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壓抑就沒事了,別以為跟自己說沒關係不要在意就可以了,其實,你心裡受的傷,身體都知道、都替你承受了。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我曾經問過心理治療師一個問題,在他 20 多年的工作經驗中,什麼類別的病人是他認為開展工作最困難的?他思考了一會兒說,軀體形式障礙的病人最難。因為他們會抱怨自己的身體不適,卻不知道那是因為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存在負面情緒。當他們無法意識到情緒存在時,工作就很難開展了。

這個世界上存在那麼一些人(不限性別),當他們產生了負面情緒時,他們是無法意識到的,但他們會開始產生身體上的不適,頭痛、感冒、腹瀉、皮膚病等等。他們以為這只是身體的問題,卻不知道其實是潛意識中的不開心在發揮作用。

延伸閱讀:不要被情緒綁架:放下憤怒,與自己和解

身體與精神之間究竟存在著一種怎樣的關係?我們的情緒與心理為何會通過身體「症狀」的形式表現出來?今天的文章就來和大家探討這個話題。

身體,表達著我們的內心

關於身體與精神之間是否存在聯繫,以及存在著怎樣的聯繫,循證科學給出了諸多有力的證據。


圖|unsplash

1. 「心寒」時,身體會真的覺得寒冷

當我們在群體中遭到排擠,內心感到失望與沮喪的時候,身體也會不自覺的感到「冷」。Zhong 和 Leonardelli(2008) 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

他們將參與者被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人回憶過去被他人排擠的往事,而另一組人則回憶自己被某群體接納的經歷。之後,研究者以實驗室需要維護為由,請參與者估計此時室內的溫度。結果發現,這些人所估計的室內溫度最高竟相差28 攝氏度 (12-40°C),那些回想起被排擠經歷的人,所估計的平均室溫顯著低於另一組人。

研究者們指出,這說明當人們遭到排擠時,心理上的痛苦、失望或沮喪是會透過身體傳達出來的,人們會因此而感到寒冷——這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心寒」。

2. 皮膚狀況頻出或提早老化,背後可能是情緒問題

當一個人遇到突發的壓力狀況時,體內會大量釋放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它一方面會加速將血液供給關鍵的身體器官,使我們的身體準備好隨時「應戰」,另一方面則會刺激血管膨脹和表皮的油脂分泌,這就可能使你的臉上出現「痘痘」或者濕疹塊,甚至引發牛皮蘚等慢性的皮膚問題(WebMed, 2003; Dahl, 2017)。

有研究發現,比起感染、不健康飲食、藥物反應或天氣,情緒壓力才是這些皮膚問題的最常見誘因 (Heller, ascited in, DeWeerdt, 2012)。

不僅如此,一些情緒可能加速皮膚的老化。比如,憤怒會刺激腎上腺素與皮質醇的飆升,而這將影響體內膠原蛋白的再生,從而使得因做表情而出現的紋路被持久地留在一個人的臉上 (Gold, 2012)。而長時間受抑鬱情緒的困擾則會導致人體內染色體端粒的脫落,加速細胞的老化,從而使人過早地衰老 (Naturelon,nd)。

同場加映:《理性的情緒化》:每個嫉妒背後,都有一道傷口


圖|作者提供

3. 心情欠佳,可能體現在你的體重和腰圍上

Needham 等人 (2010) 邀請了 4643 名志願者參與了一項長達 20 年的跟踪研究,並每隔5年對這些志願者的情緒狀況(使用抑鬱量表)進行測量與記錄,同時也記錄下他們在當年的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及腰圍。

結果發現,那些在研究一開始及整個研究過程中,在抑鬱量表上得分更高的人,他們的 BMI 更高,腰圍也更粗,並且在 20 年間它們的增長速度也更快。可以說,長期受抑鬱情緒困擾會影響一個人的體重和身材。

