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際關係中的虧欠與懊悔,透過表達歉意、自我對話,你能擁有更平等獨立的關係。

文|Mia

為何感到愧疚——那些揮散不去的懊悔烏雲

熙來攘往的人世間,我們經常容易感到愧疚,也許來自於工作生活上的事務、或情感關係內的互動,好似天地再大卻容不下一顆砂粒,一念之間便動輒得咎,彷彿無論如何彌補都是徒勞。

若每個人做錯事可有被寬容原諒的機會,為何我們內心總是帶著這樣沈重的石頭踽踽前行呢?

女人迷愧疚感1
圖片|Photo by Aziz Acharki on Unsplash

常見自我愧疚可能產生的原因,其一是互惠原理。若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會認為應當儘量回報,因此,若事與願違便容易感到懊悔。

其二是共情效應,即是指能夠體會到對方的心情和感受,當別人損失一些東西的時候,或遇到沾別人光的時候,會內心不舒服,會產生虧欠的感受。

其三是自我價值不足,覺得自己不夠好,容易時時刻刻審查自己、批判自己,認為問題與衝突的根源就是自己,但或許也包含了一部分的認知偏差,常是自我道德標準過高,引發愧疚感之緣故。

親情的愧疚——不再復得的家人相處時光

對我而言,對於親情有著難以彌補的虧欠。自幼,我由奶奶及爺爺扶養長大,念書以後,媽媽爸爸則扮演指導照顧的角色。親情是成長的搖籃,在家人的撫育之下,我們安康成長。

然而隨著年紀漸長,社會框架在肩上漸漸地產生了重量,為追尋關於成功、獨立和遠走的既定期待,開始心無旁鶩僅關注個人成就的實踐,丟失了是與家人緊密相處的時光。

原來當我們越來越大,卻也一步步離家越來越遠了。

同場加映:常否定自己,努力證明自己嗎?實踐認知行為治療,重建自我信念!

這時,上天帶來了令人措手不及人生的一課,生命的齒輪彷彿於此嘎然而止,寂靜地彷如腳邊一點聲響都清晰透明。奶奶離開了,與我最親、最照顧我的奶奶,不再受病痛之苦。然而當下的我,卻有無止盡的悲傷和懺悔,壟罩所有意識和內心。

生命有限,應明白什麼無法重來,如果多一點陪伴就好了。

友情的愧疚——因憂鬱而丟失的知心情誼

此外,友誼的丟失,也往往讓我內心久久不易平復。知音,在於兩顆心真誠相待,聆聽彼此內心的叩問和迴響。

從小到大,我在人生各個階段結交不同的知心朋友,一同走過生命的幽谷,或歷經各種繁花燦爛的時刻。

只遺憾,好景不常,在後來深受憂鬱晦暗縈繞的期間,我漸漸不喜與外界溝通,只願停留於內心的小房間環境,對於人群和外界感到焦慮,開始足不出戶。

延伸閱讀:什麼是「生之意義」?帶著 4 件事尋找自我,就已是夠好的人生!

當時,親愛的朋友們總是嘗試拉我出黑暗的谷底,試著給予許多光亮的指引,總是愛莫能助。

慢慢地,他們漸漸遠走了,而我也表達無法和他們再如以往般相處。友誼的緣分,於此停駐畫下了休止符,那些知心的回音和聲響,不再於內心出現。原來,那時我丟失的不只是身心健康,也有多年建立的知心情誼。

女人迷愧疚感2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

重新理解愧疚——關係的平等和獨立

也許,對於愧疚感本身,最好的療癒就是愛。

所有的情感關係都應該建立在平等和獨立的基礎,不須以虧欠之名、或回報之名,持續將內心困於逃避怯懦的囹圄。學習向最愛的人好好告別,説出內心的感受,學習祝福他人、寬恕自己與自己和解,這些都是愛的表現,療癒就會自動發生。

猜你想看:療癒繪本推薦!「我想過得更幸福」把自己當植物灌溉,展開《自我植癒的每一天》

用愛輕輕地放下過去,不要譴責、批判自己,就能解開愧疚感的束縛,放下內心的大石頭。

有時候,我們因負責任而產生愧疚感,這時最好解決方式是就事論事,可以找個機會向表達歉意,並找到解決方法,向對方說出感受,並告訴自己「我盡力了」。

延伸閱讀:電影《芭比》心理師解析:從存在主義到女性主義,看見主體性與自我和解

另一種屬於自溺型的愧疚感——常常讓自己承擔不需要的痛苦、對他人亦無幫助的愧疚感,也許可以在靜心冥想時,於內心向對方說出自己的感受,並告訴自己,以當時的認知,無法做到最好,但是已經盡力了。

自我寬恕——改善自我,成為更好的人

自我寬恕,在於如何慢慢放下過去的悔疚,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刻去改善自我,在未來成為更好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點點繁星,在漆黑的夜空中熠熠發光,那便是我們身上獨一無二的自我價值,即便不夠好,也別沮喪拋下讓自己比過往至少再好一點點的可能。

女人迷愧疚感3
圖片|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當身處自我愧疚的處境,也許首先我們可以客觀地指認自己的錯誤,釐清自己的責任。

此刻可能會感到無比的懊悔,但記得不要陷入普遍化、永久化和個人化的負面思考,比如說,「我什麼都做不好」、「我以後再也無法挽回了」、「一定都是我的錯」這類的沮喪心態。

猜你想看:為什麼遇不到「對的人」?2 招提升自我價值感,拋開比較心態、用正向能量找到對的關係

慢慢地重新建立自我同理心,嘗試重新關心和理解自己,相信這世上每個人都可能犯錯,不再過度批判自己,時時照顧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進一步地,思考可能的彌補方式,給予自我承諾,重新找尋與自己和解共處的方式。

依然地,我嘗試透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於內心自我對話,並繼續在自我寬恕的路途前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