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有足夠的自信,才能展現從容自在,真正表達自己。」美的定義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標準,而是展現獨特個性、發揮自身優勢的自信之美。

女人迷原創節目《女人的多重宇宙》,本集邀請到高德美藥廠醫美處處長 Jane 以及真原美診所林怡欣醫師,來分享他們在產業界的觀察,以及他們對美的深刻定義。

「還沒有全然的喜歡自己,所以他才會焦慮。」高德美藥廠醫美處處長 Jane 一語道破當代許多人面對美麗時的困境。

女人迷原創節目「女人的多重宇宙」與高德美攜手,由女人迷影音製作人 Una 主持,看見「美」在當代的趨勢變化,也藉由兩位來賓的分享,看見在這個人人求美的時代,如何先從認識自己開始,建立正確且健康的求美觀,讓每個人的獨特之美由內而外,自信綻放。

在社群時代,人們不斷比較、追求,卻往往忽視自身的獨特性。高德美藉多年來的市場觀察,發現真正的美,源於對自我的理解與接納,從「知美」開始,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與光彩。

 

知美三部曲:無齡、個性與主動知美

「這幾年求美者的需求有明顯的轉變。」經過 28 年的產業經驗,Jane 總結出當代三種美學趨勢:無齡知美、個性知美和主動知美。

「無齡知美代表的是,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它不能代表任何一個女人在每個年齡應該呈現的樣子」,Jane 分享:「我們看到很多媽媽跟女兒一樣具有魅力,50 歲的女性也同樣可以追求個性美,『美』不應只是年輕人的專利。」他笑著提到小兒子看新聞時的反應:「當新聞裡講到『50 歲老婦』,我兒子就突然看著我說:『怎麼可能?你不也是 50 歲嗎?』。」這讓 Jane 意識到,年齡數字被顛覆,「無齡知美」正逐漸成為一種普遍認知。

而「個性知美」則強調每個人的獨特之處。「現代人更知道如何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以及怎麼讓自己的優點被凸顯,比起所謂的『塑膠臉』,反而更要求自然的狀態。」Jane 觀察到,美已不再是單一標準,而是多元化的表達。

「主動知美」則代表不再被動等待問題發生。Jane 解釋:「可能我們知道女兒很像媽媽,可以藉由媽媽看見自己未來的樣貌,因此更有機會積極地介入改善、或者預防。」這種主動意識,正是高德美希望傳達給每位求美者的理念。

美的概念,從框架到自由

談及自己從皮膚科轉而投入醫美領域的歷程,真原美診所創辦人林怡欣醫師侃侃談到。她曾遇到一位 87 歲的阿嬤走進醫美診所問診,希望自己能「能回復到以前家人認得出自己的樣子」,好讓他在生命的終點,能是父母熟悉的模樣。這個溫暖而純粹的願望,深深打動了林怡欣醫師的心。

「我心裡非常感動」,林怡欣醫師回憶起那個轉變他對醫美認知的時刻,「我原本認為,醫美就只是從事關於『美』的工作而已,但經歷那樣的時刻,讓我開始意識到『醫美』背後所提供的,其實是心靈層面的支持。」

林怡欣醫師從第一線的接觸觀察,致使他對於醫療工作的認知與哲學產生了質變。

「原本我自喻一名雕塑師,這幾年下來,我更希望自己是一個園丁。」林醫師以植物生長的自然力量為喻,「植物本身也有它自己獨特的特性,它會用它自己的方式去生長。園丁所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供給它一個美好的環境,提供養分,然後給予一些支撐。」

這種「園丁」理念,與高德美長期所提倡的「個性知美」不謀而合——不是強加外在的標準,而是細心呵護每個人的獨特之美,展現自己的風格與態度。「醫美盛行與文化衝擊,讓求美者對於美的期待有所變化,怎麼自然地讓自己的優點被凸顯,也成為現在醫美的重要趨勢。」高德美藥廠醫美處處長 Jane 分享。

而在林醫師眼中,他認為自己的角色是陪伴還有支援,他提到:「我希望作為他們在求美的過程當中,適時給予協助的角色,讓他們逐步找到自信。」

找回獨特自我,擁抱不同年齡的獨特風采

社群媒體的高度發展,以至於「比較」心態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蔓延,很多時候對於「美」衍生出某些嚴苛的標準、或是順應潮流的追求,使得人們不得不開始緊張兮兮地審視自己,導致過度的容貌焦慮,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提及這點,Jane 有感而發。「我經常一陣子就會站在鏡子前面,看看自己的樣子,是真的完全不喜歡,還是說其實這樣也很漂亮,不需要專注在某一個點,去挑自己的毛病。」Jane 分享自己逐步接納自己的方式,強調接納自己特質的重要性:「我們窮極一生都不可能追求另一種身型,是不是可以基於這樣的認識,不要因為穿著不符合自己身型的裝扮,再去嫌棄自己不夠好看。」

