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在伴侶關係中,覺得自己「很沒用」嗎?親密關係裡,也存在著比較關係。從日劇《老公的那個進不來》分析,經營關係較少被理解的——「恨」。

文|王韋琇

沉淪在愛慾裡的呼救——從精神分析凝視《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該小說與日劇有著死氣沉沉的「難看」,好幾次,我轉去看韓劇《德魯納酒店》。

「為什麼,我轉走了?」我自問。

《德魯納酒店》女主角——張滿月她只要手掌一握,活人的行動,死人的魂魄,全掌握在手;相較於《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女主角——久美子,其避重就輕、懦弱又逞能的性格,使得事業、婚姻和親情的每況愈下,原來,我想轉開的是久美子從文字、日劇穿透出來的巨大無能為力,與濃烈死亡氣息。

「死」是久美子既壓抑卻又彰顯的攻擊,無論是朝向自我或是老公,而這個攻擊,與恨有關。


圖片|《老公的那個進不來》劇照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老公的那個進不來》:婚姻沒有「性」,還有愛嗎?

親密關係中的嫉羨

在網路和實體書店裡,不缺經營親密關係的衛教書籍或文章,相對地,鮮少凝視親密關係裡的攻擊與其深層意涵。而帶著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的視野,可以細細觀看久美子其一波波愛慾浪花底下,內心世界的暗潮洶湧。

觸發久美子(日劇的化名)對老公發動攻擊的是恨——嫉羨。

原著作者木靈(筆名),提到其對老公事業成功的想法:

⋯⋯漸漸地,我開始心生妒意,嫉妒他跟學生之間融洽關係。我再也不在家裡提學校的事,就連「學校」兩個字都說不出口。電視開著不看、不苟言笑、食不知味、心亂如麻,被自己的心跳聲吵得睡不著覺。我沒辦法跟你做得一樣好。(P.89)

由此可知,久美子有意識自己對老公「你有,我沒有」的嫉羨,這是死亡本能的衍生物。死亡本能,肉眼看不到,手觸摸不到,它顯現於人對自己和對別人的毀滅歷程(Rosenfeld,1971)。

日劇第七集,身為教師的久美子因無法經營班級,對老公說:「學校⋯⋯我不想去了。」

老公欣然回她:「那就辭職吧,」天真地以為只要她不去工作,就不會再苦惱,接著說:「只靠我一個人的薪水是可以養活這個家的。」、「老實說,我很擔心妳,老師這種工作不適合像妳這種情感細膩的人。」

這些話蘊含「我可以一肩扛起賺錢責任,妳好好在家休養沒關係」的體貼,殊不知,也是扎入她本就淌血的自尊心的刺,驗證久美子母親對她,和她對自己的羞辱——「我怎麼這麼沒用?真丟人!」。

從性關係尋求肯定

苦於陰道痙攣無法容受老公陰莖插入的久美子,卻在網路化身成跟眾多男子發生性關係的女人,她看似性無能,又似性成癮。

而久美子的老公確實從一再努力與她交歡,直到毫不遮掩地讓她發現尋歡場所的集點卡,「妳接受我的小弟弟」——日劇第七集的老公對性工作者這麼說。

同樣的,久美子保持不知情的模樣,在網路公開她真實的基本資料,接受諸多在社經、在人際上處於弱勢男子的性邀約。也許,跟老公同樣都是教師的久美子,受不了老公在職場上的成功,不自覺地強力拒絕老公的陰莖進入她的陰道,不願老公享受到性交的成功,即使代價是賠上自己和老公之間的性(幸)福。

雖然,也不能因此忽視她在意識層面上確實非常拼命要跟老公交歡。也許,她將「我是無能的人」這個深沉無能為力的部分自己,放進老公的心中,死寂的要他切身體會她的感受。

講到「性」,不能忽略精神分析的重要人物——佛洛伊德 Freud,他認為女孩在性心理發展上發現母親沒有「陽具」,轉而想跟父親要,女孩因以缺乏陽具為不足,而輕視、厭惡自己,潛意識對自己的不滿或憎恨,有時會以雜亂的性關係,或挑逗姿態呈現。

我在想,對久美子而言,「陽具」意味著什麼?作者木靈(筆名)在書中清楚的道出:

完事後,滿身大汗的「大叔」把我緊緊擁入懷中,有如一隻將木板折成兩半的大猩猩。

「妳可以的,妳很棒。」他的那句「妳很棒」給了我十足的勇氣。我不知道他是在誇獎我們的性愛很棒、我為人很棒,還是我是個很棒的老師⋯⋯那晚我很快就進入夢鄉,包著棉被、像胎兒一樣捲起身體,一覺睡到天亮。調校後的幾十天以來,我從未睡過這樣一頓好覺。

自那天起,我就沉淪了。(p.104-106)

她的性成癮,看似一波波不間斷的情慾浪花,浪花蓋住的是渴求「被肯定」的暗潮。在書的尾聲,其編輯精準的洞悉木靈(筆名)的心之所嚮:

雖然我覺得這個書名上不了檯面,但編輯高石智一先生向我力薦:「就用原來的書名吧!讓我們一起創造最棒的陰莖!」(p. 205)

如果將「性交」視為「親密關係」,久美子透過無法自拔,一而再,再而三的「性交」,也許試圖想證明「我是一個有用的人!」以及「我千萬不能被老公喚起情慾和被他滿足!」或許,老公的成功(事業和性能力)都讓她備受威脅,和勾起「你有,我沒有」的毀滅性情緒。


圖片|日劇《老公的那個進不來》

推薦閱讀:「其實我只是想被肯定」關係心理學:5 步驟,調整關係裡的失衡狀態

以上,讓我想起精神分析理論的一段話:「性交」講得誇張戲劇些,就是讓自己身處險境之中,我們得把自己的本質毫不遮掩地暴露,歷經「我能帶給人享受和快感嗎?」和(或)「我能被人喚起情慾與被人滿足嗎?」的種種焦慮(白美正譯, 2015)。

在我們不斷專注於親密關係的愛時,別忘了,還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恨,它與愛同等重要需要被理解。

Freud 在 1933 年這麼早以前,就講過一句睿智的話:「死和生的本能,同時發生或互相對立,才能解釋豐富多樣性的人生百態。」親密關係走向愛多一點,還是走向恨多一點,有的時候不是我們能自我控制的,就向久美子在毀滅自己和老公關係的時候,她也明明是浴血奮戰努力想跟老公交歡的人。

如果,正在閱讀本文的您或其親友,也陷入如此糾結的困擾,精神分析取向是跟著您一起從浪花潛入暗潮,探索自己未知心靈的一種特別的治療方式。