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歌詞這樣寫著:「放下從前一段感情,才能追求將來。」說起來容易,但是該如何做到呢?

十多年前,香港歌手方力申與鄧麗欣合唱的〈好好戀愛〉中,男方有這樣一句歌詞:「放下從前一段感情,才能追求將來」。

這道理也許任誰都懂得,但懂得與做到,又總是一種事與願違的關係。那不如我們放慢腳步,先去了解難以做到的難處是甚麼!

愛情,源於對自己的不滿

首先,我們要問愛是怎樣及為何會出現的,也就是「人為何會墜入情網」?心理學家 Freud 的入室弟子 Reik 認為:愛情,很多時候源於對自己的不滿。

在生活或臨床工作中都能觀察到,愛情出現之前,人的內心充滿著不安、驚慌、不滿足等負面感受,簡單而言,就是不喜歡自己當下的狀態。為此,愛情是逃脫自己的方式之一,以解除自我嫌惡與厭倦。繼而,一個與現況不同的「理想」被置於快將成為愛人的那人身上,對方擁有自我所渴望的美好價值。為此,面對所愛慕的人,自我的自尊也會顯得低下。

可以說,在沮喪失意之後,愛情的渴求很快就會藉機浮現。由於愛人滿足了那些自我渴求的「理想」,要是能跟對方在一起,低下的自尊就能重新建立:我被這麼完美的對象所愛/這麼完美的對象接受我的追求,所以我也是很棒的!

然而,我們可以從上述「價值」的對比中看見達成愛情的路有多困難。首先,自我必然會面對低自尊的問題:如果人過於缺乏自信,被不安的未來所嚇怕,或覺得自己高攀不起對方的價值,那不管他對愛情的渴望有多大,還是會不敢去愛的。再者,被仰慕的那位既然擁有自我所渴望的美好價值,那就一定會激起自我(潛意識)的憎意、忌妒與嫉羨:人必須克服那些美好不屬於自己、而是為對方所擁有的強烈感受,把擁有的渴求轉移到愛人身上,要不也是不會去愛的。

如果他的低自尊和缺自信是源自上一段情感的糾葛,那麼要他重新踏上情路,又得耗更多的氣力⋯⋯好累!算了!不戀愛了!這情況絕非少見。


圖片|來源

愛情過後,任誰也不想回頭面對自我的廢墟

由上文可以想像,若一個人真的愛上對方,那面對別離或分手時,又會重新遇見甚麼:原來自己真的不被愛、自我嫌惡、毫無自信與價值,且困於自尊低下的谷底。

面對失落,那些曾經因為勇於去愛而被克服的「無價值」與「憎恨與嫉羨」,都一一回歸。人要麼把這些負面的感受指向對方,如一般分手的吵鬧劇碼,要麼就指向自己而討厭起自己來。這就是 Freud 說面對愛的失落時,人會把一部份的自我認同於失去的對象,使「自我」與「變成對方的自我」分裂開來,互相對峙。從此,人的內心因不斷的衝突而受苦。

為此,「放下從前一段感情,才能追求將來」從來不簡單。放下,代表人們要重新面對自我的廢墟⋯⋯。

放下的兩種方式,或第三種?

面對感情失落的痛苦,連 Freud 也不知道到底以怎樣的方式處理才是最好的。是要明確宣告跟對方關係的「死亡」,說服沒有對方後的生活會有多好,來迫使自己放下?還是以貶抑對方的方式,說服自己把失掉的心早早收回,投往他處?

心理學專家 Winch 在 TED Talk 中談及「如何修補受傷的心」,他認為面對分離後無法自拔地「檢閱」前任的臉書動態、Instagram 貼文、聊天記錄,只會是自我折磨的癮。要戒除它,可以試著「列出這個人不適合你的每一點,所有不好的特質、所有惹你惱火的事,然後把那清單放在手機裡。」

推薦閱讀:如何修補受傷的心?TED Talk:「失戀列一份前任缺點清單最有效」

當感覺到對往日的情懷快要復現時,就點開手機的「前任缺點列表」。Winch 建議的,正正是以貶抑對方的方式來處理分手的痛。 而第一種處理方式,也許是直接刪除對方的社交軟體連結和以往的訊息記錄,彷彿他已經死掉,一如「放下從前一段感情,才能追求將來」的下一句「你就似沒存在」,讓自己重新過沒有對方的生活。

不過,在筆者的學習與臨床經驗中,我認為上述兩種方式只留下恨與空白,都把「愛過」與「被愛過」的力量一同拋下。我不否認這可能是先拉開距離、收心、把心理能量先撒回到自身的一個階段,有其重要與功能。但此後,也許要重新明認關係的失去,帶著愛過與恨過的種種,好好哀悼,即對方從未消失於內心,而是找到適合日後的重新「安放」(re-place)的位置──當然,這將是複雜又漫長的旅程,讓我們在下一篇再談──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好好下一段戀愛。正如最後一句歌詞:「然而假如只得我在,我怎樣來覓尋下一位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