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補年假期間錯過的世界大事!讓女人迷合作好夥伴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帶我們關心最新新聞,腦袋也一起開工吧!

北美

說明:歐巴馬總統向記者他反對哈寧的裁定

Sight of the week:聯邦法院暫停歐巴馬移民政策

  • 法庭暫停歐巴馬移民計劃 白宮稱將上訴

  • BBC中文網(2015-02-17)-歐巴馬先前利用行政命令讓約五百萬非法移民家庭獲得合法居留權,該行政命令日前遭德克薩斯州聯邦地區法官哈寧裁定暫停執行。白宮方面表示這條行政命令完全合法,並將提出上訴,而反對的二十六州則獲得更多時間醞釀聯合推動撤銷總統決定的行動。

  • 遭遇挫折,歐巴馬移民計畫暫停

  • New York Times(2015-02-17)-就在歐巴馬繞過國會簽署的移民行政命令即將生效的前一天,德州法官哈寧裁定延後執行該法案。此舉無疑是歐巴馬移民政策上的一大挫敗,即便白宮方面強調該命令一切合法,但歐巴馬的政敵則認為總統逾越了其職權。相關單位表示,他們仍會讓該行政命令生效,但是在爭端解決以前,他們不會接受任何申請。支持移民法案的律師表示,反對人士並沒有預見這些非法移民將會接受背景調查及繳納稅賦將會為美國的國土安全及財政帶來助益。

  • 司法部門尋求德州法官暫停移民計畫的解套方式

  • CNN譯(2015-02-20)-美國司法部門正向聯邦法院法官尋求協助,讓歐巴馬的移民改革法案能夠如期執行。該法案於本周稍早被德克薩斯州聯邦地區法官哈寧判決由於當局未能遵守行政程序法,要求白宮必須在施行前進行更廣泛且更長期的意見徵詢,並考量到二十六州提起的訴訟,因此決定暫緩該行政法案施行。本周五司法部門立即提出讓法案繼續執行的要求,據悉將於周一(2/23)提交,並可能提出加急處理,以期在幾個月內盡快解決。

前情提要:去年十一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利用行政命令簽署新移民改革法案引起朝野軒然大波,反對者認為歐巴馬刻意避開國會利用行政命令來執行該法案是越權的表現,而支持者則認為此舉早有先例可循。近日德克薩斯州聯邦地區法官哈寧判決將該改革法案延後執行,則讓反對的26州有更充足的時間預備提起相關訴訟,而在此同時,美國司法部門也將提起讓該行政命令合法的相關抗告。

拉丁美洲

圖片來源 攝影師:Andrés E. Azpúrua

圖片說明:2014委內瑞拉示威當中軍警在阿爾塔米拉用催淚彈來對付反對派示威者

Sight of the week:委內瑞拉逮捕反對派領袖

  • 委內瑞拉以「策反」罪起訴首都市長

  • BBC 中文網(2015-02-21)-加拉加斯市長安托尼奧·雷澤馬(Antonio Ledezma)被起訴密謀暴力策反委內瑞拉政府,此舉引起該國反對黨抗議。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Nicolas Maduro)在較早前指控這個屬於反對派勢力的首都市長與美國幕後支持的一場政變有關。周五(2月20日),反總統勢力再次在首都進行抗議,指政府鎮壓政治敵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簡·普薩基說:「通過對合法、民主的異見人士定罪,並不能解決委內瑞拉的問題。」

  •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被控企圖政變遭逮捕

  • 美國之音(2015-2-22)-委內瑞拉警方逮捕了加拉加斯市長、反對派領袖雷戴茲馬,委內瑞拉當局指控他幫助一個針對社會主義政府的政變計劃,據稱該計劃得到美國的支持。星期四,全副武裝、身穿迷彩服的安全部隊軍人撞開雷戴茲馬辦公室的門,將他逮捕,並朝天鳴槍示警。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指責這位59歲的加拉加斯市長策劃政變,並聲稱有空軍軍官參與其中。馬杜羅說,政變計劃得到華盛頓的資助和指導。馬杜羅及其已故的前任查韋斯經常提及得到美國支持的政變企圖,但從未拿出支持這種指稱的證據。

  • 委內瑞拉人民要求釋放因為被指控企圖推翻政府的市長

  • 衛報譯(2015-2-20)-委內瑞拉人民預計於周五當天上街抗議譴責據稱因為企圖推翻左派由馬杜羅總統所領導的政府而遭逮捕的加拉加市市長。雷澤馬本來預計在周五時候會出庭,但他的律師說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他被指控的罪名為何。逮捕這位59歲市長,同時也是總統馬杜羅政策主要批評者之一的行動恰好遇上了近來執政黨所遇到由於油價暴跌所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因為該國政府絕大部分的支出都來自於石油外銷。

