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你有沒有想過人類為什麼會畫畫?

畫畫不能充飢,不能防身,對物種的物競天擇簡直沒半點用處,而且我們總是在小說、戲劇裡看見老人家這樣教訓人:學畫畫?畫畫能當飯吃嗎?


現在我們當然知道畫得好的人,收入也是相當不錯的。但在農業社會,畫畫顯然是個很難填飽肚子的職業。這樣我們不免要問,難道在更遠古的漁獵採集社會,畫畫就容易填飽肚子嗎?一個跟生存沒有直接關係的能力,為什麼會在人類的演化史上留存下來呢?別人去打獵,你在家畫畫,這種能力真會受演化青睞嗎?

還有更麻煩的。人類不但能畫畫,還能欣賞畫;不但能欣賞畫,還能欣賞古怪甚至看不出所以然的畫。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看著線條和顏色,大腦卻會轉化成美呢? 從光波到視網膜,到形成愉快感受,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為什麼會演化出欣賞美的能力呢?欣賞美又有什麼實際用處呢?

 



還不只這樣。畫畫要動用許多圖像認知、情緒轉化、手眼協調的能力,光是想到你能夠把大腦裡雜亂的思緒,轉達成畫面,表現出來,就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了;你甚至還可以辨認大腦裡的神經脈衝,給它詮釋,你不只可以感覺快樂,還可以在意識層注意到你此刻有多快樂。

這麼高層次的意識感覺到底是怎麼來的?在哪裡發生的?動物有這樣的意識嗎?人類大腦有任何機能直接決定有意識或沒有意識嗎?我們真的可以像電影《全面啟動》中那樣,一層一層進入意識的深處嗎?

人類有許多獨特的能力,每一種都很奇怪,都難以解釋。我們有語言能力,可以溝通複雜的意思,甚至只要說話,就能打動異性芳心。我們能唱歌,不只這樣,你會因為聽到歌聲而振奮,或者感動落淚(唱歌的能力還勉強可理解,「感動」這種能力為什麼會存在呢?)。

對陌生人友善,在團體中互助合作,有正義感,信任第一次接觸的人,同情心,同理心,你知道這些不只是道德戒律,更具有生物學的演化基礎嗎?可是這世界到處都還有騙子,好人和壞人為什麼可以同時演化出來呢?

還有,我們別錯過「聊八卦」這個偉大的人類特色吧。你知道全世界人類,不分男女都喜歡聊八卦嗎?聊八卦竟然是人類內建的能力,人類為什麼要擁有這個看起來沒有生產力的能力呢?


 

幾十年來,探討人類各種能力、本質的研究,在全球科學界可謂猗歟盛哉,熱鬧非凡。語言學家發現大腦的學習關鍵期,腦神經醫學家發現各種神經外傷導致的大腦異常,心理學家測試我們行為的表現模式,演化學家思考我們如何走過百萬年的演化道路……甚至廣告專家也在研究如何有效刺激大腦產生正面回饋(以便讓你在掏腰包的時候爽快一點)。

我們有各種領域不同學門的精彩研究,可惜他們散落在幾十個學門、幾萬種論文和報告裡面,偶爾才會變成八卦話題上了報紙版面。而你知道上報的科學新發現基本要素是聳動,記者才不跟你解釋背後的原理,即使解釋了,我們多半也有聽沒有懂。

還好我們有葛詹尼加。

葛詹尼加是腦神經科學專家,上個世紀八○年代之前,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這兩個領域之間幾乎沒有互動,直到研究裂腦的葛詹尼加與認知心理學大師米勒,在一次計程車上的對話,才促成了「認知神經科學」的誕生。葛氏因此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

葛詹尼加對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功不可沒,他寫的《認知神經科學》,成為這個新興領域的權威教科書。紐約時報上的評論說:「對腦科學研究來說,葛詹尼加所做的研究,堪比史蒂芬.霍金之於宇宙論的研究。」


這一次葛詹尼加決定「問大問題」:人類這些能力是怎麼來的?我們的腦袋到底跟動物有什麼差別?到底是哪些東西讓我們變成「人」而不是黑猩猩呢?

當真正的大師決定要為平凡大眾寫一本科普書的時候,我們的福氣就來了。葛詹尼加整理了近數十年來神經科學、演化學、認知心理學、遺傳工程、人類學、動物行為學、語言學等學門的相關研究,為我們寫下這本綱舉目張、條理分明的人類研究科普經典──《大腦、演化、人》。

這是中文世界僅見的大師手筆,一次把人類研究的完整拼圖,收納在富有洞察力的架構裡面。這是真正完整、有體系的人類研究,我們可以從最基礎的腦細胞構造,一路走進大腦功能的核心議題。

全書分為四大部份。第一部份介紹大腦的神經組成,以及幾個貫串全書的概念,包括「模組化的大腦」(不同的腦神經處理不同的刺激),「心智推理」(Theory of Mind)能力,模仿本能以及語言能力等。

第二部份則開始挑戰人類研究的基礎戰場,也就是圍繞在「人是社會性動物」的各種議題。從社會化為什麼是大腦研究的核心開始,一路處理利他行為的謎團,道德的生物基礎,以及結盟、合作、操縱、偵測欺詐、互惠、回報等各種社群生存能力。

