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的《超級名模生死鬥》,主持人 Tyra Banks 帶大家看見同志、跨性別等多樣的美,但也在種族、身材等議題踩線。從爆紅到跌落神壇,一起回顧節目裡的經典片段!

文|李牧洲

因為全球疫情,不少人因居家辦公或隔離等緣故,需要長時間留在家中,因此掀起一股懷舊風潮,許多人開始把以前曾經追過的劇、卡通、電影等翻找出來。

其中一個被大量討論的「回憶殺」——風靡一時的模特兒選秀大賽「超級名模生死鬥(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不只國外網友們在各大論壇或平台瘋狂「憶」起討論,台灣許多 YouTuber 也製作了有關該節目的回顧或評比,讓網友們直呼,這是我們的青春(童年)啊!

我想藉由這篇文章帶大家一起回顧,這個經典節目曾經創造的奇蹟。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原本主持人認為只會做三五季玩票性質的節目,最後不只在全美獲得成功,更帶起了全球的熱潮,甚至多國推出自己版本的超級名模生死鬥。除了話題跟收視的成功以外,也是少數非常長青的實境節目,總共製播了 24 季,並從節目中誕生了多位模特巨星。

然而,即使累積了大批的收視跟聲望,該節目在製播的過程中,也有不少負面新聞傳出,除了實境節目常出現的參賽者與節目方的糾紛與過節以外,許多節目內容或橋段也涉及了外貌、性別與種族等議題爭議,在文章後續也會帶大家一起探討。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超級名模生死鬥(以下簡稱 ANTM)是由美國名模 Tyra Banks 主持與監製,每一季會挑選 12 至 14 名不等的參賽者,透過每週硬照拍攝、廣告、走秀等評選,在節目最後選出一位冠軍,獲得模特兒經紀公司的合約與產品代言等獎勵。

該節目之所以能大獲成功,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一個同樣性質的節目,相較於歌唱與舞蹈等表演形式的選秀,ANTM 可以說是開天闢地第一樁,一個完全專屬於模特兒的選秀比賽。

也因為這個節目,觀眾得以窺探模特兒與時尚產業的真實面貌,即使大眾對模特兒這個行業不完全陌生,但仍會因為這個節目,對該領域有更多了解與認識,甚至,由此知道了很多行業潛規則跟殘酷的一面。

延伸閱讀:「你只要穿比基尼來就不用試鏡」女星揭露好萊塢的性別潛規則

支持同志、跨性別族群,改變世人對美的定義

ANTM 在眾多實境節目中,能夠一直擁有不錯的聲譽,除了節目本身的精采度與話題性,許多評審跟參賽者在賽中,都不斷透過自己的身分或影響力,試圖帶給社會大眾一些正面的能量跟訊息。

主持人 Tyra 在節目中曾經說過,要改變世人對「美」的定義。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因此節目裡的參賽者們,不再只是大家刻板印象中,高挑纖細白皙的女孩,而是擁有多元身材膚色長相的面孔,試圖打破觀眾對模特兒原有的想像。

尤其在節目中,更是多次「開啟機會」,像是在第 13 季時,首創的「矮模祭」,打破身高的限制,廣邀身高矮於 170 公分的女孩參賽;在第 24 季也取消了年紀的限制,讓追夢不再只是年輕女孩的專利。

節目中也有許多大尺碼、少數民族以及身心障礙的參賽者,在節目中嶄露頭角,並且持續為自己的族群發聲。

你能感受到製作單位對政治與時事的關心,藉由將議題融入拍攝主題的方式來倡導,包括第 10 季的街友照、第 8 季的正反議題照(支持與反對死刑等)、第 11 季的政治議題投票(移民、環境、外交等)以及第 9 季的抽菸後遺症。

超級名模生死鬥參賽者 Erin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雖然有幾次的效果並不理想(主題難以發揮、參賽者對議題較陌生),但仍可以感受到節目組對當代社會的用心與貢獻。

特別想提及的一點是,節目組在多元性別的議題上,幾乎滿分的表現。

除了多位評審跟工作人員都是公開的同志以外,在節目中也有多位同志參賽者,在賽中分享自己的故事與經歷。

曾經在比賽中發生一個小插曲,其中一位男同志參賽者 Will 遭到其他參賽者言語歧視,主持人Tyra 得知後,即在當集的評審環節訓斥了該名參賽者,此舉也讓其他參賽者與網友們鼓掌叫好。

超級名模生死鬥參賽者 Will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第 11 季時,更破天荒出現了第一位跨性別參賽者 Isis,以當時仍偏保守的社會風氣,要在全國播送的節目公開身分並持續曝光,是非常需要勇氣的,而節目不只提供了參賽者比賽的機會,更是多次在節目中展示了 Isis 的人生故事跟困境。

