, Ward, Mock, & Mendelsohn, 1961)。

所以,比較簡單的方式是等待情緒過去。等到平靜一些、心境不再騷動的時候,再去想他的行為有哪些可能。不接電話,的確有可能是他不在乎你,但也可能是他在忙、他想調整你和他之間的距離、他還沒有看到為接來電、甚至他也喜歡你,只是他曾經受過傷,所以越是幸福越害怕幸福會結束等等…。

這邊的重點在於「先接受你想的第一種可能(他不在乎我)」的確也是可能的--只是其他的可能性也同樣存在(好拗口請多讀幾遍)。

否認是改變的阻礙,接受則是改變的開始。

[破解5] 對自己負責

在感情中彼此做到哪些事情比較好,應該是由兩個人共同討論出來的。別人的經驗與建議,固然可以當作參考,但這段感情還是得靠自己來經營。因為其他人說得再對再多,都無法替你的感情負責。具體的做法是,把「他說的」、「你以為的」、「別人期待的」通通先寫下來在一張紙上面,然後等到情緒不再高張之後,再問自己:他們的期待,真的也是我想要的樣子嗎?

 

下一頁,理解自己才能愛別人

[破解6、7] 收集更多資訊,再形成印象,並保留可以修改的空間。

認識一個人需要時間,認識一段承諾也是。你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時間去確認,哪些部分是真正的他,哪些部份只是他想在你面前呈現出來的樣子(Self Presentation);哪些是他很想達成,卻需要更久時間才能實現的目標,哪些又是空頭支票。

[破解8] 認清情緒,畫清界線

情緒勒索或許是八個短路中最難修復的。尤其是對方和我們的關係越深、他在我們生命中的角色越重要,通常越難拒絕他們的需求。你如何忍心傷害,一個愛自己,你也愛的人?所以最後,我們都會不情願地達成心愛的人的要求,避免心裡產生罪惡感。所幸,心理師小D建議,被勒索的當下還是有方法可以自救:

  1. 認清自己的情緒(Awareness):所愛的人勒索我們時,我們的情緒會有非常大的反應。這時候可以做的是,先深呼吸幾次(腹式呼吸),讓吸進去的氣進入肚子裡面,感覺到肚子脹起來的樣子;然後藉這個機會感覺自己的情緒究竟是生氣、難過、委屈等等。

  1. 有能力時安撫對方(Smooth or Caring):勒索者,常常是缺乏愛的那一方。以前他們被愛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所以現在他們用這樣的方式來填補。而且,根據學習理論,過去他們這樣做還滿有效的,只要一勒索,對方就會留下來、就會回心轉意、就會改變主意等等,這樣成功的經驗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於是屢試不爽。

這時候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演與上的安撫如「乖,我忙完再過來陪你」、「我知道你很想我,不過我們下次在約吧!」、「我也很愛你,不過,等我一下下好嗎?」、「謝謝你的體貼,下次再好好補償你!」等等。有時候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擁抱、一句承諾、了解你不會拋下他們離去,這樣,他們就能安心。不過,安撫並不等於完全「順應」他們的需求,「獨立」是他們終究必須自己面對的問題,如果你總是給糖吃,他們就會向林俊傑一樣(?)永遠「學不會」。

  1. 沒有能力時離開現場(Leaving):如果他勒索你的時候,你正在趕三個報告、考試又將近、最近剛好又面臨搬家、房東又在催上個月的房租…那怎麼辦?或是,在你安撫之後,他仍然堅持不肯放手,還要繼續消磨彼此的精力嗎?有時候,你的認知資源(Cognitive Resource)已經不夠了,哪裡有多餘的腦袋再去哄他安撫他?他說你走掉他會瘋掉,但如果花時間哄他,可能先瘋掉的是你。此時,雖然很不忍心,還是離開讓彼此冷靜一下比較好。

情緒勒索是非常複雜的現象,複雜到可以寫一本書(Forward & Frazier, 2004)。它牽涉被勒索與勒索者的過去經驗與深層需求,換言之,雙方都有責任。由於本文是在介紹感情裡的推論偏誤,如果你長期地被勒索,請尋求專業的協助比較有效。如果你不想花太多錢,建議你可以參考一些書籍(Forward & Frazier, 2004; 伊東明, 2004; 漢菲特, 密諾斯, & 米爾, 1998);如果你一毛錢都不想花,又對這個問題有興趣,歡迎讀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駱重鳴(2007)所寫的《撥開心中的情緒迷霧--情緒勒索》一文,針對情緒勒索的起因、背景、方式等等都有簡短地介紹。

就算你說的都合理

「你不要無理取鬧好不好,有事情好好講阿!」

「無理取鬧的是妳吧?你不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嗎?為什麼你總是聽不進去?」

「對啦,你最有道理、合邏輯,我講的都邏輯不通,都是屁!」

「不要這樣好不好!」然後你心想:又來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對方不能靜下來跟自己談?

答案是,每一個不理性行為或思考的背後,都有一個合理的原因。可能是他長期以來缺乏關愛、可能是童年的創傷在呼喚他(鄧惠文, 2011)、可能是他的需求一直沒有獲得滿足等等(Hanason, 2009),這些過往的匱乏,形成今天的不安全感、具像化成此時此刻的情緒攻擊語言,用不合邏輯的論述與想法,建構詮釋這段關係的狀態,並深深地影響著關係的好與壞(Horwitz, McLaughlin, & White, 1998)。所以,如果今天他突然變得歇斯底里了,你應該做的,不是跟他爭辯、不是探求真理,而是了解,他心裡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說:「只要有人與人的關係,就有曲解的餘地」。

解這些思考上常見的短路,並不是想勸大家在愛情裡要「合乎邏輯」地行事,畢竟在情緒裡面,我們常常是「無法控制」地會做出不合邏輯的事情。僅僅是希望我們都能認清,對方說的話或自己耿耿於懷的事情,很多時候「並不是事實」。

「被心愛的人罵、被責難、被批評、被看不起,固然很令人傷心難過。但是,更令人承受不住的是,你『覺得』對方所說的,竟然是事實。」某次午餐例會的時候,心理師小D跟大家分享她的經驗。

「當妳知道自己的心,長的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妳就會知道,世界是長的什麼樣子。」

雖然大雜誌(THE BIG ISSUE) 11月號第 20期介紹田馥甄的標題這樣寫著,寫著世界其實就是我們心的投射。當我們的思考短路了、觀點被扭曲了,就很容易變得看不清自己,不理解世界,甚至,聽不見對方的聲音。

希望我們都能找到,縱使從後方將眼睛矇起,都還能聽得清晰的,心跳頻率。

原來,這就是愛情的樣貌
〉〉關於那些年的八個假設
〉〉我們之間隔著的不是距離
〉〉這真的是我要的婚姻嗎?二十個藏著「但是」的婚姻殺手
 

更多來自 海苔熊 的心理學專欄【愛情研究室】

延伸閱讀:如果你對心理學上的捷思法(Heuristic)或認知偏誤有興趣,可以參考朝陽科大的社心網路資源,或是閱讀以前的文章「愛情與書包:期中考,期中吵」
參考文獻:來源
圖片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