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的教育一直是許多國家爭相仿效的對象,尤其是芬蘭。前往芬蘭研究所就讀的作者妙兒克蕾卻想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你:北歐沒有你想的這麼夢幻,而芬蘭的教育其實沒有想像中這麼好⋯⋯。

芬蘭因為教育世界聞名,從「芬蘭驚豔」、「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到 PISA 評比得到天下雜誌的專欄報導,大量的學者、教育專家或對教育富有熱誠的人紛紛湧進芬蘭學習教育,在我的芬蘭文班上,就有一半的同學是來學習芬蘭教育的。

芬蘭教育以專注在最需要的地方著名,所謂的國中階段,他們把資源運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學習較遲緩的學生和需要老師關照的學生。相較於很多國家把教育放在菁英身上,他們強調的是平等的教育,儘量把每個人都拉到同樣的水平。

很多芬蘭人對於國中、國小的教育感到驕傲,因為學校的老師除了都具備碩士學歷,也充滿熱誠,他們還會針對每個小孩子的特性制定個人化的課表,發展每個人的專長和興趣。芬蘭選擇「專注」策略,把資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級中學(相當於台灣國中階段)和學習遲緩者身上。 在 OECD 國家評比中,芬蘭是運用教育資源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

同場加映:學會丹麥的六個幸福基因,台灣會更好

自 1979 年開始,教委會就定調,中小學老師屬「研究型」,必須具備碩士學歷,這幾乎是全球最嚴苛的規定。師資教育從原本的三年,延長為五年,高中生畢業申請師範學校時,除了要看在校成績,還必須通過層層面試,確認有教學熱誠與創新思維,才能擠進錄取率僅 10% 的師範窄門。

在芬蘭,當老師是非常受到尊重的,除了門檻很高以外,芬蘭人對於老師的要求也很高,曾經到芬蘭實習的我,也感覺到老師的細心和同理心,在芬蘭老師會給你很多鼓勵,回答你的問題,給予對於人的尊重,稱讚你做得好的地方,同時告訴妳哪裡還可以進步,這也是我選擇到芬蘭念碩士的原因,我希望在研究所的訓練裡可以多點尊重、自由和學習的快樂。

但是到了芬蘭,實際經歷過快要兩學期的研究所訓練,感到很無奈。我也問了不少其他在芬蘭念碩士的國際學生和當地的芬蘭學生,他們對於大學教育、研究所訓練的看法,大多數的答案是:失望、和原本期待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

在大學階段,很多書本閱讀、書本考試,就是老師開書單讓你自己念課本,可能兩百多頁,可能五百多頁,沒有太多課程,如果是課程的話大多是個人報告,以我們的實驗課來說,上完實驗後要跟組員一起做一個研究,然後寫成期刊格式,一方面訓練我們獨立和協同做研究,另一方面訓練我們寫期刊的能力,過程非常獨立自主,老師也不會催促或要求什麼時候完成。

同場加映:芬蘭教育這樣改:越多元越平等

很多自由讓人感到沒有壓迫,但不是沒有壓力,個人時間管理和分配的能力非常重要,自我督促、要求,和自我了解都是很實際要面對的問題,雖然和現實社會的模樣非常相似,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卻讓人感到不是很舒服,因為從老師身上,我們沒有得到較多的關懷或是愛護,大概是放牛吃草那種確保你能活下去,卻又不怎麼管你在戶外有沒有冷到的狀況。

老師在指導研究的過程,並不會干涉太多,給予大量的支持、鼓勵,卻不會立即指出可能的問題、可能遇到的瓶頸,很多人在錯誤中學習,可說是震撼式的教育,就是當下你以為自己做的是對的選擇,老師也沒有說不可以,可是在你做的過程中卻發現這是錯誤的,或是其他的同學指出,這其實是不對的,芬蘭的大學(大學生也是要寫學士論文)、研究所老師不會告訴你方向在哪裡,他們要你自己摸索,而即使在摸索中你走錯方向,他們也不會馬上把你拉回來,你只能摸摸自己的鼻子,重新摸索出看起來比較正確的道路。

延伸閱讀:在德國,我學會了在台灣學不到的事

這和很多國家的大學、研究所教育都非常不一樣,像在美國、澳洲、日本、韓國等等,大多數的老師會給予很多指引,或是一些課程,即使是自主學習,也是在被領導下學習,和芬蘭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像我們有一堂課叫做研究方法,老師告訴我們報告期刊、了解期刊,沒有任何課程,只是在報告期刊後詢問大家的看法,問一些相關的問題,提供他實際上的研究經驗,沒有教學講義,沒有教學檔案,一切都是自主學習、從同學身上學習。


圖片|來源

這樣的環境並不是適合每個人,有些人因此玩得很瘋狂、失去讀書的動力、生活沒有重心,有些人則在自己的進度裡穩紮穩打的向前邁進、閒暇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些人則是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考試前再臨時抱佛腳,讀通霄。

各式各樣的適應模式都有。

我自己沒有很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但不得不承認這是提早讓學生面對現實社會的一個方式,也是一般社會的運作方法,而且這樣的教育也讓我看得更清楚:念什麼樣的科目、做不做研究、了解學問、獲取知識不是跟著大眾盲目地走或是社會地位崇高。

在各職業平等、薪水差不多的芬蘭,做不做研究、了解學問、獲取知識不是為了各高的社會地位或是薪水,而是你自己的興趣和喜好。

但是我還是得說,如果我是系所上的老師,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引導那些剛從高中或大學上來的學生,那些對於知識充滿著好奇、熱誠的小孩,讓他們知道哪些錯誤我們曾經犯過,哪些冤枉路我們走過,但不會壓著他們去走我們要他們走的道路。

適時的引導是必要的,放手讓孩子走路的時後,道路上還是有著路標,我們給了地圖,我們給了幾條可以走的路,告訴我們的孩子,你是有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