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蘊醫療攜手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舉辦《2025 生殖論壇:新世代科技助攻試管嬰兒成功率》論壇,邀集國際專家,一起探討生殖醫學科技整合未來式。

試管嬰兒療程中的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近年在全球生殖領域中應用日益廣泛,但其技術平台的診斷準確性與臨床成效至今仍未獲得大眾一致認同。

為了深入探討 PGT-A 應用中的科學依據,討論最新有效平台的崛起,宜蘊醫療在 8 月 3 日,與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攜手舉辦《2025 生殖論壇:新世代科技助攻試管嬰兒成功率》論壇,邀集來自美國、日本的國際級專家,與國內生殖醫師、胚胎師與護理、諮詢人員深入交流,現場逾 65 間生殖中心,超過 200 位生殖領域人士們討論氣氛熱絡,迴響踴躍。


圖片來源|宜蘊醫療

歐美研究揭露 PGT-A 平台差異,鑲嵌胚胎定義需重新審視

本次論壇焦點之一,來自美國 Juno Genetics 執行長兼技術發展總監 Dr. Chaim Jalas 分享其所主導之兩項跨歐美、樣本數達 1.5 萬人的前瞻性研究成果。研究發現,在使用目前最佳經嚴格驗證平台進行染色體診斷時,不須放棄「鑲嵌型胚胎」,只要精準挑掉染色體異常胚胎,就能有效提升整體活產率,減少胚胎浪費,甚至是流產風險。


圖片來源|宜蘊醫療(來自美國 Juno Genetics 執行長兼技術發展總監 Dr. Chaim Jalas)

籌劃此次論壇的召集人,宜蘊醫療醫療總顧問劉志鴻醫師指出,PGT-A 真正能發揮價值的前提,是平台必須有足夠的實證支持與診斷準確度,但目前市面上多數平台對於所謂「鑲嵌型胚胎」的定義與通報,缺乏必要的臨床驗證。

劉志鴻強調,許多鑲嵌型胚胎其實具備著床潛力,也能發展成完全正常的新生兒若因為檢驗平台不夠精確而遭過度棄用,不僅影響病人可用胚胎數,更可能錯失這些胚胎具著床潛能的機會。

AI 輔助縮時攝影選胚實務,日方分享增加選胚精準度

論壇中亦聚焦於胚胎縮時攝影(Time-lapse)胚胎影像分析技術的應用,由日本 Kato Ladies Clinic 的資深胚胎師高橋先生分享該院透過 AI 技術輔助胚胎發育影像的解析,可在不增加胚胎損傷風險的情況下,協助醫師與胚胎師進行更準確的胚胎選擇。尤其對於卵子數量有限或著床機會稍低的族群,具有明顯助益。同時也提高單一植入模式的懷孕機會,並減少主觀判斷造成的誤差。


圖片來源|宜蘊醫療(日本 Kato Ladies Clinic 的資深胚胎師高橋先生分享)

實驗室流程決定檢測品質,臨床與胚胎師需緊密協作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主任洪上國醫師分別從友善、並且有效的卵巢刺激策略,增加胚胎品質的用藥方式,提供臨床經驗。宜蘊醫療胚胎實驗室研發總監呂仲浩博士則分享多年來的研究與實做經驗,以胚胎師的角度來探討如何協助病人增加優良胚胎的日常守則。

呂仲浩博士強調,即便檢測平台再精準,若切片技術、切片時機與樣本處理掌握不佳,仍將影響最終成果。臨床醫師與實驗室的密切配合,更是提高試管成功率的關鍵。


圖片來源|宜蘊醫療(呂仲浩博士)

宜蘊論壇三年持續推進!以實證導向,建構不孕治療新思維

劉志鴻表示,希望透過具深度的經驗分享與實證探討,建立更周延有效的 PGT-A 新平台,幫助需要 PGT-A 的病人提升成功率,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資源浪費。

劉志鴻醫師說明,宜蘊醫療自 2022 年起已連續三年舉辦臨床導向之生殖醫學論壇,挑選重要但困難的議題,積極鼓勵國內醫師協力積極研究思考,找出媲美國際一流醫療的解方,期望建構「以患者為本」理念,並衡量對患者最有利且最簡單的治療方式。

劉志鴻醫師補充,未來將持續整合臨床決策、實驗室技術與國際趨勢,攜手同業共同提升台灣生殖醫學的整體競爭力與國際話語權。


圖片來源|宜蘊醫療(劉志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