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性別選書】單元,我們將一月誠摯推薦一本好書,與你分享書摘以及編輯心得。選讀《最貧困女子:不敢開口求救的無緣地獄》。邀請 余宛如 委員一起閱讀,從日本貧困女子現象看台灣當代的貧窮困境,下一步,我們該帶著這些底層不的翻身的女人們,通往哪裡?

《最貧困女子:不敢開口求救的無緣地獄》書評──

不再拒絕面對!改善女性貧困從現在開始做起!

文/民進黨第九屆不分區立委 余宛如 委員

感謝光現出版的推薦,讓我有機會閱讀《最貧困女子:不敢開口求救的無緣地獄》。作者鈴木大介用細膩的筆法,充滿反思與自我對話的形式,帶領著我們去「看見」這些在貧窮地獄中掙扎的女性。彷彿透過他的眼,看見這群被排除在分析、討論之外的女性,她們被埋沒在性產業、在貧困的地獄當中,背負著許多歧視與誤解,難以翻身。

《最貧困女子》精准地分析「貧困」與「最貧困」,而通常會落入此兩種分類的女性多半失去「家庭」「地緣(社區)」「制度」的協助,再加上面臨「精神」「發展」「智能」等障礙,因而無法擺脫貧窮。

作者在書中透過反思告訴我們,恣意批評這些女性「為什麼不申請生活補助?」、「為什麼溺死前不趕快求救?」、「為什麼不去找個好工作?」、「一定是妳不夠努力!」並無法解決問題,只是再度刺傷她們的自尊。

面對困難,有的人會求救,有的人卻不知道該如何求救。假設路邊有一名女性跌倒,久久不能起身,大部分的人會想伸手將她扶起,但若她堅持地說「我沒事」,或者瞪了你一眼,甚至大喊著一些聽不懂的話,我想很多人都會轉身離去。

同場加映:阻力最小的一條路!日本逃家少女為何選擇賣春?

偏偏這群落入貧困地獄的女子和上述情況不謀而合,有的不喜歡麻煩別人,有的認為張揚自己的困境不光彩,有的因為沒有受到良好教育不知如何求救,有的從小就在不健全的家庭長大,有的是身心有殘缺的女孩,有的則是擔心小孩遭受歧視或害怕與孩子分離而不願申請生活補助。

這些血淋淋的故事恐怕不只發生在日本,或許就潛藏在我們生活周遭,只因為這個社會對於女性有太多不合理的要求和壓抑。在日本,女性要找到一份正職、高薪水的工作非常困難,步入婚姻後,更要面對照顧家庭與工作兩頭燒的窘境。台灣女性也同樣面臨職場上的發展空間仍遠不如男性、家庭照顧責任加諸其身的困境。


(圖片來源:新聞資料

在個人能力的發展、權利與機會上都較男性少的情況下,女性極可能一不小心便掉落在社會安全網之外,並被許多假象掩蓋。美國學者 Diana Pearce 在 1978 年首度提出「貧窮女性化」(the Feminization of Poverty)的觀點,她觀察到美國在 1976 年時,16 歲以上貧窮人口組成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70% 的老年低收入戶戶長為女性,並且有一半的低收入戶人口是由來自以女性為戶長的家庭成員所組成,使得貧窮問題成為女性議題中重要的一環。

至今關於貧窮女性化的定義仍有諸多討論,從廣泛的角度來看,其指涉的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女性貧群人口逐漸攀升的趨勢。2014 年,日本 NHK 電視台播放了「看不見明天—日趨嚴重的年輕女性貧困化」專題,引起廣泛迴響,報導指出每三個單身女性勞工就有一個年薪不滿台幣 34 萬元。

台灣則是有所謂的青貧族,未滿 30 歲年所得僅有 44.08 萬,薪資水準倒退 17 年;而根據統計,女性受雇員每人每月薪資平均為男性之 83.01%。此外,學者研究亦指出,台灣的女性貧窮狀況近年來確實有上升的趨勢,女戶長家戶的貧窮率也一直高於男性。

若不從制度、社會認知、人民價值觀去改變,將會有愈來愈多的女性落入貧困。至於要怎麼具體落實,我認為,必須從三個層面下手,一是改變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從家庭與教育開始著手,二是加強社區或社群的培力機制與在地的連結,三是社會福利制度的完善。唯有從國家政策下手,全面構築更貼近人民需求的社會安全網,看見對女性不友善的系統,改革這個不友善的體系,才能普遍改善女性的處境。

很謝謝光現出版社給我機會接觸本書,也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這本書帶給我許多震撼與反思。許多人以為這樣的處境與自己無關,或與自己身邊的人無關,然而面臨社會快速變遷、全球經濟發展停滯、產業面臨轉型之際,每個人都可能在下一秒失去工作、步入貧窮。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值得我們省思,關於這個已然病態的社會結構,或者更進一步思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