  • 前言:委內瑞拉現任總統馬杜羅的政治生涯高峰於2013年開始,前委內瑞拉政治強人查維茲在位時,馬杜羅任職其副總統,而在查維茲去世後,就在許多憲法爭議之下馬杜羅成了代理總統,並在隔年四月領導執政黨以些微差距贏得了大選。

言而總之:然而,馬杜羅政府這幾年來施政成績並不理想,除了原本就存在的貪腐問題嚴重之外,馬杜羅嚴格實行社會經濟制度並管制各地物價,造成通膨不斷上升,連帶的問題就是貨幣貶值,而促成2014全國性的示威行動則是始於一場大學內的小型示威,警察強力的執法和行動促使全國人民不滿而引發大型示威。同時國內也出現許多暴力行動及武力鎮壓造成群眾死亡,這場大型示威並沒有在去年明確的畫下句點,而是轉變為小規模的抗議行動,但在這次逮捕反對派首都市長的行動,外加由於油價崩跌,使得原本委國賴以維生的石油經濟頓時崩盤,使得民眾對於執政黨信任度更加低落。在這之後,我們可以預見的,委內瑞拉反對執政黨的各種抗議將只會更加擴大。

延伸閱讀:五分鐘洞見世界:穆斯林學生被謀殺,歐巴馬卻沈默?

北非中東

 

說明:埃及轟炸 ISIS 後的房屋殘骸

追蹤新聞:埃及空襲利比亞境內ISIS目標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02/17)-周一,埃及軍方稱其對利比亞實施了空襲,以報復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一個當地分支斬首殺害了十多名埃及基督教徒。埃及戰機襲擊了利比亞東部的伊斯蘭教徒交戰中心城鎮德爾納。該城靠近埃及邊境,是戰機航程可達的地方。在利比亞武裝派別爭奪國家控制的戰鬥中,空襲行動將埃及的作用急劇升級。埃及周一發動的空襲,有使該國進一步捲入利比亞衝突的危險。利比亞的伊斯蘭武裝分子現在可以在兩國漫長且幾乎無人巡邏的沙漠邊境上發動跨境襲擊,或增加對與其結盟的埃及武裝分子的支持,這些埃及武裝分子已試圖在內部煽動叛亂。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02/16)-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周日夜間公布的一則影片顯示,至少十多名埃及基督徒遭集體斬首。行兇者是隸屬於新近成立的該組織利比亞分支的武裝分子。這則影片與伊斯蘭國之前公布的多段處決錄像在風格和細節上保持一致,為該組織首次發佈影片展示其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所控制的核心地區以外的地方實施此類殺戮活動。這似乎證明,伊斯蘭國(又稱 ISIS 或 ISIL)及其遙遠的衛星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要比西方官員之前認為的緊密得多。利比亞與西方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伊斯蘭國可能會利用該國混亂不堪的局勢,在那裡建立並擴張行動基地。

  • 傳伊斯蘭國又綁架35名埃及基督徒

  • 中央社(2015/02/18)-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恐怕又有35名埃及基督徒被聖戰士綁架,以報復埃及空襲利比亞境內的伊斯蘭國(IS)目標。利比亞媒體報導,伊斯蘭國和利比亞伊斯蘭主義民兵組織「伊斯蘭教法虔信者」(Ansar Al-Sharia)的好戰分子,在埃及空襲利比亞的伊斯蘭國目標後,據信綁架數十名農工。這項行動據信是直接回應埃及在伊斯蘭國公布顯示21名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徒(Coptic Christian)在海灘遭斬首的影片後,昨天對利比亞的伊斯蘭國陣地發動兩波空襲,造成數十名好戰分子喪生。新的綁架行動可能意在另一起大規模屠殺,以昭示伊斯蘭國在利比亞正在取得影響力。埃及總統塞西呼籲聯合國通過決議案,授權國際軍事干預利比亞。

同場加映:五分鐘洞見世界:ISIS 殘暴行徑,安倍的回應是...