(這裡有一個很妙的章節,作者介紹了人類為什麼喜歡聊八卦。閒聊不只是情感交流,也包括資訊和情報交換,研究發現人類聊天說閒話,相當於其他靈長類的社交理毛行為;黑猩猩最多會花二○%的時間互相理毛,而人類一天平均有六到十二小時跟其他人對話。)

 


第三部份葛詹尼加處理的是人類獨有的奇異才華。

藝術和審美,說故事和小說創作,音樂、舞蹈、手工藝……,還有,我們有物理的直覺(你讓嬰兒看一個違反物理法則的物體,他會覺得驚訝),生物的直覺(我們先天就有能力區分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東西),以及心物二元論的直覺。

心物二元論讓我們賦予萬事萬物一種和物質不同的心靈,我們很容易對外在事物擬人化,我們也很容易把自己(我),和身體區隔開來(如果我能夠脫掉這身臭皮囊就好了)。而這個能力,讓我們進入了意識研究的領域。

意識研究最大的謎團就是從「無意識」到「有意識」之間,這種感知是如何出現的。大腦有一個一個的模組處理光波刺激、聲波刺激、溫度、濕度、人類身體的維生機能,我們的困擾是大腦有這麼多自動化的功能模組,為什麼在意識層,我們卻認為只有一個單一完整的「我」?

有沒有哪個功能模組負責「我」呢?或者是由整個大腦的各種區塊聯合執行呢?因為不同原因而切開左腦和右腦的裂腦病人,會有一個我、還是兩個我呢?如果是一個我的話,是哪一邊大腦在發號施令呢?(結果答案比回答哪一邊更麻煩,也更神奇。)

意識看起來應該是大腦研究的最後聖杯。各種領域的科學家用各種方法逼近最後的解答,到目前為止,儘管科學家比起十年前有了更多發現,但要回答底下這個問題,仍然有相當距離:

如果我們做出一個機器人,賦予可以執行所有大腦功能的程式,那麼這個機器人會有意識嗎?


事實上本書最後一章,就討論了機器人和「人機介面生化人」的議題。過去人工智慧是一個跟大腦神經科學無關的領域,然而有越來越多的AI資訊科學家認真思考,從理解大腦運作原理的角度來發展人工智慧。

 


這一章作者特別詳細介紹了目前最成功、輔助人類殘障的侵入式人機械面──人工耳植入物。把矽晶片、電極和傳導電線真正植入人類頭骨和耳蝸之間,把外部的聲響重新解譯為電位脈衝,直結傳入大腦聽覺神經。讓嚴重失聰的人可以重新獲得聽力。

如果大家看過科幻電影裡的生化人,老實說,人工耳恐怕就是生化人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步。人工耳正是徹底理解大腦聽覺機制,而發展成功的案例。

不過隨之而來的議題是,人工耳本來是改善聽障的裝置,可是因為電腦程式可以設定你聽到的頻率範圍,所以我們很容易可以創造出聽覺的超人,例如直接聽到聲納超音波的順風耳。大腦研究一旦進入人機介面生化人議題,複雜性就驚人地增加,遠遠不只科學問題,也包括隨之而來的道德問題。

其實整個大腦研究,只怕處處都是道德問題。你對大腦了解越多,越容易找到方法施以操縱或影響,而且是在對方不知不覺間。

隨著科學演進,除了聽覺問題,我們還會面臨其他麻煩。視覺系統可以調整出紅外線夜視能力,大腦可以智商提高,記憶增強,我們甚至有可能發展出幾何晶片、微積分晶片,或者在大腦中植入可供下載的記憶體,像《駭客任務》那樣,下載直昇機駕駛模組就可以開始開飛機。

最後這一章畫出了從科學到科幻,一條清楚的路線圖。這個路線圖如此順暢,你幾乎可以預見,未來科幻將不再是科幻,科學一定會走到那裡。而人類恐怕也會開始扮演上帝的角色。

只不過葛詹尼加這本書卻有一個沒有明說的假設:所有大腦的功能,完全可以用神經、突觸、生物化學、演化史加以解釋,而這些事情完全不需要一個創造世界的上帝。

由上帝造人,變成由人類扮演上帝來造人,我們似乎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演化史上人類曾經經歷過大腦智力的「軍備競賽」,我們需要更大的腦以便在社群裡活得更好;現在我們經歷的,則是誰更了解大腦,誰就占有優勢的競爭。這是較量誰認識大腦更多一點的「軍備競賽」。

而本書則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最富洞察力,也最深入淺出的指南。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內容推進實驗室」)

 

點此處想看更多《大腦、演化、人》資訊

 

更多科普好文章:
女人流淚會讓男人沒「幹勁」,想當然爾?
臉書朋友比較多,不代表你的大腦杏仁體比較大!
核輻射如何對人體造成傷害?

 

 


本文作者:老貓,本名陳穎青。
我是一個二十四年經歷的紙書老編輯,也是一個寫了六年文章的部落格站長。生平主編出版的圖書超過二百餘種,贏得各大報年度圖書獎及新聞局金鼎獎多次。現職是貓頭鷹出版社社長,並兼「自然珍藏圖鑑」「貓頭鷹書房」和「科幻推進實驗室」等書系主編。已婚,有老婆和四隻小貓。

文章出處: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