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的你快樂嗎?面對親友的提問,你是否備感壓力?試試「心理洋蔥式穿法」,由內而外建立安全感,為自己爭取更多心理空間,安心過個好年!

文|阿捨

過完國曆新年,緊接著是農曆年,除了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外,亞洲的過年不外乎圍爐團聚,噓寒問暖一番,到處恭賀一聲:「新年快樂。」

但,過年,真的快樂嗎?擔心被問到不想回答的問題嗎?對親友的聚集感到不習慣,甚至害怕嗎?

會不會有哪一瞬間,你一邊坐在親朋好友面前,一邊想著,我為什麼在這裡?

從工作環境回到住家,再從住家進到大家族中,這樣人際模式快速的轉換,可能會對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拿氣候來比喻,就像今年冬天,時而溫暖乾燥,時而寒冷潮濕,加上早晚差距頗大的溫差,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最安全的穿衣方式,大概是登山健行山時常用的「洋蔥式穿法」,內層排汗、中層保暖、外層防風防雨。

保護生理有洋蔥式穿法,那心理呢?有沒有「心理的洋蔥式穿法」?讓我們保護好自己的心理?阿捨覺得是有的!這邊分享幾個阿捨的心法給大家參考。

洋蔥式穿搭
圖片|Photo by Keira Burton on Pexels

從內層看自己,學習平衡生活

這是最貼近自己的一層,不用管好看與否,舒服就好。先把一些評價隔開,看看自己過去一年做了什麼,如果願意,也可以寫下來,欣賞一下自己。

這是「超我 [1]」最容易跑出來的時候,當心中開始出現質疑、挑惕、批評、建議的聲音時,去意識到:「哇,自己真的好努力地想要自己變得更好喔!自己也太認真了吧!」欣賞一下如此認真的自己,再繼續列下自己已經完成的事。

如果連回想都覺得累,那就好好感覺一下自己所剩的電力/身心靈能量,是不是真的太低,該休息了,那麼請好好心疼自己的消耗,然後允許自己好好休息。

很多人放大了休息所需要的時間,卻小看了休息所帶來的效益。逼著自己工作,但已經累到無法專心,只想休息,休息時又想著工作沒有完成,無法好好休息,最後兩邊不討好,事倍功半。

其中的心理,大多是期待的自己與實際的自己落差太大(例如:期待自己月入 10 萬的人,目前只有月入 2 萬 5),而造成的持續焦慮。

焦慮是個好東西,可以推著我們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去,但當焦慮大到我們無法停下來休息時,往往會造成反效果。請告訴自己,休息與努力一樣重要,好好休息才能好好發揮實力。

延伸閱讀:從辦年貨、大掃除、拜年三個新年事項,解析另一半的人格特質?

myself
圖片|Photo by Andre Furtado on Pexels

經營中層空間,打造與他人的親密時光

「感到溫暖」是這個層次的重點!你知道羽絨衣為什麼保暖嗎?

因為蓬鬆的羽絨可以含容許多空氣在外套裡,這些空間會把身體的溫度的留下來,所以如果羽絨衣濕掉,羽毛都黏在一起,就會失去其保暖功能。

換句話說,「空間」是保有溫度的關鍵。當我們感覺到關係中的另一方,願意提供給自己愈多心理空間,就會感覺愈溫暖。

心理空間可以很簡單地說是種接納的態度,也可以外化成各種形式,例如「愛之語 [2]」中提到的五種愛的語言:

  • 「精心時刻」:對方願意花時間聽我說話、了解我。
  • 「服務行動」:倒垃圾、打掃、清貓砂,在我分身乏術時,對方願意跟我一起分擔家事,甚至替我做。
  • 「接受禮物」:對方觀察我的需要或想要,給了一個我會想要的禮物。
  • 「肯定言詞」:對方可以真的看到我,並具體說出我很棒的地方,稱讚我。
  • 「肢體觸碰」:拍肩、牽手、擁抱… 對方願意以我希望的方式給我觸碰。

有多久沒有好好跟一個有心理空間的人接觸了?多久沒感受到溫暖、被陪伴與接納?趁年假時去跟對方聚聚吧!生命有限,我們該把時間花在我們在乎與在乎我們的人身上。

friends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但要注意:

  1. 對方,不一定要是人。寵物、植物也可以有肢體觸碰。藝術創作也可以是個與自己進行的精心時刻。山中的一朵花或是一陣清風,也可能是自然給我們的禮物。任何人事物都有可能是對方,只要我們可以感到「溫暖」。
  2. 請互相。單方面一直被索取,任誰都會耗竭,索取方也會感到愧疚、自卑。所以記得索取後也要給予,但要以對方想要的方式。世上最美的狀態之一,無非是關係裡的雙方願意給予彼此心理空間,相輔相成,共同成長。

猜你想看:追求空間的自由!專訪冰蹦拉:不等別人給我快樂,我要創造理想生活

把社會壓力擋在外層,使自己成為更喜歡的樣子

有了前面兩層的建設,我們就可以好好地來處理外層了,這邊所指的心理上的外層,是我們每個人的「社會角色 [3]」。

在家庭裡,小的時候我們是兒子、女兒、弟弟的哥哥姊姊,或是兄姊的弟妹,長大後我們會是妻子的丈夫,或丈夫的妻子,生孩子後,則變成爸媽。在學校,我們是同學的同學,老師的學生。在公司,我們是同事的同事,是上司的下屬,是公司的員工⋯⋯

這些角色,很煩,對吧?

問題就往往出在我明明知道「應該這麼做」,但我卻「不想這麼做」,例如:學生不想上學,上班族不想上班,家族成員不想跟家族的人聚在一起過年⋯⋯這些不想做又非做不可的事,在諮商室中屢見不鮮,也都值得一一探索。

最後往往會發現,導致我們不想做某件事的原因,通常都跟那件事本身無關,是跟那件事會引發的狀態有關,跟我們不喜歡進到那個狀態的自己有關。

同場加映:節慶反映我們的抵抗文化:台灣人以前都怎麼過新年?

student
圖片|Photo by George Dolgikh on Pexels

但仔細地逐一探索是心理師的工作,這篇文章是希望可以給面對過年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人一些具體的建議。

社會角色是個難以動搖的限制,像一副從小培養成的面具,很多人面具戴久了,已經忘記如何拿下來,甚至忘記自己是面具的主人;

局限住人的不是規定而是執行規定的人,只要人能維持彈性,規定反而有可能可以協助參與的人更認識自己,甚至透過規定開發出更多創意。

外層的作用是防風防雨,它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我們防範外力入侵,而不是成為轄制我們的枷鎖。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這個面具,但我們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帶上它。

以上是阿捨能提供的方法,然而事實是,這些方法很可能沒有一個真正適合你。

四季每年都輪流到來,但每個人的感知都不同,對於冷熱的承受度也不一樣,更別說是喜好了。

沒有人真的知道他人經歷過怎樣的環境,也只有自己最有資格去評估要穿多少、怎麼穿。心理調適不只是用想的更是用練的,把每一次與人、與環境的交流當成溫度測試,久了,你就會知道怎麼穿是最適合自己的。

祝我們身體健康的同時,心理也不感冒,過一個蹦蹦跳跳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