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迎接端午節假期的同時,也宣告夏天正式來臨了,陽光越來越炙熱, 各大品牌紛紛推出全新的防曬產品,甚至出現了 PA++++的新基準。紫外線是加速肌膚老化的元凶,對大家來說已經是基本常識了,本篇將先帶大家認識防曬係數,希望能夠讓大家購買時除了挑選質地與氣味外,對防曬產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認識肌膚的大敵:紫外線

應該要防禦的紫外線可以粗分為 UVA 及 UVB 兩種,另一種紫外線為 UVC,因為波長的關係在到達地球前就被臭氧層擋掉了,所以我們能安心的生活真的是託了臭氧層的福呢!經過研究指出,UVA 到達地球的比例其實遠大於UVB,但是因為 UVB 的能量很強,會導致皮膚細胞癌化並刺激黑色素的大量產生,所以最先被注意到的其實是 UVB,也因此從1920年代開始有防曬產品被陸續開發出來了,而 UVA 近幾年被炒熱起來,是因為科學家發現它能穿透到深層的肌膚,逐漸破壞真皮層中的膠原蛋白(Collagen)及彈力蛋白(Elastin)等,會直接加速導致肌膚的皺紋形成及鬆弛等現象!所以從肌膚的健康面與美容觀點來看,都需要全方位防護 UVA 及 UVB!

紫外線分類

能量

穿透深度

對肌膚的傷害

UVA

較弱

較深

(真皮層)

1. 肌膚曬黑的主因

2. 破壞真皮結構蛋白

3. 協同UVB加速癌化

UVB

較強

較淺

(表皮層)

 

1. 造成肌膚曬紅及曬傷

2. 導致皮膚癌的主因

3. 導致表皮粗糙

 

SPF值及PA值的意義

防曬係數是各國政府規定在產品包裝上,讓消費者在購買防曬產品時參考的指標,國際上還有很多種指標像是歐盟的PPD及美國的星級標示等,在台灣常見的還是SPF及日本制定的PA值,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產品都同時擁有這兩種標示,可以同時防護UVA及UVB,只是差異在於防護力的強弱,而SPF值及PA值都是測出來的數值,所以會有一定範圍的誤差,當你買到防護數值很高但又非常清爽的產品,就建議仔細考量一下防曬係數的真實性了。

Part 1 SPF 值:UVB 防護指標

SPF 就是 Sun Protection Factor,SPF 值代表防止 UVB 延遲曬傷的時間,數值越高代表隊UVB的防護力越高,但其實到了 SPF 15以上對 UVB 的防護力只差了幾個%而已(如下圖)!所以 SPF30的防曬效果並不是 SPF15的2倍喔!台灣目前能夠標示的最高只能寫SPF50,50以上則標示為 SPF50+,這都是政府為了防止廠商的不當宣稱!而 SPF1大約可以保護肌膚20分鐘不被曬傷,所以 SPF30約可以提供肌膚10小時的 UVB 防護,以此類推。

spf vs uvb

Part 2 PA值:UVA 防護指標

PA 就是 Protection grade of UVA,目前針對 UVA 的防禦效果,並沒有像 UVB 有 SPF 為國際公認標準,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主因在於 UVA 對皮膚傷害可達真皮層,且為慢性累進的傷害,所以難以建立國際公認量測標準,PA 值則是日本所公佈的 UVA 防護效果測定方式,用來評估產品預防肌膚曬黑的能力,從+到++++不等,它對應了 UVA-PF 註值1~30,以往只要 UVA-PF 值16以上都只標示為 PA+++,但16~30之間還是有差距,所以今年才出現了新基準 PA++++,關於 PA 的大略數值如下面的表格。

PA值

UVA防止係數

PA+

UVA PF 2~4

PA++

UVA PF 4~8

PA+++

UVA PF 8~16

PA++++

UVA PF 16以上

*註 (舉例)UVA-PF 16= 肌膚曬黑之前必要的紫外線量是沒有塗防曬的16倍

如何選擇防曬產品

選用防曬劑時可以優先考慮同時具有SPF及PA值標示的產品,主要還是必須視個人情況而定,我列出了下面3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1. 若是室內活動居多的人,SPF 15 PA+已足夠日常生活。

2. 容易長斑或長期在戶外活動的人,必須選擇係數更高或兼具有防水性(Water resistant)的防曬霜(例如SPF 50 PA+++)

3. 不含刺激性防曬成份 PABA、酒精、無香料,經皮膚科醫師測試的配方則較適合敏感性或醫美術後肌膚人使用。 

防曬係數是可以讓我們簡易判別的數值,但卻不是防曬效果的絕對保證!防曬真正關鍵在於塗抹的確不確實,塗抹量有沒有適當,細節下篇揭曉!

防曬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預防紫外線傷害的七個對策
〉〉保養品成分小知識:美白篇
〉〉一起運動吧!怕曬黑篇

 

圖片來源:來源1來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