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害怕生孩子嗎?你總想要扮演好每個角色,但又擔心自己承擔不了嗎?或者,你是否也曾經擔心,因為有了寶寶,讓你無法維持現有的生活品質跟節奏?

女人迷專訪 Mamaway 創辦人劉羿青(Deborah Liu),從親身經歷談起,在一個網路不興盛的年代,一步步從自己的育兒經歷裡發現母親的需求,進而找到自己的育兒方法,並且將這些理念,貫徹在她一手創立的品牌當中。

想要擁有一個寶寶,需要多大的勇氣?創業 20 年的母嬰品牌 Mamaway 創辦人劉羿青(Deborah Liu)說,她好像沒想過這個問題。當年到澳洲念研究所,三年時間,她只想著自己要完成的三件事——拿到公民權、碩士學位,還有生一個孩子:「所以我在丟碩士帽的時候,也已經穿孕婦裝了。」看似超前進度的人生,她很有規劃地比同輩的女生都更早成為一個媽媽,但直到第一個寶寶落地後,她才發現自己亂了手腳,而當時也不像現在,有網路龐大的資料庫可以幫忙。

當時的手忙腳亂,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後來又陸續懷了第二胎、第三胎的 Deborah 分享,在資訊相對不發達、身邊又沒有前輩可以指點迷津的狀況下,當時她甚至還必須兼顧自己在外商公司的工作。她忍不住開始思考,若配合上下班作息,如何調理自己的身體繼續哺乳,還有平衡母親身份跟工作?

「沒有人教,真的,我罹患產後憂鬱症,就是那種,妳過去人生好像挺順利的,結果現在生了孩子,妳那麼愛他,妳想要好好照顧他,但同時妳發覺自己什麼都不會。」

創業初始,是痛到深處,所以開出花來:從媽媽的經驗出發,去看見她們真正需要的

Deborah 就這樣,每一胎都在摸索,每一胎也都進步一點點,她幾乎經歷了每個媽媽都會經過的辛苦過程,並且不斷找尋更好的辦法。後來,她找到同樣也是職業媽媽、小孩年紀也差不多大的朋友,她打了電話,像努力的好學生,將對方的作息抄下,用毅力身體力行。

在討教過程中,Deborah 發現朋友有穿哺乳衣的習慣,也發現穿著哺乳衣外出時餵奶的便利性,於是,Deborah 宛若發現新大陸般,開始上網搜尋、訂購。發現日本的尺寸不合,就訂購歐美的產品;發現歐美產品的車工與布料有可以更優化之處,就投入研究跟改良。彼時正懷著老三的她,從世界各地購買哺乳衣,比較不同的布料、實用度。

「我自己需要什麼,我就先去買來,所以我就很有感覺,很快地我也知道問題在哪裡,然後我修正了,再找可以協助的工廠來生產。」Deborah 說。

如今已經人人知曉的產品,其實在當時嬰幼兒產品店選項上相對少,甚至當時的設計款式,也並沒有那麼符合媽媽需求。於是,二十年前的 Mamaway,因為自身經歷,看見了女性的需要;種種的天時地利,也讓 Deborah 從哺乳衣開始,一頭栽進母嬰產業當中。

每一項產品,都有她發現需求後,身體力行的投入痕跡。例如,Deborah 也曾因為哺乳一年時間,左右乳房加起來得了十次乳腺炎。聽到這個數字,在場的我們都不禁倒抽一口氣,然而 Deborah 卻是笑談這段當時經歷。她分享,當時她體會到親餵的舒服與便利性,但卻也同時感受到吸乳器強烈的拉扯感,因此,燃起想要改善這個產品的念頭——Mamaway 的吸乳器喇叭罩設計上有熱敷功能,仿照寶寶口溫,因此能促進血液循環、讓乳腺順暢,也同時降低媽媽吸乳時的疼痛感。

另外一個讓 Deborah 相當自豪的產品改良,是背巾。Deborah 分享,每到星期日,她就會用不同的背巾,到賣場購買日用品,結果發現,每一條從背十五分鐘後肩膀就會開始痠到不行:「我可以說是背過全世界的背巾之後開始改良,然後才開發出一條最合理的背巾。我自己實際背過,真的可以從出門到回來都不會痠!」

即使是看起來非常熱門的尿布市場,Deborah 跟團隊也蒐集到了市場上沒有被滿足到的需求:「你不要覺得紅屁屁是正常的,一定有更好的配方可以調整。」秉持著這樣的精神,Mamaway 的產品,都會先客觀購買市場上大部分的產品來嘗試,從測試中發現問題,逐步改良、投入研究,進而開發出最有道理、且最合乎需求的產品。

正是因為著眼於消費者的需要,於是 Mamaway 不像大部分的母嬰品牌只專注經營一個明星商品, 而是囊括媽媽整個孕產到哺育的階段所需要的產品,甚至近期也開始跨足月子中心的開設。「這是一個實現我們對媽媽承諾的場域。」Deborah 表示,在剛生產完的這個階段,她希望可以帶給媽媽更全方位的支持與陪伴,而這也包含如何好好運用正確的方式與好的工具,幫助媽媽們更輕鬆的育兒。