超級名模生死鬥參賽者 Isis
圖片|msisisking@IG

以上種種,都讓觀眾更有機會認識非二元性別的族群,以及了解他們在日常生活與就業市場的真正處境。

多元跟商業化的拉扯

前面提到,主持人 Tyra 曾說,要改變世人對「美」的定義,能感覺製作單位一直不斷朝(各種層面的)多元的目標邁進。然而,即使努力想要為產業帶來改變,仍舊蚍蜉撼樹,還是難以對抗整個行業行之有年的趨勢以及準則。

如同主打打破年齡限制的 24 季,儘管有多位「大齡女子」參賽,比賽最後仍選了年紀僅有 18 歲的 Kyla 為冠軍,讓觀眾直呼,現實終究還是殘酷的。

超級名模生死鬥參賽者 Kyla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節目錄製與播畢後,也有許多參賽者在訪談或直播中提到,最終冠軍人選的決定,不只節目評審的意見而已,廠商與經紀公司也會「表達」他們的想法。

許多工作人員後來也有意無意證實這點,畢竟在商言商,節目組也難單純僅以參賽者的表現作為標準,仍需參照主流市場的供需、經紀公司的好惡,甚至最現實的「經濟價值」作為考量。

提到模特兒產業,總是會讓人與物化甚至性化女性有高度聯想,然而,娛樂產業的確難以讓藝人或表演者與物化完全脫鉤。

尤其模特兒這個行業,是個很難讓模特兒「做自己」的領域。

曾經有朋友言道,如果要拿《超級名模生死鬥》跟《魯保羅變裝皇后秀》來比較,兩者最大的差別應該是,《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參賽者們,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個體」,皇后們擁有個人獨特鮮明的風格,在節目中也有機會展現自己不同面向的才能,好比喜劇表演、對嘴熱舞、服裝製作等。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
圖片|RuPaul's Drag Race

而超級名模生死鬥的參賽者們,似乎只是時尚產業的小螺絲釘,必須收起稜角將自己放入這個產業之中,去迎合設計師、廠商、經紀公司的各種需求,更甚者必須配合外型上的調整(更換造型、微整形、減肥等),否則可能面臨被公司冷凍甚至解約的命運。

同為選秀節目,但因為產業模式的不同,產生了參賽者們在行業裡成為「唯一」跟「之一」的差別。

比賽的模式與評比,或許難以完全擺脫物化參賽者的可能,然而,節目有時卻變本加厲,似乎打算將參賽者物化到底,連正規比賽以外的私生活都不放過。

雖然可以理解多數時候參賽者私底下的生活,包括情緒反應或爭吵等,因其話題性或可看性十足,會剪進節目內容以增加收視。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但放眼其他節目,幾乎沒有如此「鉅細靡遺」呈現參賽者生活的畫面,可以多次看到,參賽者們在宿舍酒醉、洗澡、換裝的鏡頭被播出,除此之外,節目組貌似也會為了收視,刻意製造一些風波或人格設定,將特定的參賽者塑造跟剪輯成反派。

讓不少參賽者在正式接到工作以前就已經惡名昭彰,甚至有參賽者回鍋參賽,在第一集觀眾共同參與的評審環節,就直接被當場嗆聲「婊子!」、「下台!」不禁讓人納悶,觀眾真的需要看到這些畫面嗎?參賽者的自尊、隱私跟個人空間這麼不重要嗎?

延伸閱讀:超模之母登雜誌封面,增加 11 公斤又怎樣?泰拉班克斯:Kiss My Fat ASS!

從紅極一時到跌下神壇,背後的三個原因

許多熱播的選秀或實境節目,總有散場離席的那一天,陪許多人走過青春回憶的 ANTM,也難逃這樣的命運。

陪我們走過將近 15 個年頭的節目,是怎麼從高收視的話題節目,慢慢開始失去觀眾與人氣,最後黯然退場?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論點來看:

1. 標準的矛盾:為大尺碼倡議,卻要求模特兒「維持體態」

如同前面所述,主持人與節目組一直試圖讓節目屬性更加多元,也確實廣納各種長相、年齡、身高、體型的參賽者,在第 10 季時也選出了首位大尺碼的冠軍 Whitney 。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看似是試圖打破模特兒世界的常規;然而,在節目中也多次出現節目組跟評審要求「體型一般」的參賽者維持身材,在第 12 季中表現一直穩定的參賽者 London,卻在進入六強前意外出局。

原因不外乎是她在比賽中略微增加的體重,該集出現了多次評審與工作人員針對她身材抨擊與質問的畫面。

甚至有評審直說:「你是模特兒,維持身材是你基本該做的事情。」

之後季別也有男性參賽者,在評審環節直接被主持人詢問:「你有在維持身材嗎?你的腹肌還在嗎?」

這樣的情節不禁讓人納悶,究竟是什麼樣的標準,大尺碼的參賽者可以舒服做自己,而一般「正常」體態的參賽者就要規訓好自己,不能變胖、身材不能走樣?

