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喜歡的空間

我最喜歡的音樂或電影

我自己

我最喜歡的顏色

任何我喜歡的

我最喜歡的衣服

我最喜歡的食物

我最喜歡的活動

跟伴侶去渡個假:不是孩子黏你,是你離不開孩子
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bertknot作者|吳維寧逾越節,雅爸家的四個兄弟各自帶著全家人到公…
「我想忘記創傷,但創傷始終記得我」談性侵受害的黑暗與光
作者:陳昭如(《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作者)車過了宜蘭,太陽迅速躲到大山的背後,原本萬里無雲的天氣變得陰沉沉的,還飄起雨來。不…
「我被性侵,我父親替我選擇了原諒」12 歲受害者的沉痛告白
作者|陳昭如(《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作者)前情提要:2008 年,花蓮某國小田徑隊 12 歲學生愛林,向該校S校長舉發體育組…
「老師摸我,全部人都假裝沒看見」12 歲少女的倖存者自白
作者:陳昭如(《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作者)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troita_…
當憂鬱少女成為母親:我不需要完美,我的孩子也不需要
作者|林蔚昀最近,認識的編輯發了一封信給我,說有一個電視台想要拍攝一個節目,談論父母要如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教養子女,預防孩子累積不適…
世界留不下來的孩子們:他不是抗壓性差,而是太擅長忍耐
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Krishna reddy作者|留佩萱自殺這個詞,最近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只談禁止不見教育!現在的性平教材夠了嗎?
作者:李庭芝《性別平等教育法》於 2004 年正式公布,要求課程與活動設計不能因為性別而有差別待遇,也必須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項課程。在整…
專訪蘇芊玲:台灣性教育,最大的瓶頸是恐懼與無知
作者:李昀修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Tony Tseng在(上)篇中,蘇芊玲老師為我們打開了一…
台灣性教育怎麼了?蘇芊玲專訪:台灣的進步,不能只靠悲劇推動
作者|李昀修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Saiday走入女書店,架上擺著《第二性》、《性別打結》、…
騙炮與權勢性侵:「嘴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謬誤
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Nisa yeh作者|李庭芝在上個月,新銳作家自殺、隨之而來對所謂的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