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劇女星李沁凝在 33 歲花樣年華發現了第三期卵巢癌,她曾表示自己一直有在健身、節食,且完全沒有不適症狀,一直到發現下腹有突起物才就醫確診罹癌,幾乎無法相信⋯⋯以往卵巢癌好發於 50 歲以上停經族群,事實上近年 40 歲以下的病患越來越多,卵巢癌的發生無疑對現代女性是重大打擊。

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張志隆表示,台灣有一半的卵巢癌患者被發現時已是晚期(三期以後),卵巢癌是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婦科殺手,在婦癌病房看到多數求診者皆是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真正最可怕的威脅在於復發率高,因此,術後的維持性療法是最重要的疾病控制關鍵。


圖片來源|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部主任 張志隆醫師

卵巢癌目前被發現與遺傳、基因有關,比較指標的案例就是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她發現自己有 BRCA1 及 BRCA2 基因缺陷評估有較高乳癌、卵巢癌風險,因而進行預防性切除。

超音波難察覺,也無明顯不適症狀,發現多已晚期

除了基因,有卵巢癌家族史、未生育過、肥胖、初經較早、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者,都是屬於較高風險的族群;張志隆醫師指出,近年也發現卵巢癌患者當中有 20% 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情形,更要格外注意。
 
卵巢癌兇猛的原因,在於器官位在腹部的內層,因此超音波不易檢視,加上沒有像子宮頸癌有較精準的篩檢工具,因此,患者通常都在腫瘤已經大到壓迫到腸胃或膀胱,病灶造成頻尿或排便影響才有警訊,甚至一開始常常被誤認只是腹部不適而延誤診斷及治療。

張志隆醫師說明,目前卵巢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當發現腫瘤惡性程度高,若沒有生育需求的考量,就會進行子宮、兩側卵巢、輸卵管等器官全切除的「卵巢癌減積手術」,目的是杜絕癌細胞擴散,但真正預後的關鍵,是術後的追蹤與個人化治療方案是否有徹底落實。

卵巢癌患者復發機率高,病患身心理壓力皆沈重

張志隆醫師以臨床經驗分享,晚期卵巢癌患者 7 至 8 成會在 1 到 1.5 年間復發,對患者來說無疑是沈重的心理壓力,所幸目前透過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的維持性治療,已能大幅提高卵巢癌存活率。

目前治療卵巢癌的標靶藥物主要有兩種,一種為「血管新生抑制劑」,主要是透過藉由阻斷腫瘤血管生長的方式來杜絕癌細胞,另一種是「PARP 抑制劑」,則是透過阻斷癌細胞 DNA 修補來讓癌細胞死亡。


圖片來源|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部主任 張志隆醫師

隨著醫藥研發的進步,晚期卵巢癌已能透過基因檢測,透過精準醫療來規劃個人治療方式,張志隆醫師表示,以往 PARP 抑制劑對 BRCA1、BRCA2 基因突變、HRD(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同源重組修復缺失)為陽性者治療效果較顯著;但近期發現 HRP(基因未突變)族群,原來以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治療效果一直有限,現已有所突破——根據研究數據顯示,HRP 透過 PARP 抑制劑治療不僅能有效延緩復發長達 1 年,同時存活率也延長。

最新 PARP 抑制劑標靶藥物,經證實能有效延長復發時間

張志隆醫師跟我們分享,他的門診中,有一名 50 幾歲家庭主婦林媽媽(化名),被發現卵巢癌時是第三期,在做完手術本以為能回歸正常生活軌道,但由於當初還沒有維持性治療,結果卵巢癌再度復發轉移到大腦。張志隆醫師鼓勵林媽媽勇敢接受手術,術後以最新 PARP 抑制劑藥物來做維持性治療,結果不僅減少了副作用,治療成效也相當好。林媽媽現在回診追蹤了 2 年,從當初憂愁的她,一直到現在能跟醫師談笑風生,醫護人員也都覺得很欣慰。

張志隆醫師強調,PARP 抑制劑藥物每天僅需口服一次,加上副作用少,不用一直往來醫院,病患的遵從度提高,也讓治療成效更好。他也鼓勵卵巢癌患者勇敢面對手術,目前的醫療已朝向個人化的精準治療,只要與醫師做好溝通並積極治療,都能夠以不影響生活的方式,找到回歸健康的最好方法。


圖片來源|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