非洲

 

說明:棉花採收狀況

Sight of the week:西非開發銀行集資支持貝寧棉花採收

  • 地區銀行貸款1.99億美元給貝寧棉花季

  • 非洲日報譯(2015-02-20)-西非開發銀行(BOAD)已經分配1150億西非法郎(約1.99億美元)給貝寧,以支持其2014/15年度的綿花季採收等營銷等運作。其中由七間地區性銀行共同集資250億西非法郎(約4千萬美元),提供財務運作。自2012年以來,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棉花季,由西非開發銀行安排資金以利棉花採收運作。雖然這一季的棉花價格降低,而引發棉花農民不滿,但在政府的財政運作之下,貝寧的價格已經優於其他地區。

  • 貝寧的開發銀行支付棉花採收費用

  • Medafrica譯(2015-02-21)-西非開發銀行(The West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BOAD)與貝寧當地銀行協議,將共同分擔貝寧2014/15的棉花季財務支出費用。此協議由 BOAD 領導,團結其他在地銀行,如經濟銀行、BOA、大西洋銀行、BGFI、鑽石銀行、BSIC 和UBA,總共集資1.99億美元,其中79%已被調動作為營運費用,另外的4千萬美元則供融資活動。

  • 西非貸款約2億美元供貝寧棉花季

  • Ventures譯(2015-02-20)-在貝寧,棉花產值佔40% GDP,也是國家80%出口收入。連續三年,西非開發銀行都提供資金協助貝寧的棉年花採收,資金運用範圍包括棉花收購、軋棉以及儲存、運輸和市場營銷等,預測今年棉籽產量36萬噸以上。此次協議已是第三次金援,在2012/13年度,貝寧政府要求西非開發銀行的支持,其召集各地方銀行,協助出資76%資金。而在2013/14年度,更促成79%的融資。

導讀:長期以來,西非的棉花產業就受到多重危機,特別在2010/11年度的棉花季,因為已開發國家獲得更多的補貼金額,不公平的環境,導致西非的棉花產量下降,棉花纖維佔全球比重也下降至35%,馬里、布吉納法索、貝寧、乍得四國則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抗議。因棉花業是西非國家的經淨重要支柱,棉花業成長的好壞直接影響數百萬人的生計。在2012年,貝寧總統親自招開關於棉花產業的特別會議,該政府決議組成獨立機構,監督棉花產業的數據,並且採取各種措施確保棉花的市場穩定。其一措施則是設立貸款基金,才有後續西非開發銀行領導的融資活動,而今年度則是第三次合作協議。

延伸閱讀:以人為本的商業模式:

歐洲

 

說明:希臘國旗(左)與歐盟國旗(右)

追蹤新聞:歐盟延長對希臘援助

  • 希臘債務壓力暫緩 總理稱需面對現實困難

  • BBC中文網(2015-02-22)-希臘與歐元區達成了一項命運攸關的協議,延長希臘援助計劃4個月。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表示,目前仍面臨嚴峻困難。齊普拉斯表示,這是希臘擺脫緊縮措施的關鍵一步,但他指出目前面對的道路仍然漫長艱巨,形容是「打贏了一場戰役,但未打贏一場戰爭」。不過,希臘必須在星期一(23日)遞交清單,列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希臘政府官員透露,改革措施內容包括承諾打擊逃稅及貪污,但沒有訂出明確目標。

言而總之:先前傳出希臘與歐盟的談判瀕臨破裂,然而總算在今天,雙方成功達成協議,使得歐盟將繼續紓困希臘四個月,讓希臘上上下下都可以鬆一口氣。然而,希臘還是必須提出一個讓歐盟滿意的財政方案,但眼下,起碼最難的一關已經過了。(導讀:iceman)

追蹤新聞:瀕臨破裂的烏克蘭停火協議

  • 烏克蘭危機:交戰雙方已交換數十戰俘

  • BBC中文網(2015-02-22)-在烏克蘭東部停戰協議正式生效一個星期後,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已經交換了多名戰俘。目前總共有139名烏克蘭士兵被釋放,反政府武裝的士兵則有52人。這是2月12日由法德兩國推進的明斯克協議簽訂以來,雙方第一次成功按協議條款作出切實行動。

  • 烏克蘭危機:美國考慮對俄國實施更多制裁

  • BBC中文網(2015-02-22)-美國國務卿凱瑞表示,由於近期烏克蘭東部衝突局勢,美國正在考慮針對俄國展開嚴厲制裁。凱瑞說:「過去幾天裏,俄國一直在採取絕對厚顏無恥且損人利己的做法;我們不會坐視不理,以一個國家的主權和完整為代價成為這種懦弱行為的一部分」。一名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說,制裁不會對解決烏克蘭危機有所幫助。儘管2月12日衝突各方簽署了停火協議,叛軍仍然佔領了德巴爾切夫,聲稱停火範圍不包含此地,迫使政府軍撤退。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去年4月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已經有將近5700人喪生,150萬人流離失所。

