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編按:
在這個世界上,看不見的問題很多,但看不見,並不代表它不存在。這個社會的每個角落需要我們多一點的關注,我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人翁,我們有義務具有更全面的世界觀、把這片土地變得更好,讓台灣成為一個人民喜愛並能安心生活的城市。(推薦閱讀:如何改變世界:你我都有能力改變


2004年剛到慕尼黑生活時有一個現象讓我印象深刻:

這裡的身障朋友以及老人家好多喔。

在街上看到坐著輪椅慢慢圜轉前進、或是推著助行器蹣跚步行的老人家,是十分常見的。剛開始的我以為,這裡病的、老的、受傷、行動不便的人比台灣多好多。一直到女兒出生,我們再度回到台灣探訪家人之後,才察覺,事實上,我完全錯了。

女兒還小不會走路,有台嬰兒車相伴的確比較方便,不過“推著嬰兒車”在台灣散步是一件非常困難並且恐怖的事。短短一段一百公尺的路,騎樓下馬路旁,上上下下崎嶇難行的狀況屢見不顯。以一個剛生完小孩的婦女要推嬰兒車出門,還要扛著嬰兒車上下克服所有路障,的確有難處;有時候行人步道突然中斷,取而代之的是與車輛、機車、公車爭道而行的路段,實在險象環生。我才明白,在台灣簡單一台嬰兒車要出門都困難重重了,更何況是身障朋友或是有步行困難的老人家呢?他們或許根本出不了門。所以愚笨的我以為,在慕尼黑的社會問題比較多,事實上只是這些行動不方便的人在慕尼黑都“出的了門”,所有問題麻煩都會被看見,因為所有的問題與考量都已經被設想,已經都不是問題。

在慕尼黑(德國)所有公車都是低底盤設計,並且在公車靠站停車時,車廂會往下車方向右傾,縮短公車底盤與人行道之間的距離,不僅方便推嬰兒車的家庭、也讓年齡小的孩童更容易上下車廂;每一台公車都有活動式輪椅坡道,所有公車司機都有義務幫忙、服務坐輪椅的身障朋友上下車。在公共區域的建築不管新舊都有殘障坡道確保行動無阻,人行道、步行通道等完全沒有路障,人、自行車、汽車、公車各自有道。

我不是要說台灣很糟,只是以一個台灣人在慕尼黑所看到的現象,提供另一個視野。德國政府雖然也有很多令人詬病的施政,但是大體來說,他們普遍注重群體利益與考量,他們以政黨角色出發而非個人政治秀為主。當所有的民眾都得其道,出得了門,

那麼問題就會被看見,有機會被解決。

如果,所有問題都被關在門後,那麼連被思考的機會都沒有。請給一條路,讓大家被看見。

台灣可以更加美好
〉〉台灣不該只是個故步自封隨波逐流的海島小國
〉〉當台灣位於亞洲的全中心,你更新自己的世界觀了嗎?
〉〉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你敢有聽着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