4. 神態與體態反映了你對自己的看法

「自信的時候最美」,並不只是一句空泛口號而已。

Lohmus 等人 (2009) 請 25 名女性被試選出她們自認為

  1. 最有魅力
  2. 沒有魅力
  3. 最舒適

的三件衣服。接著攝影師會到這些人家中,拍下她們分別身著這三件衣服的照片,並且要求她們每次都採用相同的姿勢和表情。之後,研究者請了另一批被試(不認識這些女性且不知道照片是在什麼條件下拍攝的),根據自己所感受到的吸引力,對這些照片進行評分。

結果發現,儘管被要求擺出同一種姿勢和表情,但由於身著不同的衣服時所感受到的自信程度的不同,這些女性在三張照片中所表現出的神態是存在差異的,而這些差異是足以被他人捕捉到的。比起舒適的或沒有魅力的衣服,當女性被試們身著自認為最有魅力的衣服時,她們顯得「更自信」,也被男性被試們認為更有魅力。


圖|Lohmus, Sundstrom,& Bjoklund, 2009

猜猜看,哪張照片中的她身著「最有魅力」的衣服?答案見文末~

攝影師 Gracie Hagan 的一組對比作品更直截了當地呈現了人們在感到自信與不自信時的不同神態與體態,進一步說明了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容貌以及外在吸引力。


圖|Chase, 2017

5. 肢體動作可能洩露你內心的想法

研究者將一群參與者隨機分成兩組,並在他們腿上固定了一個「動作追踪裝置」(參與者們並不知道這個裝置的作用)。隨後,這些人都被蒙上了雙眼,其中一組人被要求回憶過去,而另一組人被要求想像未來。結果發現,那些想像過去的人,他們的身體在過程中「向後退」了 (p<.05);而想像未來的這組人,他們的身體則明顯地「向前進」了一些(p< .01)(Miles, Nind, & Macrae, 2010)。

儘管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曾做出過動作,但下意識的肢體移動卻不小心「暴露」了他們內心正在思考的東西。

另外,身體也會影響心理

身心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即身體也會影響心理。

有實驗發現,比起冰咖啡,拿著熱咖啡的人,更傾向於對陌生人做出善意的評價;而比起冰墊子,手持熱墊子的人也更慷慨、利他——更願意為朋友挑選禮物,而不是只挑自己的禮物 (Williams & Bargh, 2008)。

不僅如此,一些生理疾病,尤其是長期的慢性病,可能引發人們的心理情緒困擾。Ohayon與Schatzberg(2003) 針對五個國家近 2 萬人的調查發現,有慢性疼痛的人患上抑鬱症的概率是一般人的4倍。

人們為什麼用「身體」來表達「心理」?

1. 身體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載體,是因為身心共享著一套「語言」體系

James Gordon 博士指出,不論是大腦、外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還是免疫系統,它們都與人的情緒反應共享著一套相同的「語言」體系,即人體的生物化學機制,(ascited in, Kruisenga, 2015)。它們之間藉由一系列神經遞質相互交流,比如多巴胺,不僅影響著腎臟的排毒,淋巴免疫細胞的活躍,同時也傳遞快樂、興奮等感受。

2. 當情感的表達不被允許,身體會替你說出來(Speechless mind and speaking body)

「軀體形式障礙」(現稱軀體症狀障礙),是一種 「人們精神生活裡的事件被以身體症狀表現出來」的疾病。

這些患者的身體症狀常常無法被醫學解釋,也查不出器質性的病變,比如有些人皮膚反復過敏泛紅,卻查不出任何可能引發過敏的物質或可能的感染,又比如,有些人會時不時感到心臟絞痛,然而去醫院檢查心電圖,結果卻顯示「正常」。