  • 烏克蘭交戰雙方拒絕撤回重型武器 停火協議瀕臨破裂

  • 路透社(2015-02-17)- 烏克蘭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周二分別表示,不會執行在烏克蘭東部撤出重型武器的協議。這使得原本脆弱的停火協議進一步接近破裂邊緣。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觀察員會試圖進入被反政府武裝包圍的城鎮杰巴利采偉,德國政府發言人稍早表示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俄羅斯及烏克蘭領導人就保障觀察員「自由進入」烏克蘭東部達成一致。但交戰雙方對德國有關開始撤出重型武器的呼聲充耳不聞,不過俄羅斯、烏克蘭、歐安組織和叛軍官員江通過電話協商停火協議執行情況。


言而總之:烏克蘭政府軍與烏東反政府軍總算是簽署了「停火協議」。然而,不妙的是,雙方對於停火協議並沒有完全遵守,雙方皆尚未撤離重武器。美國國務卿凱瑞表明,如果烏克蘭反政府軍沒有遵守協議,那麼美國將嚴厲制裁俄國。這顯示,美國與西方國家一至認為,俄羅斯才是真正幫助且導致烏東情勢的源頭。然而好消息是,該停火協議也讓停火雙方交換了戰俘。然而,停火真的會讓戰爭快速結束,還是只是更多衝突的伏筆?這可能還是取決於俄羅斯這反政府軍最大支持者的想法。

亞洲

 

說明:大批平民往新中國邊境移動

Sight of the week:緬甸果敢戰鬥持續中

  • 緬甸軍方:果敢地區戰鬥造成130人喪生

  • BBC 中文網(2015-02-21)文摘- 緬甸北部果敢地區果敢族與緬甸政府軍自今年2月9日以來,雙方爆發激戰。大批平民往新中國邊境移動。緬甸政府軍表示自衝突以來已經有100多名軍政府成員喪生。但是政府軍發言人表示:「我們絕不會後撤,直到我們回復局勢穩定。」緬甸總統吳登盛宣布果敢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實施軍事管制為期90日。

  • 緬甸難民湧入新中國邊境

  • ALJAZEERA(2015-02-21)編譯-雖然記者被告知禁止與新中國境內的難民談話或是拍攝照片,但記者仍到雲南難民營探視來自緬甸的民眾。緬甸難民對新中國異常棘手,因為緬甸一度被認為是新中國忠誠的好朋友。但是緬甸開始與美國交往,且自稱為緬甸全國民主聯盟軍(National Myanmar Democratic Alliance Army;NMDAA)的地方民兵的華人領導人彭家聲在流亡期間一直生活在新中國。而這個組織的前身是新中國政府支持的緬甸共產黨(Burma's Communist party)的一支。上週,新中國環球時報的社論發文提到新中國政府是否應參考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作為,對於果敢地區的分離主義表示支持。

  • 緬甸政府提議與新中國合作防止恐怖攻擊

  • REUTERS(2015-02-19)編譯-緬甸政府官員在與北部果敢地區的民軍戰鬥10天後表示,新中國應該與緬甸政府軍合作以防止「恐怖攻擊」。新中國主張和平解決並且表示將努力使難民回家。緬甸總統吳登盛辦公室官員在臉書上貼文表示,兩國的外交部長已經會面進行討論。並且表示緬甸理解這些「自新中國而來,發生在緬甸的恐怖攻擊是不被允許的(terrorist attacks on Myanmar are not allowed from Chinese territory)」,因此兩國有必要合作。

言而總之:

新中國曾在東南亞支持各種共產黨組織活動。目前自稱為緬甸全國民主聯盟軍(NMDAA)便是當初新中國所支持的一個游擊部隊的一支,後來轉型為要求少數族群自治權的民兵部隊。1989年祖籍四川的彭家聲退出緬甸共產黨並且與緬甸政府軍休戰,其領地獲得政府承認為果敢自治區。2009年時又與緬甸政府爆發衝突,聯盟軍的領導人彭家聲離開緬甸到新中國及泰國等東南亞各國直到今年2月初才回到果敢地區。近期國外各大新聞社對於爭取自治權或獨立的軍事武裝組織與行為不以過往的「反叛軍」而採用「恐怖攻擊」的書寫方式,其背後政治意涵值得讀者關注。

延伸閱讀:他們為言論自由而死,法國《查理周刊》恐怖攻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