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音樂家與視覺藝術家合作演出,形成一種好視聽享受的表演藝術。讓 OISTAT 介紹,這樣的表演如何進行?

不再只是聽覺饗宴

到一場現場音樂表演,期待的不外乎是一場聽覺的饗宴。對音樂有鑽研的樂迷,聽得如痴如醉,對初入門者不甚了解樂理,音樂表演可以有什麼「看頭」嗎?姑且不論演唱會類型的表演可能會帶有現場舞團、樂團、華麗的燈光,以及演出者本身可能會進行7秒變裝秀之外,一般的交響樂、室內樂、獨奏會等音樂表演是否都曾給你一種畫面一成不變的感覺呢?


圖:傳統音樂演出形式

傳統音樂表演者自然也發現了如此現象,因此,許多音樂團體也紛紛向其他領域的藝術創作者找尋合作的機會。看準了現場視覺創作的獨特性以及其帶有「表演」的特質,音樂家開始與現場視覺創作的藝術家合作,發展出聽覺、視覺皆能體驗的現場演出。

現場演奏表演與視覺藝術創作的合作方式有許多,其中較直接的方法,除了讓視覺藝術家在舞台上與音樂演奏者同台之外,便是將現場創作的畫面投影在舞台上。這一類型的綜合演出可以忠於視覺藝術家的創作素材,例如塗料、黏土、或是在近幾年極為盛行的「沙畫」(Sand Painting)。


視覺藝術創作者透過對音樂表演的感受,現場創作,將其腦中畫面以不同的媒介傳達出來。有時候不僅是視覺創作者,現場的音樂也是即興而成,雙方藝術家利用各自的專業表達,讓整場演出已超越單純的音樂表演或是藝術創作,而是有如戲劇中的角色們,有所互動,有所對話。

推薦閱讀:【展覽/表演】英國女婿,剪紙 eye 台灣


隨著各式數位繪圖軟硬體的出現,搭配上影像與動畫處理,以及投影技術,視覺創作的速度變得更快,能作的變化也更多。藝術家不僅可以隨時更新畫面,更可以快速剪輯各個作品,或讓不同的作品有所互動,這些都是傳統利用水彩、顏料等實質素材的創作所達不到的。


大提琴家 Anna Callner 與數位繪圖家 Shantell Martin 合作演出

葡萄牙籍的插畫藝術家 António Jorge Gonçalves 從政治漫畫、繪本插畫出身,因著尖銳的觀察力,近年頻頻獲邀與交響樂團合作。在如此的合作當中,透過他對音樂的感知,利用現場創作繪畫,展現音樂的視覺風景。對他而言,所謂音樂會的現場創作,並非上台才第一次繪出素材,而是經過與樂團排練,與指揮討論想法,充分準備素材,才得以上場演出時,運用自如。而此時,指揮某種程度也成了導演一角。同時也提供了樂迷另一種欣賞音樂會的視角。



知名數位繪圖家 Android Jones 也在2011年與 YouTube 交響樂團於雪梨歌劇院合作,搭配劇院內的交響樂演出,以雪梨歌劇院的屋頂作為畫布,即興繪圖。透過即時影像投影,廳內欣賞交響樂的觀眾可以看到畫作投影在內牆上。而在戶外的觀眾則可以伴隨廳內音樂的即時撥放,欣賞歌劇院屋頂的繪圖創作。

推薦閱讀:歎為觀止的湖上歌劇院


實驗性表演藝術家 Laurie Anderson 也在2010年受溫哥華奧運的邀請,製作結合舞台視覺與現場音樂的表演《Delusion》。她的當代音樂,配合上舞台裝置及影像,引領觀眾進入一場奇幻的旅程。其多元的感官饗宴也巡迴至全球,在2013年也曾到國家戲劇院演出,驚豔全場。

還認為音樂表演只能提供聽覺饗宴嗎?不妨換換更有「看頭」的演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