她總覺得,做這個事業,它能成功,並不是從利益出發去思考,或者你多努力做,而是真正去看見市場的缺口,從日常出發,真心地體會媽媽們還沒有被滿足的部分:「真的是出於真心,希望這個過程媽媽可以更被支持、更舒服。」為了實現這個承諾與理想,Mamaway 也才持續挑戰更多困難的事情。

「我們不怕客人一直回來問問題」複製創業精神到每個門市人員身上

Deborah 也將這一套開發產品的精神,落實到每個門市人員身上。因為他們是第一線接觸顧客的人,因此,她並沒有把自己的門市只當作是一家商店,而是能夠真正幫助父母的支線。

舉例來說,Mamaway 門市有一個體驗桌,也放上許多假娃娃,讓顧客可以在孩子出生前,就能有機會模擬如何抱孩子,或怎麼用背巾背小孩你才能夠活動自如,可以繼續工作、料理甚至外出:「我們非常強調對第一線員工的教育訓練,對我們來說,是品牌精神的體現,可能不像其他的零售人員,幫你找找尺寸、結帳就行了。」

有些店家,會害怕客人買完東西回來找你,或問一堆問題,但對 Deborah 而言,她反而非常歡迎,甚至他們會固定回訪,售後服務做得十分到位。她總覺得,作為一個品牌,要的是媽媽們真正體驗到那個商品帶來的好處;因為是出於信念,所以很願意提供,最能夠讓顧客感受的真誠服務。

真正支持媽媽的公司:沒有一個企業,孕婦的比例比我們還高

在 Mamaway,許多員工自己本身也是媽媽,因此參與研發到販售的過程,更能提供公司真實的體驗。Deborah 自豪地說:「沒有一個企業孕婦的比例,比我們的還要高。」在這裡,員工們當媽媽,也完全按照上課教育訓練,於是省去很多第一胎的「學費」,帶孩子省錢又省力,也能減少對工作的影響,找到工作跟生活的平衡。

Deborah 表示,我們就是想要支持媽媽,不只是對客戶,對自家員工也是,支持她們繼續尋找自我,這是深植在她心裡的企業責任:「妳都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步調,要出門就出門,要上山下海、出國旅遊啊,甚至是去歐洲兩個禮拜都可以。小孩帶著就走了。」

費心開發的產品,不僅是方便育兒,也是為了回應母親「做自己」的需求。例如 Deborah 自信地表示,只要媽媽們學會使用 Mamaway 的背巾,甚至比奶嘴更能有效安撫寶寶:「沒有親自使用過的家長們可能很難相信,可是你只要一使用,就是會覺得很驚訝,怎麼會這麼容易?我們都會想說背在身上,寶寶一定不舒服,要放在推車裡面,他才睡得熟;但假設你去吃飯,把推車放在走道,他可能沒辦法安穩地睡,或無聊就開始吵鬧。可是只要正確使用背巾,你可以繼續聊天、吃飯,所以不就可以回到你自己了嗎?」

Deborah 強調,養小孩不是你有多少積蓄,而是你知道方法。而她希望 Mamaway 是一張網子,「只要你想要經歷過這個階段,我們不會讓你掉下去。就是請媽媽們相信我們。」回歸最初原始需求,這麼多年來,Mamaway 始終希望讓家長能夠降低育兒負擔與困難度,Deborah 認為,那才是根本上最能夠減緩少子化問題的關鍵。

二十年來,育嬰市場的需求有改變嗎?

很巧地是,在專訪過程,Deborah 收到了大女兒順利生產的訊息,她也升格當阿嬤了。她有感而發地說,創業二十年,從一位母親,到成為外婆,不變地是,對女兒,或對客戶,她一直希望自己是像學姊的角色,能夠陪伴她們、也提供她們一些前輩的經驗談,讓她們不再像當年的自己一般慌張無助。

問她觀察這二十年來,育兒市場有什麼改變嗎?

她說,育兒的需求真的完全一樣,過了一千年也都一樣,甚至近年來逐步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Deborah 更發現媽媽們的焦慮不分國界、大同小異。「需求跟發展都是固定的。」Deborah 說。唯一改變的,大概是育兒的觀念不同了、對媽媽角色的解讀也不一樣了。

她總覺得,現在的女生雖然有更多資源可以查詢,但似乎也更辛苦,因為要顧好的面向好多,要能在工作上成長、要顧及生活的品質、要維持身材體態,也要能照顧好孩子,而爸爸育兒的觀念逐漸跟上,可以分擔,但她還是補充了一句:「但生小孩這一關,沒有人可以代勞啊。」

而 Deborah 還是很有信心地說:「從女兒或者孫女的角度看上一代,總佩服她們好能幹、能夠同時兼顧好多事情,然而我們體力也很好,這個世代也擁有更多的資訊——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讓生育在這個世代變成一件那麼焦慮的事情?事實上就是少了傳承的東西。所以做這個事業、研發這些產品,我想說的是,我好像把大家都當成我的女兒。」

以學姊的角度、傳承的立場出發,二十年來,她知道媽媽們都還是需要共鳴、也在這個轉變的生命階段,需要更多支持。因此不論是在產品或知識面上,Mamaway 都希望當那張網子,去接住每個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