延伸閱讀:這五位名模有話要說:你口中的缺陷,讓我與眾不同

許多實境或選秀節目在製播多季之後,因擔心觀眾群會出現疲乏,因此會在節目的形式或賽制上有所改變,有時為了娛樂效果或收視率,反而做了太多不必要甚至多餘的調整。

號稱「高級時尚」的模特兒選拔比賽,在比賽中後期卻多次出現不合常理的挑戰項目,像是跑步機、泡泡球與躲避鐘擺的走秀,讓人已經難以分辨究竟是模特兒比賽,還是綜藝節目的體能挑戰?

雖說節目本身與時尚產業相關,但真實的時尚業界,終究還是難以認真看待實境節目,許多時尚業界人士也多次提到,儘管節目曾有多位資深模特兒、攝影師、製作人或編輯等加入評審陣容,然節目裡的「時尚」,與真實的業界情況仍有落差。

更有多位參賽者甚至冠軍,在賽後表示,因為是實境秀比賽出身,反而背上汙名,讓她們在接工作時時常碰壁,更有人說,參加這個比賽讓她的生活(職涯)變得更糟。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即使節目一直努力想要展現多元價值,但卻也在不同議題頻頻踩線。

除了上述提及的外貌標準以外,在種族議題上的表現也是不及格,在第 4 季與 12 季時,出現拍攝主題是讓參賽者扮演「其他種族」,有部分參賽者甚至需要將膚色塗黑,如此舉動,在種族議題高度敏感的美國,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第 7 季時,更發生了該集來賓男模直接跟參賽者 Jaeda 表明,不想跟「有色人種」互動,而更讓人生氣的是,節目組不只沒有替換或懲處該名男模,更是讓原組別按照原定計畫拍攝。

超級名模生死鬥參賽者 Jaeda
圖片|Pinterest

原本自信心就低落的 Jaeda,在進入比賽理應要奮力一搏的白熱化階段,卻因這樣一個性別與種族的職場霸凌,大大影響了 Jaeda 的表現,當週的成品慘不忍睹,最後遭到淘汰。

而性別議題的部分,如前所述,雖然大多數時候對性少數族群都相當友善,除有時仍會冒出政治不正確的用字遣詞以外,該節目對變裝皇后的態度更是不友善,當有參賽者妝感太濃、不夠女性化、打扮俗艷時,很容易被評審或其他工作人員揶揄是變裝皇后。

即使在製播 24 季,社會風氣已然較為開放的時候,仍會在節目中聽到類似這樣的話語,彷彿變裝皇后與高端時尚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馳的。

而在後續集數的節目拍攝,邀請了業界知名的變裝皇后作為拍攝嘉賓,似乎是怕開罪於廣大的變裝皇后秀觀眾,贖罪的意味頗為濃厚。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除了以上的幾點原因,節目會漸漸失去收視,還是逃不過節目生態與觀眾口味的改變。

即使節目已經很努力求新求變,但在原有觀眾群不斷流失,也難以開發新群眾的狀況下,原本新鮮熱播的節目題材慢慢退燒,導致收視節節敗退,在 24 季播畢後,便沒有下一季的消息釋出。

玫瑰少年的燈塔,謝謝 ANTM 鼓勵我盡情綻放

曾經每個週末都會守在電視機前面,與家人一同觀賞並期待超級名模生死鬥的播出,不論是為自己喜歡的選手加油也好,享受節目中的競爭與抓馬(Drama)也好,ANTM 總有一股魔力能夠讓觀眾期待每一集的播出。

長大之後重新回頭看這些片段,除了重溫回憶以外,也能夠用更成熟,甚至更批判的眼光來看待節目中的大小事件。

然而節目帶給我最大的感動,相信也有許多同志們感同身受,在青少年時期對性向與性別氣質可能感到困惑與茫然,甚至否定跟壓抑自己的階段,超級名模生死鬥的出現,彷彿為我們這群同志小孩們打開了一扇窗,突然看見另一個宛如烏托邦的世界。

超級名模生死鬥
圖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節目裡面不斷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會被大家取笑的娘娘腔、男人婆、同性戀,但這些人們在節目裡,不只是業界的成功人士,他們絲毫不以這樣的身分與性別氣質為恥,反而可以勇敢(甚至舒服地)表現自己,那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做自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超級名模生死鬥,不只帶給觀眾們美好回憶,更是許多玫瑰少年的燈塔,給予我們許多良善跟啟發,讓我們在有生之年,得以驕傲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