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有一本飽受爭議的兒童瘦身童書即將出版;一宣佈推出以後,來自家長與醫界的罵聲不斷。作者於是出面反駁,強調他的書著重的是健康飲食與運動瘦身,但為了平息爭議,他將書名由「Maggie Goes on a Diet」改成「Maggie Eats Healthier」。但是,改個書名依舊沒有安撫大眾的質疑的聲浪,繼續遭到各界的撻伐,因為節食與健康飲食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並不是改個書名就可以合理化的。

 

「節食」與「健康飲食」,是不是曾經讓你感到困惑不解?如果這兩者之間確實有所差異,你覺得是什麼呢?

 

 

「節食」是處處受限的心情

 

節食是一種享受權利的剝奪,專注在什麼食物「不能吃」。節食者常常用自己今天所吃的食物,來判定自己今天表現的「好」或 「不好」。這樣的心態長期累積下來,對心理會造成負面的影響與壓力。

 

節食的焦點是體重。節食者節食的動力來自體重的下降,心情也會隨著數字上上下下、斤斤計較;問題是,節食者常常不 願意面對,短期的激烈減肥下,減少的絕大部分是水份,而非脂肪。

 

長期看來,節食並不會幫助你減重或維持體重。以長時間來說,短期靠激烈的減肥法瘦身的節食者,絕大部分在一至五年內就會完全胖回來、或是比原來更胖;以壓抑的心態節食,是無法長久維持的。

 

 

「健康飲食」是解放的生活方式

 

健康飲食是一點一滴的改變。健康的飲食習慣從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突然養成的,而是一種長期但不停止的過程。每一次了解一個均 衡飲食的原則,就逐步納入生活習慣中,然後根據自己的飲食狀況慢慢得調整。

 

健康飲食是指長期營養的均衡,而非短時間內根據體重的數字而決定的。舉例來說,我們偶爾都有些聚餐讓我們不小心吃太多的,但是那並不代表我們就失控了;只要隔天或下餐吃清淡一點、明天多做半小時運動,也是一種飲食的平衡。

 

健康飲食的驅動力不是體重的增減。雖然體重是很重要的指標,但是體重的變化,應該著眼的是長期的成果,而非短期的消長。健康飲食 的驅動力,就是期望自己能更健康、更有活力、更享受自己;健康的身體,是追求幸福與理想的基礎。

 

健康飲食讓你有更多的食物選擇。均衡的意義就是從三餐飲食中,獲得一個人一天所需的熱量和各種營養,既不過量、也不缺乏;和節食不同的是,其焦點從來就不是「不准吃什麼」,而是讓你享受食物,只要「不過量、也不缺乏」。所以健康的飲食其實提供你更多食物的選擇。在「不過量、也不缺乏」的原則下,一樣兼顧口腹之慾又吃的營養。

 

在這個食物是如此唾手可得的環境中,學會如何吃的營養又適量,或許對於大人小孩來說,都成了一門 無法迴避的課題,但是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吃」是我們本能的一部份,就像「需要睡覺」或「需要上廁所」等生理需求一樣,都是與生俱來的。用意志力壓抑任何一 項生理需求,都不是善待自己身體的辦法。學會尊重我們身體發出的需求訊號,用正確的態度及方法回應它,才是珍惜並維護健康的不二法門。

 

 

參考資料:來源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