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腦筋急轉彎 2》時隔九年,伴隨焦慮、羨慕、厭倦和尷尬,四種新情緒重回大眾視野,不只談情緒,還提長大。我們於是知道,原來長大是我有能力看見情緒,並且大大擁抱它。(以下有雷)

2015 年,皮克斯推出《腦筋急轉彎》,用卡通包裝,將複雜、人們鮮少談論的快樂、驚訝、憤怒、厭惡、悲傷,五種原生情緒(Primary Emotion),轉化為具象的、易理解的故事。

可情緒是多變而複雜的,選項僅五種,難以完整表述所有我們感知的。九年後,《腦筋急轉彎 2》推出,主角萊莉進入青春期,伴隨焦慮、羨慕、厭倦和尷尬,四種新情緒的出現。

這一次對於情緒,我們有了嶄新的認識。

同場加映:皮克斯《腦筋急轉彎 2》回歸!第二集 4 看點:全新角色「焦焦」,配音是《怪奇物語》的他!

腦筋急轉彎
圖片|《腦筋急轉彎 2》劇照

情緒好複雜,但長大正是不斷覺察、辨識情緒的過程

事實上,人類擁有的情緒遠比電影呈現的還多。

根據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達赫.凱爾特納(Dacher Keltner)的研究,人類擁有的情緒達 27 種,隨著經驗到的事物越多,人類對於情緒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且立體。

不過《腦筋急轉彎 2》雖然僅擷取九種情緒,但卻透過角色的配色,巧妙地呈現情緒的複雜性。九種情緒,各自擁有代表色,細看你會發現每個情緒的顏色,其實互相交融,充滿細節。

  1. 厭惡:厭厭的領巾和唇色,取自驚驚的紫色,代表厭惡的本質,可能源於對陌生事物的害怕。
  2. 驚訝:驚驚的領結,取自怒怒的紅色,代表恐懼的背後,其實隱藏不敢言說的憤怒。
  3. 憤怒:怒怒的頭髮,取自樂樂的黃色,代表發洩憤怒,可能是為了和快樂靠近。
  4. 快樂:樂樂的頭髮和瞳孔,取自憂憂的藍色,揭示如若沒有憂傷,則無法感受快樂。
  5. 憂傷:憂憂的眼鏡,取自驚驚的紫色,代表憂愁的其一來源,是擔心受傷的心理。

各種情緒,互相牽引,《腦筋急轉彎 2》透過角色配色,立體化情緒矛盾的、複雜的、多重的一面,同時呈現,面對新情緒時,人們也許一開始會不適應,但我們終將了解到所謂長大,正是和這些情緒更靠近的過程。

猜你想看:《腦筋急轉彎 2》影評|皮克斯談「接納」:允許所有情緒發生,願你如你所是,長成完整的自己

腦筋急轉彎
圖片|《腦筋急轉彎 2》劇照

《腦筋急轉彎 2》阿焦:焦慮不會消失,但也不會總是出現

《腦筋急轉彎 2》以代表焦慮的阿焦,作為故事線重點,人物刻劃的很深刻。

從一登場,阿焦就顯示緊張,向外炸開的頭髮,好像所有焦慮者的投射,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一併排開,他說話快,行動快,做任何決策背後都帶著避免受傷的意圖。

電影中,阿焦曾一度控管萊莉的大腦,任何事情都以最小程度受傷為唯一考量,謹慎的、如履薄冰的,將所有最糟情況,一一列出。

其實走到人生不同階段,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類似情景,對於未知的、陌生的會有擔心,有趨吉避凶的傾向。然而焦慮就像大腦的內建警報系統,它的存在是為了確保安全,我們其實可以正常化的看待它。

就像電影後段,當遇到陌生事物時,阿焦雖然還是會害怕地想站在主控台的位置,為萊莉設想所有潛在危險,但如今的他知道自己不用總是出現,偶爾坐在位置上不作為也是種選擇。

我們因此可以相信,長大的一環是我們能坦然接受焦慮的存在,並且擁有勇氣,更靠近一點的去看,焦慮的根在哪裡,接著找到一個和焦慮共處的方式,是我不會和你斷聯,但也不再讓你輕易傷害我。

腦筋急轉彎
圖片|《腦筋急轉彎 2》劇照

長大不是沒有情緒,而是學會看見情緒背後的需求

《腦筋急轉彎 2》不只提情緒,還談成長。

成長好像雙面刃,一個人獲得更多能動性,去嘗試,去收穫的同時,肩負的責任可能更重,肩膀沉甸甸的,你也許因此發現,關於成長,我們有的認識少了一層——是那些抵達,是要拿快樂交換的。就像電影台詞:「我不知道該如何停止焦慮,也許成長的代價就是,你不再總是快樂。」

可即便我們不再總是快樂,但長大後的我們,卻擁有了更多的包容力,願意接受焦慮的、羨慕的、尷尬的等所有情緒,給予所有情緒一個大大的擁抱。

就像電影最後,所有情緒互相擁抱,各種情緒,都有存在意義,各司其職,無所謂好壞、優劣。

作為能感知情緒波動的人類,不管情緒帶給我們的經驗如何,都不要害怕感受自己的感受,因為真正重要的,不只是看見情緒本身,而是情緒背後,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接著坦然的、勇敢的接納他們。

腦筋急轉彎
圖片|《腦筋急轉彎 2》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