推薦你看:【情緒販賣部】我需要的不是特效藥,而是有人聽我哭一場

這種狀況可能與人們的「精神活動」未能以「情感」的方式在內心被「標註」出來 (affects register) 有關。

當一種情感出現時,它本該以情緒的方式被我們的內心確認(標註)下來。但由於在成長的過程中,情感的識別與表達不被允許,或是未能習得,人們就有可能以身體症狀的形式去標註這些東西 (Bochan, 2007)。

比如,在一個我應該感到憤怒的時候,出於種種原因我無法以「憤怒」去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也許我的父母曾不允許我憤怒,也許他們從不關心我是否憤怒,於是我便會用「頭痛」、「渾身無力」等身體的症狀去確認自己內心的感受。

而這種替換往往是在無意識中發生的,並且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每當我遇到這種感受的時候,身體的症狀就會表現出來。

人們無從認識那些未被標註的精神或心理活動,甚至無法意識到它們的存在,然而,這些內心活動和本該相應存在的情感反應並不會憑空消失,於是,它們便「轉化」成身體的症狀被表現出來 (Bochan, 2007)。

推薦你看:擁抱情緒的價值!哈佛心理學家蘇珊・戴維:生命因脆弱而美麗

這些身體的病痛,在某種程度上,釋放了被我們的意識所壓抑的(通常是負面的)情感。

然而,無法感受或意識到情緒,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長時間以身體的症狀來表達心理情緒,也可能給人的身體帶來損耗,例如很多述情障礙的人——不能意識到情緒的存在,也無法處理和思考這些情緒,會讓他們飽受一些慢性、長年的病痛的折磨 (Shibata, et al., 2014)。

3. 身體上的病痛也可能發揮著某種潛在的功能

有些時候,身體上的病痛是幫助人們應對「喪失」的手段。

一方面,他們將病痛當作一種自我懲罰,試圖通過以此來緩解自己的內疚感,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喪親的人,會在親人離世不久便患病,甚至久治不癒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們可能將病痛與所喪失的對象聯繫起來。當這種病是為 Ta 而生的,那麼「保留」這種病痛,也就彷佛在某種程度上將這個人留在了自己身邊(體內)(Bochan, 2007)。

另外,當「身體症狀作為一種表達」能使人獲得更多關注時,人們也會更傾向於將身體作為情緒的「出口」。

比如照顧者只有在 Ta 生病的時候才會關心 Ta,那麼在這個人的潛意識裡,身體上的病痛便是自己獲得對方的愛的唯一方式。因此,他們便有可能總是在需要關注與愛(心理上)的時候生病(身體上)。


圖|unsplash

在身心關係的基礎上談「健康」

儘管在我們目前的話語體系中,「身體」和「精神」總是被二元對立地看待的——肉體的歸於肉體,靈魂的歸於靈魂,但顯然,這種二元對立,和很多其他的二元對立一樣不可靠。

事實上,身體知道關於「我」的一切,它知道「我」所知道的一切,也知道「我」不知道的一切——那些被刻意遺忘與壓抑的、潛意識中的所有;而相對的,精神也在試圖講述著它所感受到的、「我」的身體所遭遇的一切。

我們很難從某種單一的視角去看待身體與心理,去看待我們的「健康」與福祉 (well-being),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身體與精神中的任何一方,都很難脫離另一方而「獨善其身」。

我們需要在發現身體出現異樣的時候,去主動關注自己的情緒心理;也要在陷入心理困擾的時候,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如此,我們才更有可能接近「健康」,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身心健康」。而這也是近年來,「全人醫學」(holisticmedicine) ——關注人的身體、心靈、精神及情緒,在醫療與健康領域得到大力推廣的原因之一。

你對自己的外形和身體狀況不滿意,可能是因為你長期不開心。再為它們不開心的話,可能會越來越醜哦!從今天起做個快樂的人吧。

以上。

 

 

揭曉答案:

圖 A 為該名女性身著「最有魅力」衣服時的臉部照片,而圖B 和圖 C 分別為她身著「最舒適」和「沒有魅力」衣服時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