林醫師則以自身為例,談論探索美的過程:「我曾經把頭髮全都剃掉,頂著一個光頭;也曾經在做住院醫師時搞了一個爆炸頭,連手術帽都戴不下去」,她笑著分享:「在這樣的嘗試中,我才會慢慢知道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

「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面向」,林醫師解釋,「二十幾歲時,可以很大膽地展現年輕的風采,可以勇敢的去闖、去嘗試;30 歲開始在工作與生活上穩定下來,漸漸你會開始展現內斂,並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這種不同階段的自我探索,最終會帶來真正的自在:「到 40 歲時,我們大概可以抓到一個狀態。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面對別人的一些問題,便會感覺從容,做起事來也不會感到壓力,反而可以更加自在。」

對美的追求,早已突破性別的疆界

隨著醫美逐步從「問題解決」轉向「主動保養」,預防醫美成為新興概念。林醫師解釋:「可以想像預防這件事情,在醫學上就是所謂的未雨綢繆:在還沒發生之前,我們先做足準備。」通過精密儀器評估皮膚狀態,可以預見和應對潛在問題,「因此我們能透過預防性的治療或護理,讓狀態維持得更好,以避免或延緩皮膚老化。」而這正是呼應到 Jane 所分享的「主動知美」趨勢,現代人都更主動且有意識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美。

Jane 進一步從基因角度,解釋了「主動知美」的意義,以及趨勢起因。「比如基於遺傳,可以預見未來比較有機會長斑,或者是比較容易有法令紋,我們是不是可以更主動地在更早的年紀,例如用保養品,或採取保養型的醫美去做預防,甚至治療?」

而這樣的預防性治療,或者進一步改善形象或膚況,也不再只是女性的專利。Jane 觀察到,「很多男性比女性更需要追求自然的狀態」,林醫師也印證了這項趨勢:「有些中年男性,他們會希望自己看起來更有自信,或希望透過醫美減少一些疲累感。」

另外,Jane 分享,近年來包括多元性別、跨性別族群在內,也開始透過醫美建立對自己的自信與認同。例如高德美曾舉辦一場「美唇選美」,在十二名參賽者裡,最終遴選出的冠亞軍,為兩位跨性別表演工作者,「他們擁有非常漂亮的唇,並且整個人散發出難以撼動的自信」。

如此具備包容性的美學,便是高德美期待提倡的「個性知美」,意味著無論身份、性別,每一個人都有權利,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現獨一無二的自己。

成為自己,就是成為美的本身

採訪尾聲,林醫師分享了他對美的深刻理解:「如何去呈現毫不費力的美,最重要的就是自信的流露」,至於如何培養自信,他提到,當一個人對於環境與事物具備一定程度的理解與掌握,便能體現油然而生的自信,那種由內而外的氣質與知性,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

醫美不在於大破大立的改變自我,而是在於認識,並透過對自己的掌握與認知,去對抗過去的不安,找到適切的位置,展現出不會彆扭、真正自在的自己。

對我而言,最理想的狀態不是為了變美而改變,而是讓每一個人能在每個當下都自由自在,優雅地享受獨特之美。

真原美診所 林怡欣醫師

面對趨勢,了解美已不再是單一標準的追求,而是一段發現自我、接納自我、自信展現的旅程,「未來在美學上,我認為它不再只強調外在,而會慢慢延伸至內在。包括如何增加大家對於生活、對於美學的體驗和感知等等」,林醫師強調:「一個人要有知性的美,美才有辦法長久。」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美的定義正如同一場靜默的革命,悄然轉向更深刻的內涵。從標準化的模板,到個人獨特性的綻放;從外在形象的追求,到內在自信的培養。美,不再是一種追求,而成為一種存在的方式。

當我們站在鏡前,不再只看見需要修正的缺陷,而能欣賞那些獨一無二的特質;當我們面對時間的推移,不再恐懼歲月的痕跡,而能優雅地接納每個年齡階段的光彩;當醫美不再是刻意的改變,而成為如園丁般溫柔的陪伴。最終,我們不只發現了美,更找到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