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分享自身經歷,傳授「認知重組」技巧。藉由練習自我對話,你也能從自我懷疑中脫困!

文| Green

在這個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努力成為一個能讓自己和他人都滿意的人。

即便我已成為一位心理師,我仍不時陷入自我否定的循環,想要向自己或別人證明我是個「還不錯」的人。

猜你喜歡: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懷疑、沒自信?「沒有最好的選擇,所以也不存在最壞的選擇」

畢業後,經過長時間的用心學習、漫長的實習與論文階段,順利取得了心理師執照,當下,我充滿了成就感,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里程碑。然而,當喜悅過後,我又陷入了自我懷疑的循環。

當我看到他人事業蒸蒸日上時,我習慣性地與他們比較,懷疑自己是否也具備同樣的能力。而當我看到他人工作不順利時,則會稍稍安慰自己,告訴自己或許我還算幸運。

女人迷自我否定1
圖片|Photo by Sandi Benedicta on Unsplash

這種思維反覆在我心頭上演,我常常在想,這樣的想法到底要跟著自己多久?好像一直無法停下腳步,告訴自己其實我已經夠好了。

或許,這是我一生的課題,即使成為了心理師,看似為他人提供出口和引導,但我的內心也一樣脆弱,我也只是一個凡人。

同場加映:30 歲生活停滯不前,如何突破青年危機?接納成長的必經之路,你並不孤單

成長的過程中,社會的期望和我們對自我的定位,成為每天質疑的聲音。當自卑情緒作祟時,只要放鬆下來,罪惡感就湧上心頭,好像沒有取得什麼成就、或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就不值得活著。

然而,事實是:永遠沒有最好的時候。

超越自我否定:認知行為治療的力量,重新定位自己的信念

在諮商學習期間,我最喜歡認知行為治療(CBT)。這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處理負面思維和情緒困擾的心理治療方法,強調辨別和挑戰不合理的信念,以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

它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套習慣性的思考模式,當一件事情發生時,我們會依據自己的經歷或價值觀等,進而產生不同的詮釋,簡而言之,會影響我們的並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件事。

女人迷自我否定2
圖片|Photo by Victoriano Izquierdo on Unsplash

認知行為治療的實踐:認知重組

對於我經常有的自我懷疑,我透過 CBT 中幾個重要步驟,嘗試為自己解套,包括找出自動化思考、中介信念和核心信念:

  • 找出自動化思考:指特定情境下,不自覺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想法或認知。例如:我不能休息,不然我就很糟糕。
  • 找出中介信念:指連結自動化思考與核心信念之間的環節,通常是對自己、他人或情境的解釋或評價。例如:我只要沒有在工作或進修,就代表我不夠好。
  • 找出核心信念:這是我們對自己最根深蒂固的信念。例如:我不夠好,就不值得被他人喜愛和接受。

延伸閱讀:為何容易產生「罪惡感」?給習慣否定者的 6 項調適練習:適時為自己設立界線

藉由自我對話的練習,我逐漸在自我懷疑中脫困。在探究出自己想法的迴圈後,我開始評估這些信念的合理性,並找尋支持或反駁這些想法的實際證據:「有什麼證據支持我休息就會變糟糕的想法呢?」、「有什麼證據能說明我不夠努力呢?」、「我曾經因為沒有在工作或進修,就不被他人喜愛嗎?」

一連串的問題在腦海中迴盪,我卻一一給了否定的答案,也清楚這些答案為什麼是否定。既然找不到否定自己的證據,就沒有理由去相信那些懷疑。

同場加映:不斷否定自己怎麼辦?眼肉芽:包容不足之處,寬容對待缺點

接著,我為自己建立新的信念:「休息和放鬆是維護身心健康重要的部分,而不是讓我變糟糕的事情,這不會減少我的價值。」、「我是一個獨特且有價值的人,而這使我值得被他人喜愛和接受。我的價值不取決於外在評價。」

透過這樣的練習,每當心中浮現這些以前的想法時,我能夠更自信地反駁質疑,這些懷疑的聲音也逐漸地減弱了。這樣的練習雖然不容易,但 CBT 的可貴之處在於它透過反覆的練習,有助於鞏固新的思考和行為習慣。

女人迷自我否定3
圖片|Photo by Some Tale on Unsplash

每次的抉擇,都是當下能做的最好決定!

除了思考的練習,我更開始學習活在當下,釋放自己對過去抉擇的後悔和自責,開始感激過去的自己,相信當時的我造就了現在的我。

雖然環境和社會框架不會改變,但透過更多的自我幫助和內在對話,我能更加從容地應對每次腦袋又要打架的時候。

猜你想看:從「精緻窮」到「乞丐房」:看新世代的集體認同焦慮,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無論是作為一名心理師還是一個凡人,現在的我能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脆弱,同時也更懂得欣賞自己的種種特質和過去的選擇。生命就像一幅拼圖,每個缺角都有存在的必要,而每一塊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